【中国税务报】(要闻版)重庆国税局深化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运用研发辅助新系统 分析用好大数据

21.03.2016  18:58

 

  自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推广以来,重庆市国税局利用该系统大数据优势,研发辅助分析系统,加强数据挖掘和分析应用,提高了风险应对和稽查的精准度。

  2015年10月~今年3月17日,重庆市国税局依托系统升级版和辅助系统,共发现风险企业857户,存在涉税问题企业602户。其中,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65户,涉及税额11.9亿元;隐瞒销售收入企业537户,查补税款5116.4万元,调减留抵税额1702.2万元。

  重庆市国税局高度重视升级版的运用和深化,不仅将升级版作为全系统货物和劳务税部门加强税种管理、堵漏征收的“保险绳”,更是作为稽查部门拓展选案方式、实现精确打击的“新武器”。

  据重庆市国税局货物和劳务税处处长黎功柱介绍,货物和劳务税部门与稽查部门利用升级版电子底账系统全面和完整展示企业购销发票信息的功能,抓实抓牢企业购销两个环节的透视监控和分析排查,从而提升了发现涉税问题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破解了税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变更品名虚开发票、购销数量不匹配隐匿收入的难题,解决了对风险企业“选不准、选不对、选不精”的困局。

  与此同时,重庆市国税局依托升级版电子底账系统发票数据实时、全面和准确的特点,自主研发增值税发票电子底账数据分析系统,并于2015年11月底试运行。目前,辅助系统实现对企业购销发票货物品名、数量、金额以及购销双方经营范围等关键数据的自动抓取、整合和比对,操作流程便捷,结果展示直观。

  据悉,货物和劳务税部门每月定期利用辅助系统,结合收入增幅异常、税负水平较低和专票用量占比较高等指标,重点扫描分析商贸企业、风险较高的生产企业,缩短风险发酵时间,使变更品名虚开发票、虚列进项抵扣税额和有购进无销售隐匿收入等涉税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辅助系统在试运行期间,排查发现3户商贸企业购进化工原料,在未进行消费税税种认定、未缴纳消费税的情况下,销售成品油或视同成品油产品,涉及金额巨大,其中某企业成立时间仅1个月左右就被发现,缩短了发现违法问题的周期,遏制了涉税违法行为。

  除辅助系统外,重庆市国税局以深化升级版应用为契机,加强货物和劳务税部门与稽查部门协作,实现了联合运用系统选户、联合分析涉税疑点、联合制定工作方案、联合部署重要工作和联合测评实施效果的“五个联合”,形成了疑点发现迅速、风控跟进及时、稽查选案同步、打击违法有力的工作机制。

  对于每月排查出的风险企业,货物和劳务税部门与稽查部门展开全面评估和稽查。今年1月,货物和劳务税处运用电子底账和数据分析系统,排查出销售货物品名与购进货物品名不一致的49户商贸企业和纺织品生产企业。稽查部门立案初查,确定全部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抵扣进项税额,涉及金额7亿余元,准确率达到100%。

  重庆市国税局总审计师耿青表示,增值税发票升级版最大亮点就是数据完整全面。研发数据分析系统,是为了挖掘运用好这些数据金矿,实现有效防控税收风险、严厉打击涉税违法和提高组织收入质量的目标。下一步,该局将持续完善辅助系统,优化查询分析、数据比对、自动预警和及时推送等功能,搭建分析结果清晰,问题导向明确的税收风险防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