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嘿!小面2》来了 深挖人文精神

15.06.2017  17:23

很多人的一天,都是从一碗面条开始的。央视纪录片《嘿!小面》播出后,在全国掀起了一股重庆小面热潮,至今未退。

6月15日,《嘿!小面》导演曾磊接受重庆晨报记者独家采访时,透露了《嘿!小面》拍摄和播出的台前幕后的故事。同时,他透露,经过一年多的走访录制,《嘿!小面2》也即将于本月16日到17日晚9点20分,在重庆卫视《中国故事》栏目与观众见面。

拍《嘿!小面》是偶然

2013年11月,作为首个反应重庆民间美食的纪录片《嘿!小面》在央视播出后,重庆小面引起了全国关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重庆小面热,无论影视名人还是从事高科技的青年才俊,纷纷前来重庆学习小面,全国各地出现了很多打着重庆小面旗号的面馆。

当年,《嘿!小面》也获得了央视年度最佳收视奖和年度最佳纪录片奖。

值得一提的是,《嘿!小面》的导演及拍摄团队,全都是重庆人。导演曾磊先生今年53岁,在重庆电视台从事纪录片工作,参与制作了不少有影响的纪录片,比如,三峡移民、邓小平百年诞辰纪录片等,有很多作品获奖。

不过,他说,让很多人关注他拍摄的纪录片,还是因为美食,因为《嘿!小面》。

说起拍摄《嘿!小面》的台前幕后故事,曾磊告诉记者,当时央视的制作团队来渝寻找《舌尖上的中国》美食,作为一个电视人及重庆资深吃货,他给央视栏目组同行推荐了重庆小面,这种普通人每天可能都会接触到的地道重庆特色美食。

不过,当时他们主要想做重庆火锅和川菜。”曾磊说,央视节目组也觉得重庆小面不错,就委托他们进行拍摄,没想到这一播出就火了。

这一看似无心之作,其实是曾磊对人文及美食生态长期细致的观察和浸染。

“《嘿!小面》,比较草根的展现了重庆小面这种街边美食的江湖气息和魅力,实际上,作为一种地方特色美食,一定有它生存的生态空间,我就想拍《嘿!小面2》,体现重庆小面精致、讲究的一面。”

曾磊说,作为《嘿!小面》的升级版,《嘿!小面2》在拍摄时,更加讲究拍摄对象的选择以及精耕细作。

嘿!小面2》深挖重庆小面的人文精神

通过对小面源头的寻找,曾磊发现,凡事精致、讲究的小面,都是源于家族,从家族生意做起来的。因此,《嘿!小面2》里面,除了小面,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人文和家庭。

通过《嘿!小面2》片花,我们看到,有1922年的面馆、有50-60年代的锅铲、有70年时间的泡菜坛。

在大渡口有一家不起眼的小面馆,它名叫竹林牛肉面,从店名看,这个店没有任何特色,但是,它却比较讲究,所有筷子及装筷子的竹筒,都要煮得干干净净,桌子抹得干干净净,它的味道也普遍被认为好,而且稳定。

细究之下,这家普通的小面馆大有来头。

原来,这个店的主人家族,就是曾经大名鼎鼎的小竹林餐厅创始人,1922年,小竹林餐厅在解放碑保安路开业,以特色牛肉、小面、川菜等闻名,公私合营后,成为国有企业,纳入了川菜历史名店。

到了小竹林餐厅创始人的第三代,觉得应该捡起祖上的技术,于是取名竹林牛肉面。

而在渝北有一家名叫钓鱼猫面的小面馆,这个小面馆的老板曾经投资失败,后来又遭遇盗劫,整个人消沉,后来,在老婆的鼓励下,他们捡起大伯的手艺,从头开始,现在他们家的面也远近闻名。

还有一个家庭,有一个传了半个世纪的锅铲,当年这个锅铲就是婆婆爷爷用过的,现在,他偶尔带儿子一起炒菜、做佐料的时候,也会用这个祖上传下来的锅铲和技艺。

小面也讲匠人精神

民间技艺,往往是美食产生的深厚土壤。”通过对这些小面从业者的采访、拍摄,他们看到了重庆小面从业者不盲目追逐利益,追求独特口味和精致食材的匠人精神。

在万州,人们全年都吃凉面,凉面在万州面中,占很大比例。

曾磊介绍,凉面中要加入一种芥末,使得万州凉面吃起来具有麻辣冲三种明显口味。而这个冲冲的芥末,并不简单。

在万州,有一位老农,种了一片老品种的油菜,这种油菜出油率低,很多农户都不再种了,但是用这种油菜做芥末却特别好,万州一家名叫程凉面的凉面老板就跟这个老农定下这片地的油菜,全部收购来做芥末。

一个城市的匠人精神,总还是有那么一帮人在,不那么急于加盟,守着家族产业,实实在在的做强。”比如程凉面,不接受他的这一套做法,就免谈。

在嘉陵江大桥北桥头下,一家面馆一直不温不火,因为它家的面只有3、4种口味,但是,熟悉它的人却知道,他家的面是比较讲究的,它的特色就是酱,这个酱是老板自己摸索出来的,花生、芝麻等打碎后加入面,吃的时候,酱全部裹在面中,吃起来非常香。

在《嘿!小面2》的拍摄中,还有一位老人,为了追求独特的味道,一直保留着一个有着70年时间的老泡菜坛子,即使坐车几百公里到儿子家,也要把泡菜坛的水倒出来,用保鲜袋装好,再用棉絮把毯子包好,随身带走,到了儿子家,再把泡菜坛取出来,把原来的盐水装进去。

而这样讲究也是有原因的,原来,老人家在懂事时,家里条件就比较好,当时家族还请有私厨,现在,他做什么都是自己做,所有面,自己擀,就连豆瓣酱,也要自己做。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徐菊 甘侠义 实习生 赵香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