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观察丨重磅!重庆确定科技创新任务书路线图

18.05.2021  16:05

重庆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力。

昨日,重庆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审议通过《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全会决议。

简而言之,此次全会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个决定”,即《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一套政策”,即《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一张清单”,即《重庆市“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作贡献”工作清单》。

十四五”开局之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踏上新征程,重庆聚焦科技创新这个新时代的重大命题,明确目标方向、下达“任务书”“施工图”,推出系列举措,一幅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在巴渝大地上铺展开来。

▲西部(重庆)科学城科学谷一期,预计本月底投入使用。  龙帆  摄/视觉重庆

任务挑战大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重庆正在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在此背景下,重庆以全会形式专题研究部署科技创新,主题鲜明、意义重大,有利于优化全国科技创新版图,有利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支撑力量,有利于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为此,重庆提出——

▶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

▶把大数据智能化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方向

▶把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主目标

▶把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战场

▶把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作为主平台

▶把科技成果产生转化应用作为主抓手

▶把优化创新生态作为主任务

本次全会上,重庆提出了科技创新的“时间表”——

●到2025年,初步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框架体系和核心功能。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使重庆加快成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诞生地和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产业科技创新在全国有鲜明特色,大数据智能化应用走在全国前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现代化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到2035年,力争整体创新水平进入全国科技创新第一方阵,科技实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完善创新投入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2020年,重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1%,低于全国2.55%的平均水平。为此,重庆提出,“十四五”时期,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这个增速,高于全国定下的7%以上的目标,如此一来,重庆科技创新投入强度不高、多元投入体系尚未形成的局面有望得到较大改善。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今年全国“两会”上首次提出,到2025年,全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当前,重庆科技创新整体水平还不够高,短板和“痛点”仍较突出,要达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这个目标,还需要艰苦努力。

加快成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诞生地和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对重庆来讲也是一个巨大挑战。当前,重庆在带动性强的科创企业、影响力大的科创平台、领军型的科创人才、高水平的科研机构等方面均有所欠缺。为此,重庆提出要坚持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引进一批领军型的科创人才和团队,以产业创新为策源地,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路子。

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和主旋律。这一系列目标,彰显了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坚定决心,锻长板、补短板,加大投入力度、聚焦重点领域,让科技创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园的英特尔FPGA云加速中心。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主攻领域

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其“底气”在于拥有国家战略定位优势、特殊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良好生态优势和大数据智能化先行优势。干事创业实现新作为,要把力量集中在关键的突破口上。

本次全会上,重庆提出要结合自身实际、集中优势资源,创造更多科技供给,明确科技创新的主攻领域:聚焦产业发展强化科技赋能,聚焦社会民生强化科技添彩,聚焦生态环保强化科技支撑。

两江君注意到,这些主攻领域与智博会主题——“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可谓一脉相承,体现出重庆对科技创新工作思路上有前瞻性、方法上有连续性。

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发展,是重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特色。在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上,重庆提出,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拓宽现代农业发展新空间。

产业科技创新是最大战场、最大一个领域。具体而言,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突出抓好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实施现代种业提升行动,加快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强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壮大农村电商。

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智慧城市的建设很多问题需要科技创新提供解决方案。在添彩社会民生上,重庆更加注重把民生需求作为科技创新的着力点,丰富智能应用场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更好地用科技力量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

重庆具有好山好水的自然基础,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撑。2030年碳排放要达峰,没有高新技术是做不到,没有先进装备研发也不行。为此,重庆提出,要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大三峡库区综合治理的科技攻关力度,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的科技研发,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路径,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梁平工业园区作为国家功率半导体封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供货。 刘辉 摄/视觉重庆

精准施策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领域、多个环节,要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精准施策,盯紧做实科技创新任务抓手,确保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见效,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两江君梳理《决定》和全会决议看到,重庆提出要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更好地引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不仅战略站位高,而且战术执行强,系列举措立足本地实际、围绕自身优势、发挥重庆特色,充分考虑了目标的导向性、可行性、衔接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衔接。在目标体系上,既对标对表精准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又紧密结合重庆具体实际;在目标选择上,既突出总体定位,又聚焦重点目标;在目标设定上,既考虑阶段性特征,又考虑支撑条件。

加快布局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大局。加快构建实验室体系,打造一批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重庆实验室”,着力布局大科学装置,加快推动超瞬态实验装置等落地,推进科研力量优化配置,深入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引进计划,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加强科创平台建设,丰富完善“一城多园”模式。构建市域协同创新格局,发挥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引领作用,建好两江协同创新区,创建广阳岛智创生态城,推进各高新区、经开区及工业园区等多点深度衔接呼应,推动形成星罗棋布、众星拱月的创新发展新格局。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重点企业创新引领支撑作用,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打造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打通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强化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联结,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让科技工作者“名利双收”。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在聚集人才、激励人才、服务人才上下更大功夫,持续优化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让重庆成为各类人才向往之地。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破除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着力完善创新决策、创新投入、权益分配、容错纠错等方面机制,让科技创新活力迸发。

▲重庆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全国顶尖,致力于多种原创技术开发。崔力 摄/视觉重庆

目标明确,任务已定。接下来,重在抓紧做实。全市上下要发扬“马上就办”的精神,挂图作战、专班跟进,加强政策支持、强化项目落地、营造良好氛围,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更好地支撑引领重庆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原标题:重磅!重庆确定科技创新任务书路线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