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程行囊里装着“我的家乡”

25.02.2015  09:54

高洁从家乡带回了满满一后备厢土货。

周光柱的一大包花生。


张先生回武汉的时候还带了一壶重庆菜油。

  昨天,大年初六,又到异乡工作的游子返程的高峰。或许,他们的父母家人不能与他们同行,与他们相伴的,是一个个装满了乡味与亲情的行囊。无论是从外地回重庆,还是从重庆出发前往其他地方,游子们行囊里装载的,实际上是一个个离别与思念的故事……

   【从外地带回的乡味】

      定制的土特产塞满车子后备厢

  讲述人:高洁 行囊里的乡味:年糕、广式腊肉、红苕粉等

  第一个故事来自朋友圈。昨天在重庆渝北工作的80后广西女孩高洁,在朋友圈发了一张从家返渝的照片,并笑称自己“回家变土匪,我是回来搬家的(害羞表情)”,她的银白色越野车后备厢、车后座都塞满了各种“土货”。

  高洁的这些土货中,有年糕、广式腊肉、螺丝粉、广式红苕粉、家乡柚、糍粑,甚至还有新棉被,这些东西是不同的亲人给准备的,听说已在重庆安家的她要回家,姑姑叔叔们早早就为她“定制”了礼物,塞满了返程的行囊。

  说“定制”的意思是,亲戚们知道高洁要回老家过年,在过年前就到各地去搜集这些东西,用她妈妈的话说就是“有些东西,有钱未必准备得好,必须得有心”。分居在广西不同地方的姑姑和叔叔像是事先商量好了的一样:你带年糕,我带柚子,他带螺丝粉,配合得很好。其实,他们压根就没事先商量过。

  高洁说,自己2005年毕业后就一直在重庆发展,对她来说,这些后备厢里带回的土货,就是她常常魂牵梦萦的广西桂林。

  煎饼大爷更爱吃家乡机器做的煎饼

  讲述人:姚传河 行囊里的乡味:煎饼

  在重庆北站南广场等车的间隙,60岁的济南人姚传河展示了他由鲁返渝的特色土货——山东产的煎饼果子,并要跟重庆晨报记者分享。煎饼黄橙橙的,打开包裹的口袋香味扑鼻,有着北方口粮的干、脆。

  让人有些小小吃惊的是,姚传河在重庆大学城卖煎饼果子已经有4个年头了,他说自己这次带的煎饼,跟平时做的味道可不一样。而且,他毫不避讳地说,自己带来的这8大袋煎饼是机器做的,比起自己手工做的煎饼,他更爱家乡的机器煎饼。

  听完记者对“第二故乡”概念的解释,他说重庆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儿子和女儿在这边工作,还没有结婚,他说希望新年儿女都能找到个好的归宿,如果儿女婚事将近,到时候他的煎饼可对大学生们打折。

  藕粉和小卤鸡,让他舌尖舔到了江汉平原

  讲述人:姚荣 行囊里的乡味:仙桃藕粉、小卤鸡

  湖北仙桃的姚荣,带着妻儿和老父要赶车,听说有采访,不顾妻子的催促还是展示了一下自己家乡湖北仙桃的特产——仙桃藕粉。藕是平原的一种特产,《舌尖上的中国》也曾去湖北拍摄过挖藕的情景。

  姚荣是一名80后,在重庆工作,虽然已经举家迁到了重庆,不过胃和味道是迁不走的,何况重庆很少有产藕的地方,跟江汉平原没得比。姚荣说,除了藕粉,他还爱吃自己家乡仙桃毛嘴镇上的卤鸡,因为饮食习惯差异,“重庆还找不到这种小卤鸡。”仙桃离重庆很近,姚荣几乎每次回家都带小卤鸡,而且带的数量不少,“上次带回来的都还没吃完。

  他说,有时候,他能够从这些家乡味里感受到在仙桃长大的岁月,“舌尖似乎都舔到了江汉平原”。

  儿子带给他以前修表时最爱吃的土花生

  讲述人:周光柱 行囊里的乡味:土花生

  64岁的周光柱是北碚退休手表工,引起记者注意的是他像大力士一般扛着一个大口袋,一问才知道,这是在成都的儿子给他带的食物——花生。“花生不压秤,我还能行!”周光柱坐动车返渝后,打算先去同在北碚的女儿家,分一些给女儿。

  修手表曾是个很时尚的职业,收入也还可以,靠着这手艺,他养活了一对儿女,直到他们各自成家立业。以前周光柱修手表时,在工作间隙就爱吃花生,现在虽然不修了,但吃花生的习惯依然保留。儿子儿媳担心周光柱吃不到好花生,于是专门从乡下亲戚朋友处帮他搞了不少土花生,一带就是满满的一大口袋,这令他想起来都有些口舌生津。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