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首获全国大奖 牛群找他取经咋照相

14.01.2015  09:53
人物简介

冯建新的父母都是军人,1970年,他从重庆建设中学参军,开始了25年的军旅生涯。

最初是在北京军区当二炮手。一个炮班有8名炮手:一炮负责指挥,二炮手执行,调焦瞄准,其他都是弹药手。那时他没有想到,以后会和调焦瞄准打交道。半年后,部队需要文艺兵,会拉小提琴的冯建新被挖掘出来。在这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担任主持的知名艺术家牛群正是冯建新担任文艺兵时期的战友。“牛群也喜欢摄影,他还找过我取经。

都知道香港电影金像奖,但你知道摄影界也有一个金像奖么?作为全国摄影艺术最高个人成就奖,1月8日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在宁波举行,重庆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重庆知名摄影家冯建新以《和平年代的兵》等3组50幅图片,获得摄影创作奖,这也是重庆人第一次捧得该奖。

本届金像奖共有29人获奖,其中摄影创作奖16人,摄影理论奖5人,摄影传播奖5人,终身成就奖3人。与冯建新一起获奖的,包括解海龙等知名摄影人。解海龙拍摄的《我要读书》最为大家所熟悉,一个手拿钱币的小姑娘,睁着一双大眼睛看着前方。这张照片,感动了亿万中国人,推动希望工程的发展。

跨越30年讲同一个故事

很多人都以为是靠《和平年代的兵》获奖的,其实不是。”昨日,冯建新在接受重庆晚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这次他一共送了3组50幅作品参评,除了《和平年代的兵》组照,还有《老红军的愿望》、《在丈夫肩上“行走”的乡村医生》两组作品。

这3组作品的拍摄时间,从上世纪80年代持续到去年,整整跨越了30年。尽管拍摄年代不一,但这3组照片,都是在共同讲述一个关于奉献、愿望、感动的中国故事。

冯建新说,1980年,他从一名文艺兵转为一名新闻干事,第一次拿起了相机。《和平年代的兵》系列照片中,有的军人正趴在收割后的高粱地里训练,前面一条乡村路上,一个农民悠闲地骑着马车前行;有新兵在训练间隙跳着最时兴的迪斯科……还有的士兵蹲在俨如庞然大物的卡车旁,清晨起来漱口。“日常化的镜头下,记录一代人的默默奉献。

淋雨摔跤拍出感动瞬间

冯建新的第三组作品《在丈夫肩上“行走”的乡村医生》的主角,是北碚柳荫镇西河村的全国最美乡村医生周月华。因左腿残疾,20多年来都是丈夫背着她去给村民看病,被评为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为了拍好周月华,冯建新在周家住了整整5天,周月华跋山涉水去出诊,他就跟着。为了拍摄,冯建新淋过雨、摔过跤。“雨天虽然辛苦,但拍到的东西也最真实、感人。”冯建新说,当天下午周月华的丈夫背着她,冒着大雨去给一名88岁的村民就诊。大雨中,周月华和丈夫满脸汗水、雨水混在一起,冯建新拿起相机,记录下这感人的一幕,这张照片,成为这组作品的开篇之作。

前两次折戟金像奖

评上金像奖太难了,第八届第九届都去参评了,都遗憾止步。想想总是不甘心,所以这次还是参加了。”冯建新说,中国摄影界有两大奖项,一是全国摄影展,这是摄影界作品最高奖;还有一个就是摄影金像奖———摄影个人成就最高奖。冯建新早就凭借作品《无名小站》获得第15届全国摄影展金奖,获得金像奖的认可,成为他这些年的一个心结。正是这种摄影情结,让冯建新最终第三次参评。

(重庆晚报)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