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青木关温泉寺: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教育部驻地
梁滩坝地处缙云、中梁两山之间,属巴县西里富庶之地,方圆两百平方千米,虎溪河、梁滩河流淌灌溉,农耕稻作发达,是古代巴县鱼米之乡。因其地势平坦田园风光秀美,为历代文人踏青游览名胜之处。
(青木关老关口)
青木关温泉泉眼四布,古代为重庆府北温泉(北碚)、南温泉(南岸)、东温泉(江北统景)、西温泉(璧山县)四大温泉之间,因森林密布,虎豹出没,且青木关为历代兵家驻地,未施利用。
青木关温泉寺位于青木关宝峰山上,初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北宋宣和五年(1123)温泉寺大钟铸成始告建成。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增补,迄于抗战时期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的驻地,由重庆名刹一跃而为中国教育文化中心,也成为近现代中国文化史的一部分。
温泉寺的始建有一个传说,“世传在昔有蟒为妖,扰害民物,时大茆真人经其地,以术驱之,而后人获安堵以居。害既平,立寺于山之麓,因地有温泉,遂以名”。古代名寺创建多有神怪传说,温泉寺因除蛇而兴,也属于这类传说。
有史可考的温泉寺始建者是一名叫志公的高僧,北宋元丰年间,他在宝峰山上修建了温泉寺。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海会寺(位于沙坪坝区凤凰镇)的新建展现了梁滩坝在两宋时期经济持续发展的状况。
宋末元初,以及元末明初的战争给巴蜀地区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宋末至明初时期,温泉寺也曾经因为战争而遭破坏,自志公建寺而后,温泉寺再次有明文描述已是明宣德七年(1432)。这一年,一个名叫真金的僧人修复了“倾圮几废”的温泉寺,并“塑如来、罗汉诸像,金饰辉煌,照人目睫”。
真金之后,缙云山崇教寺(缙云寺)禅宗僧人永刚、祥海师徒,先后掌温泉寺,在附近居民的支持下,“复建天王殿,说法、香积二堂,前后丹墀、东西两廊以及山门、桥道,凡所阙略,悉皆增置,备极完美”。
从宣德七年始,经历三代主持增修,温泉寺规模已相当宏大。温泉寺的修复和完善,同时也展现了明代青木关一带经济恢复发展的历史历程。
明代温泉寺已不是单一的佛教文化的传播地,同时也是文教场所。明代巴县名士江朝宗于明正统十二年至景泰元年(1447—1450)曾在温泉寺读书,并于景泰二年中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学士,弘治十年(1497)告老还乡后,常往温泉寺游历,并应温泉寺主持祥海之邀作《重修宝峰山温泉寺记》,叙述温泉寺的创建、传承历史。
至于抗战时期,1939年重庆“五三”、“五四”大轰炸后,梁滩坝被划入“国民政府中央机关迁建区”,国民政府教育部由重庆市内迁移至青木关温泉寺中办公。温泉寺由此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教育的核心所在。由于教育部的迁入,温泉寺也留下了众多教育文化名人的足迹。
(沙坪坝微政务)
原标题:鱼米之乡梁滩坝——青木关温泉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