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感恩自然 感悟生命

23.03.2015  16:20

3月21日,在渝中区龙湖时代天街屋顶,亲子家庭正在“一米田园”里栽种植物。记者 张锦辉 摄

      请广大市民拿起纸和笔,用一颗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的心,去记录下你眼中的大自然吧!3月21日,第二届重庆市梦想课堂自然笔记大赛启动仪式暨“一米田园”感恩体验活动在大坪时代天街举行,从即日起,市民可报名参加自然笔记大赛,分享自己与自然相处的感悟。
      3月21日,受邀到活动现场的亲子家庭都收到了一个装着垃圾分类知识手册、厨余堆肥微生物、梦想课堂一元公益自然游护照的祝福袋。在确认了种子的种类、培育方法、生长周期等信息后,各个家庭纷纷取出专程从家中带来的厨余垃圾,在植物专家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蚯蚓和EM菌等材料,将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从而培育出有机蔬果。
      据了解,2014年首届梦想课堂自然笔记大赛吸引了全市37个区县、292所中小学、近千个家庭,约5万余人参加,第二届梦想课堂自然笔记大赛仍然以“感恩自然 感悟生命”为主题,本月正式启动,4月至6月完成作品征集及初评,7月至9月进行决赛,10月举行表彰活动。
      第二届自然笔记大赛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林业局等单位主办,大赛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节点,依托梦想课堂自然教育平台,为公众提供“惜福农耕梦想课堂”、“节用环保梦想课堂”和“感恩自然梦想课堂”三大优质主题自然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走向户外、走进自然,通过手写、手绘的形式,记录在自然中观察到的物、事、人,从与一草一木的交流中,感悟生命的伟大、生活的智慧,懂得爱物知恩、节用惜福,进一步推动梦想课堂深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从即日起到今年10月,大赛组委会还将围绕“节用环保梦想课堂”、“感恩自然梦想课堂”两大主题,组织开展“垃圾的奇妙之旅”、“废旧物品创意DIY”、“一元公益自然游”、公益自然教育课程、自然笔记冬夏令营等系列活动,引导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和亲子家庭一起参与“自然笔记”作品的创作。
第二届重庆市梦想课堂自然笔记大赛征集启事
      春天来了,小树的嫩芽都是绿色的吗?校园里最早绽开的花是什么?青蛙有3个脚趾头?小区里的大树干上会不会藏着一个秘密花园?拿起笔为自己和自然写日记吧,在记录中你会解开自然的秘密,珍惜和自然共处的时光,感悟生命、感恩自然……
      一、参加对象和分组
      儿童组:4至12岁
      少年组:13至18岁
      家庭组:孩子4至14岁均可,要求家长和孩子各提供1至2幅作品
      二、参赛作品要求
      (一)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用图文的方式记录在A4大小的白色纸上(除校园、社区外,请尽可能结合二十四节气,利用身边优良的自然观察地:植物园、公园、湿地等),用文字和绘画(彩铅或水彩)记录自己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悟(详见示范作品)。
      (二)作品1至4幅(家庭组要求家长和孩子各提供1至2幅作品)。
      (三)保证作品为原创。
      (四)参赛作品一旦寄送,视为作者将作品纸媒、纸质出版、数字出版、网络版权授权给大赛主办方。
      三、大赛流程
      (一)作品征集(5月20日前)
      1.学校参赛:参赛选手可将作品提交到学校。
      2.网络参赛:公众关注大赛微信平台回复“我要参赛”即可提交作品(学校参赛选手可重复参加)。9月19日全国科普日现场进行网络投票选出100个花蜘蛛网络人气奖。
      (二)初赛(5月至6月)
      各参赛学校在该区县组织单位的指导下进行初评,区县参赛作品数的20%入围决赛。8月10日前学校将入围作品统一寄送至大赛组委会(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26号光宇大厦9楼 少年先锋报编辑部;邮编:400020;信封请注明“自然笔记大赛”字样)。特别提醒参赛选手在大赛专题页面下载或大赛专刊剪下参赛表填写后粘贴在作品背面,截止时间以快递签收为准。
      (三)决赛(8月至9月)
      9月15日至19日,组织专家评审组终评。
      自然笔记示例作品
      1.用彩铅、水彩画出自己观察到的自然物(植物、动物、云朵等)。可以是单独的动植物,或一个自然场景。
      2.对自己绘画的对象进行描述(外形、色彩),记录你观察到的故事,和自己观察时的心情,观察后的思考,标注观察时间、节气、观察地点、气温、天气情况。
      小知识
      什么是自然笔记?
      自然笔记,就是用画笔把大自然中你感到好奇和美丽的东西画下来,并写出你当时的感悟。自然笔记记录的不仅是你看到的景象,更是你对周围自然界的思考。
      自然笔记并非新鲜事物。几千年前,中国人就通过观察和记录自然,写出了第一本记述天象和物候的著作《夏小正》,在古人的观察和总结中,诞生了中国绵延千年的古老历法——夏历,也诞生了二十四节气。
自然笔记,就是让人们以手写、手绘的形式,记录在自然中观察到的物、事、人,从与一草一木的交流中,感悟生命的伟大、生活的智慧,学会与万物平等、友善相处,懂得爱物知恩、节用惜福。    (记者 杨铌紫 整理)
      相关活动
      “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科普展”举行
      市民可免费观赏
      3月21日,由市植物园和少年先锋报联合开展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科普展”在大坪时代天街举行,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北京市植物园的王康博士,现场为12个亲子家庭作了一场以“神秘的植物世界”为题的科普讲座。
      据了解,“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科普展”启动仪式作为2015年重庆市梦想课堂自然笔记大赛启动仪式的分会场形式进行,现场将展出珍稀濒危植物展板28块,向公众介绍、展示神奇的爱情之树——海椰子、人类追求的上等木材——海南黄花梨、食人花——巨魔芋、来自巴西唯一一种可以制作高质量弦乐琴弓的巴西红木,被当地称作神圣的生命之源的智利南洋杉以及重庆特产珍稀濒危植物金佛山兰、中华纹母、崖柏等,市民可免费前往观赏。

      链接:http://cqrbepaper.cqnews.net/cqrb/html/2015-03/23/content_1824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