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0年,13位红岩烈士“回家”

03.04.2019  10:54

王朴烈士之子王继志在启动仪式上发言。

复旦师生聆听红岩故事会。(本组图片由记者解小溪摄)

  ■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有这样一面英烈墙,这些烈士牺牲时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群年轻人,让他们如此坚定、哪怕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除了上海,“让烈士回家”系列主题活动今年还将在四川、江苏、陕西等红岩烈士较为集中的地区举行,通过举办红岩英烈文史资料交接仪式、红岩精神史料展览,演出话剧《红岩魂》,开展红岩精神宣讲报告等活动,引导当地干部群众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进,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融入血脉。

  “在生与死面前,28岁的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这是信仰的力量。”4月2日,“让烈士回家”系列主题活动在复旦大学启动。启动仪式上,王朴烈士之子王继志脱稿发言,让数百位复旦师生感受到了王朴这位1944级学长身上信仰的力量。

  当日,通过王继志和红岩联线金牌讲解员的讲解,10位曾在复旦大学就读的红岩烈士和3位上海籍烈士的事迹走进了这座中国著名学府,回到了他们的“”,让复旦大学师生感到振奋和骄傲。

  王朴烈士之子讲述父亲往事

  抗战时期,复旦师生怀揣抗日救国的理想举校西迁,在重庆坚持办学8年。复旦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复旦历史上可考证的烈士共有50位,红岩烈士就占了10位,王朴是其中之一。

  王朴是重庆人,1944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他动员母亲金永华变卖田产,筹集黄金近二千两作为地下党活动经费。1948年4月27日,王朴被捕,1949年10月28日牺牲于大坪刑场。

  “信仰是受到各种进步思想影响才形成的,包括他的母校复旦对他的影响,这就是复旦大学培养出的人才!”在启动仪式上,王朴之子、72岁的王继志首先发言,他讲述的真实故事令人动容。

  除了王朴的大义凛然,还有其母亲金永华对革命事业的无私支持。

  重庆解放后,金永华用“三个应该和不应该”谢绝了政府归还的钱物——“我把儿子交给党是应该的,现在要享受特殊是不应该的。”“我变卖财产,奉献给革命是应该的,接受党组织归还的财产是不应该的。”“作为家属和子女继承烈士遗志是应该的,把王朴烈士的光环罩在头上作为资本向组织伸手是不应该的。

  金永华于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已是84岁高龄。

  王继志于1947年出生于重庆,1963年参军后离开重庆。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专访时,他还不时说起重庆话,幽默又爽朗。

  在距离北碚区王朴中学约700米处,就是王朴烈士陵园。王继志去年曾带着两个儿子回渝为父亲扫墓,“我们自费在学校食堂吃的饭,共产党人就该这样。

  当天,复旦大学光华楼志和堂还举办了“复旦大学和上海籍红岩英烈事迹展”,13位红岩烈士的事迹吸引了不少复旦师生观看。

  真实故事感动复旦学子

  “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有这样一面英烈墙,这些烈士牺牲时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群年轻人,让他们如此坚定、哪怕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我想,从复旦大学校友陈以文的身上可以找到答案。”台上,红岩联线讲解员古越娓娓道来,台下,师生渐渐入迷。

  陈以文于1942年考入复旦大学理学院,进入化学系学习,与一批进步同学主办《中国学生导报》,并任导报总社副社长、重庆分社社长。

  1947年春,为了牵制国民党在大后方的武装力量,陈以文被组织任命为上川东第一工委委员,在垫江等地发动农民开展武装斗争。这个任务对于陈以文这个从小在大城市生活上学的文弱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陈以文穿上当地农民的服装,夏日头顶草帽,雨天头戴斗笠,脚踏草鞋,不停往返于各村镇之间,就是在长期的农村工作中,他练就了一双“铁脚板”。“一次,他为了把秘密宣传品送到目的地,6个多小时跑了几十里山路。”古越讲述的烈士故事让观众兴趣浓厚。

  “陈以文烈士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熟悉,我们在日常的讲解工作中也较少涉及。”古越介绍,在半个多月前,他和另外两位讲解员翻阅了几十份馆藏档案资料,从众多历史细节中挖掘出故事和人物,讲解稿改了4次才最终定稿。“信仰是非常抽象的,只有吃透史料,站在观众的角度思考什么样的故事好看、好听,才能讲好红岩英烈故事。

  红岩英烈的故事也让复旦学子深受触动。复旦大学校史宣讲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硕士生石璞表示,自己能成为这些英烈的校友非常自豪,红岩联线讲解员讲故事的方式让其深受启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级学生吴松阳是重庆人,他说:“七十年风雨兼程,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样伟大的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用智慧和勇气奋斗出来的,他们身上也体现了烈士精神的传承。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2018级学生张姿是名00后,听完报告会后表示:“我们和烈士的距离感缩小了,烈士精神也会潜移默化影响我们。

  “英烈事迹要代代传承

  据介绍,“让烈士回家”系列主题活动今年还将在四川、江苏、陕西等红岩烈士较为集中的地区举行,通过举办红岩英烈文史资料交接仪式、红岩精神史料展览,演出话剧《红岩魂》,开展红岩精神宣讲报告等活动,引导当地干部群众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进,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融入血脉。系列主题活动将于11月在渝结束。

  在得知系列主题活动启动的消息后,一些烈士家属纷纷表示,活动是继承先辈遗志的重要举措。“小萝卜头”的哥哥宋振镛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环境愈舒适,我们愈不能忘记革命烈士为共和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1964年至今,我在全国多个省区市汇报‘小萝卜头’事迹达6000多场,听众受到教育的同时,我也深受感动。宣传烈士事迹,是我毕生的事业。‘让烈士回家’系列活动,能让烈士精神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发扬,更加深入人心。

  去年“11·27”烈士殉难69周年之际,重庆日报刊发了《歌乐山下,黎明前的红色爱情》整版报道,讲述了三对红岩英烈的爱情故事,钟凌云和田菊芳是其中之一。“母亲已90岁高龄,在她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我和妹妹会满足她的心愿,陪伴她在‘11·27’烈士殉难70周年之时到歌乐山祭奠父亲。”钟凌云烈士之子钟长世说,父亲是他一生的榜样,英烈事迹要代代传承。

  红岩联线党委书记朱军表示,2018年,红岩联线接待游客首次超过1000万人次,在把游客引进来的同时,红岩联线也要主动走出去,通过“让烈士回家”系列主题活动的举办,在宣传红岩精神的同时,激活馆藏资源,提升红岩品质。

  复旦大学和上海籍红岩英烈事迹简介

  一、复旦大学红岩英烈事迹简介(10人)

  王朴(1921-1949) 原名王兰骏,重庆人。早年随父母到日本,其家庭是专营大猪鬃的出口商,1927年回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后在求精、广益、复旦中学读书。1944年,改名王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48年4月27日被捕,1949年10月28日牺牲于大坪刑场。

  胡其芬(1918—1949) 原名胡永萱,湖南长沙人。1939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习。1941年底,根据组织安排,到延安学习,毕业后分配到邓颖超身边工作。重庆谈判时,她作为中共代表团随员到重庆。1948年4月被捕,在狱中坚强不屈,积极开展策反斗争并取得成功。“11·27”大屠杀前夕,她代表狱中党员向狱外党组织写了最后的报告,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渣滓洞。

  陈以文(1923-1949) 湖北江陵县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考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学习,与一批进步同学主办《中国学生导报》,并任导报总社副社长、重庆分社社长。1948年12月在垫江被捕,关押于渣滓洞,1949年11月14日殉难于电台岚垭。

  费巩(1905-1945) 原名福熊,江苏吴江人。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社会科学科政治系,后留学法国、英国。1932年回国,先后在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任教。积极投身倒孔(祥熙)等爱国民主运动,1945年3月,在前往重庆北碚复旦大学讲学途中遭特务绑架杀害。

  何柏梁(1917─1949) 原名何帼槟,祖籍重庆,出生于上海富裕商人家庭。1937年随家回到重庆,借读于重庆大学,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转入复旦大学经济系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奉党的指示,在重庆开设安生公司并担任经理,暗中从事党的经济、联络工作。1949年1月因叛徒出卖被捕。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渣滓洞。

  唐慕陶(1920—1949) 重庆人。1939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46年根据组织安排,考入重庆聚兴诚银行万县分行,担负党的交通联络和筹集经费等工作。1948年6月在万县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看守所。1949年11月27日于大屠杀中牺牲。

  张永昌(1921—1949) 四川大竹人。中共党员。先后在复旦大学、金陵大学、求精商学院就读,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48年4月因《挺进报》事件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看守所。1949年11月27日于大屠杀中牺牲。

  艾文宣(1913-1949) 四川广安人。1931年考入南京嘉陵高中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到重庆,在《新蜀报》从事新闻工作,并给《抗战》杂志写稿,宣传抗日。1945年考入复旦大学教育系,根据组织安排,从事青运工作,后因故退学转入四川大学文学系。1949年11月27日于大屠杀中牺牲。

  胡作霖(1917-1949) 重庆开县人。1941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45年毕业后被介绍到《新民报》任记者,同报社进步记者一起,以笔为枪,写出了大量反映民众疾苦的文章。1947年“六一”大逮捕中被捕,释放后继续从事地下工作,1948年6月7日再次被捕。他将叶挺的《囚歌》谱成曲,作有《囚徒大合唱》等教难友们演唱。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渣滓洞。

  石文钧(1916─1949) 重庆云阳人。在省立万县师范读书时,深受现代诗人、教育家何其芳影响,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积极要求进步。1938年夏从万县师范毕业后进入中华大学,后又进入复旦大学学习。194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云奉南区工委委员。1948年4月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看守所。1949年11月14日牺牲于电台岚垭刑场。

  二、上海籍红岩英烈事迹简介(3人)

  薛传道(1921-1949) 上海人。主张“工业救国,教育救国”,主办《中工半月刊》,宣传教育救国理论。1949年5月被捕,同年11月27日牺牲于渣滓洞。

  李铭三(1914—1949) 曾化名倪永元,上海人,中共党员。1934年考入上海铁路局,参加进步组织“铁路青年社”和“九一九”读书会,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945年初,根据组织安排到重庆,参加由地下党员直接领导的革命青年组织“友社”,宣传党的抗日主张。1948年6月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看守所。1949年11月27日于大屠杀中牺牲。

  曾仲良(1907—1949) 上海人。二十九兵工厂技术员。1949年11月30日,为保护工厂免遭破坏而壮烈牺牲。1950年2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记者赵迎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