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个相机界“华佗”37年修了近8万台胶片相机

22.09.2017  09:22

华龙网消息,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胶片相机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但仍有人不能忘却胶片相机承载的记忆和情怀。54岁的陈亚军年轻时拜师学习相机维修,37年默默坚守着匠人的精湛手艺和执着精神,维修了近8万台相机。和大多数父辈一样,他的想法很简单,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就要精一行。如何把手艺传承下去,也就成为他最在意的事。本期《万花瞳》,让我们通过镜头,走近陈亚军的相机世界。

在重庆大学城,有一家维修老式相机的铺子,铺子三面墙的架子上摆着满满当当的相机和零配件。老板叫陈亚军,已经修了37年胶片相机。1980年,陈亚军来到西南地区最大的沙龙摄影器材冲印公司做学徒,后进入维修部工作。当年那批学徒,如今只剩下他还在干老本行。

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陈亚军说,以前没有PS,也不会修图,拍一张照片出来,大家会开心很久,收藏很久。正因为这份情怀,陈亚军从当学徒开始,除了向老师傅学技能外,还经常看一些关于相机原理、维修技术的书籍。

据粗略统计,陈亚军37年修了近8万台胶片相机。这些相机来自天南地北,基本是网友从网上联系他们,然后寄过来的。

以前,陈亚军一天最多能修10多台相机,随着相机品种越来越多、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没有的零件得一个一个地做,现在平均一天只能修4台相机。他说,每台相机对它的主人而言都是一种情怀,维修时必须严谨、细心。

为了更好地观察细小的零件,精准地维修,陈亚军做了一副特制的眼镜。“我就是个修相机的匠人,大家信任我,把相机交给我修,那就不能出一点差错。”陈亚军说。

陈亚军手指上的这个小部件是老式相机里面的一个螺丝,将它放在桌子上,几乎就是一个微小的黑点,直径大约只有0.5毫米。别看它小,相机少了它可不行。

陈亚军带过十几个徒弟,可惜最后都走了,没再从事这一行。杨小利是3年前跟他学徒的,现在基本可以修理简单的老式相机,但复杂的还得问师傅。杨小利坦言,自己还没入行,“这一行不但要坐得住,还得不断学习。

有些胶片相机零件多达1000多个,维修更是繁琐,很多年轻人没有耐性。陈亚军说,很多胶片相机爱好者找他维修、保养相机,但是目前学徒只有杨小利一个,他最担心的就是这门手艺不能传承下去。

展架上堆放着的都是老式相机,因为很多已经绝版,不再生产,所以零件很难找。陈亚军就找一些废弃的相机作零件机,需要的时候再拆用上面的零部件。

在满满当当的零件机中,陈亚军高兴地拿起一个印有“珠江”二字的小机器:“这是咱们重庆造的,质量好,现在还有不少摄影爱好者都保留着。”他说,前段时间还有网友送来珠江相机让他修。

眼前的这台古董相机是以前冲印公司照相馆留下来的。“这台相机是解放前的,按现在的话说,属于广角相机。以前几百人的合影,都是这种相机拍出来的。”现在,这台古董相机成了陈亚军珍贵的收藏品。

原标题:重庆有个相机界“华佗”37年修了近8万台胶片相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