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重庆市“三品一标”工作会圆满召开
6月18日,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召开了2015年全市“三品一标”工作会。38个涉农区县相关机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充分肯定了2014年取得的工作成绩。全年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687个,总产量83.14万吨,创年度认证数量新高。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79个,推广无公害农产品防伪标志2160万牧。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为98.9%。截止2014年底,全市有效期内的“三品一标”总数为240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587个、绿色食品679个、有机食品9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2个。“三品一标”发展呈现了“稳步推进、稳中提质”的良好局面。
会议客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一是“三品一标”认证总体规模仍偏少;二是区县间发展不平衡;三是产品结构层次仍需进一步优化;四是发展与稳定的矛盾正逐渐显现,无公害复查换证和绿色食品续展率偏低;五是品牌影响力仍不高,认证的品牌效益不够好。
会议交流讨论了下一步重点工作。会议强调,各地要围绕“稳发展严监管,建体系强队伍”的工作思路,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充实力量,提升能力。会议要求,一要坚持发展与稳定、质量与数量并重。各地要摸清规模化生产经营者的底数,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的产品认证工作,严把认证准入关,确保认证数量质量双提升。同时,要加强认证基地管理,严格复查换证和续展,鼓励企业换档升级,完善扶持政策,做好指导服务,提高复查换证率和续展率。二要进一步加强证后监管。各地要认真尽职尽责,做好认证企业年检、基地巡查、质量抽查、市场检查,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安全。三要抓好追溯平台建设与应用。要将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首先应用于对“三品一标”产品和生产企业的信息化监管、全过程追溯、多方式查询和高风险预警。2015年将在18个区县、70个乡镇及其110个生产企业进行推广应用。同时,要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乡镇监管站建设,加强品牌宣传、队伍培训,认真落实认证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