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加工贸易的调整与发展
加工贸易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外贸发展和稳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前,加工贸易出口始终占中国出口的半壁江山。金融危机以后,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逐年下降。2011 年,一般贸易在出口中所占比重首次超过加工贸易,并且差距逐年扩大。2016 年前三季度,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33%,比一般贸易低22个百分点。
加工贸易发展趋势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需要辩证地看待。一方面,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国际需求不振,全球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发达国家大力推进“再工业化”和“产业回归”,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与此同时,中国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传统竞争优势有所削弱,一些中低端加工制造业产能和订单开始向更具有成本优势的周边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加工贸易发展面临“双重挤压”。另一方面,加工贸易增速放缓也是中国贸易方式和结构优化的必然结果。最初,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数目和投资额快速增长,国内生产体系难以在短期内适应外资企业的生产需要,加工贸易的快速成长成为必然。随着中国自身的产业配套能力逐步增强,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国内采购比例上升,反映在数字上就成为了加工贸易额的减少,这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的表现。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加工贸易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2016 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多措并举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稳增长、保份额、拓市场。通过大力开拓市场,力求加工贸易稳定发展;二是提质量、增效益、上档次,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2016 年前三季度,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2.66万亿元,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51.6%,加工贸易增值率由 1996 年的 35%上升为 2015 年的 80%。三是搭平台、促转移、帮承接,积极推动加工贸易向内陆和沿边地区 44 个重点承接地梯度转移。
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0.8%,占全国的比重从2010年的4.4%上升到15.4%,提高11个百分点。 今后一个时期,加工贸易要加快创新和转型升级,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竞争新优势,增强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承接转移能力,促进加工贸易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