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伊人 上班是白衣天使 下班是蓝衣“超人”
8月18-23日,九龙坡区精神卫生中心护士周梅跟同事调休了几天——“家里有事”。
其实,她是在特大洪水来临时,参加了搜救和清淤工作。她的另外一个身份,甚至很多同事和领导都不知晓。
一面是温柔的白衣天使,一面是英姿飒爽的救援队队长。
周梅,渝中区蓝天救援队队长,也是少有的女队长之一,在队里的代号叫做“风中玫瑰”。
急救、无线电、冲锋舟驾驶样样都擅长
今年37岁的周梅其实是“老”队员了。她学的是护理专业,在妇产科、儿童科、手术室都呆过,现在九龙坡区精神卫生中心从事护理工作。
周梅2014年加入蓝天救援队时,只是想着自己本职工作是医疗,能在业余时间学以致用。从志愿者到预备队员,到正式队员,再被推选为渝中区蓝天救援队队长。
周梅不仅有红十字会颁发的急救证,还学习了专业无线电操作、冲锋舟驾驶等技能,目前还准备考取潜水证。平时的绳索训练、体能训练考核也从来不输男队员。
蓝天救援队分医疗组、山地救援组、城市救援组、水域救援组等,每个人分工不同,各司其责。九寨沟发生地震时,她在后方负责搜集资料和后台调度。宜宾地震时,队里调派了一台救护车去地震现场,但车上有一台呼吸机队员不太会使用,周梅镇定地进行远程指挥,教前方队员如何使用设备,确保了顺利完成任务。
即使不上一线,也依然背负重任。在后方进行调度,跟前方一样需要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
“能帮助一个是一个”
周梅参与得更多的,是一些看上去似乎不那么“重要”和“惊心动魄”的任务,比如打捞溺水人员,寻找走失的老人、小孩。
有一年,一男子从趸船上失足落水,队员们打捞了三天,最后在附近水域找到了遗体,已经泡得变形。周梅并没有感觉到害怕,伸出双手接过冰冷的遗体。在她看来,这是一个父亲,一个儿子,一个丈夫,虽然失去了生命,但一样值得尊重。全体队员在遗体前默哀,送别他最后一程。
大溪沟有一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六旬老人走失,寂静的深夜,队员们在大街小巷搜寻每一个老人可能去的角落。找到老人时,亲人抱头痛哭,周梅也感受到自己参加救援队的意义。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搜救都能有完美的结局。
一年冬天的晚上十点,他们接到在巴南区圣灯山搜寻一位失踪老人的任务。连夜赶去,狭窄的山路弥漫着大雾,没有路灯,白茫茫一片。周围都是大山,没有监控。他们先勘探地形,再进行地毯式搜索,连续搜寻了三天,连水塘都捞过了,最终还是没有找到老人。
周梅的心里非常难受。遇到这样带着遗憾的搜救,她对自己说,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能帮助一个是一个。”
“女汉子”也有柔情一面
蓝天救援队里每个成员都有一个代号,周梅给自己取的名字是“风中玫瑰”。
“在救援队里,没有性别之分,特别是生死攸关的紧急情况下。”周梅笑笑说,没有人当你是女性,自己更不能当自己是。既然是队长,更要展示“强悍”的一面,身先士卒。
队员陈鑫从事的消防培训和应急演练,他从来没有看过队长涂口红,穿裙子,开玩笑地形容队长平时在执行任务时很“恶”(严厉),是地道的“女汉子”,但私底下也有柔情的一面。给出任务的队员家属打电话表示关心的,是她,完成了任务之后队员们私人聚餐时,叮嘱年轻人少喝点酒的,也是她。
在队员们看来,虽然队长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全队诸多汉子却没有一个不服她。而且女性的优势也能彰显出来:不管什么类型的救援,队长都非常负责和细心。出任务时,队员取头盔、手套、安全绳等装备,有时匆忙忘拿了一件,她都看在眼里,及时提醒。救援过后,在清点人员和器材时, 她也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我把多少人带出来,就一定要带多少人平安回去!”
除了搜救 只要是能帮助别人的事都做
在刚刚过去的特大洪水中,渝中区蓝天救援队从8月17日上午就开始备勤,24小时待命。18日上午,在一家月子中心,他们营救出被困的孕妇、产妇和婴儿。当从月子中心工作人员手里接过幼小的婴儿时,周梅的动作尤其轻柔,这时候,她是一个温柔的母亲。
这边救援刚结束,另外一处公寓被淹,一百多名住客等待救援,他们一口气没歇,又立即乘坐冲锋舟赶往下一个地点。
洪水过境那几天,志愿者和队员们连续几晚都是通宵待命,睡在滨江路附近,身上实在太脏了就去对面宾馆冲个澡,躺在临时找的几张儿童保护垫上,和衣而眠。
待洪水退去,8月21到24日,她又带着队员们加入到清淤的任务中,渝中区的储奇门、大溪沟的居民楼。在齐小腿深的泥浆里,周梅用铲子奋力清除淤泥和垃圾,完全不顾泥点溅到她的头发、脸上和肩头。
蓝天救援队提供的是无偿救援,所有队员都不领一分钱薪水,不做收费项目,不参与商业合作。每年她参加救援的时间加起来至少有三百多个小时。现在,渝中区蓝天救援队已经有志愿者100多人,正式队员11人,平均年龄30岁,女性占比越来越多。
“瞒”过单位同事和朋友
在医院里,周梅面对的是一群特别的病人,打针、输液、拿药,有的病人行动不能自理,需要她搀扶着行走,有时要像哄小孩子一样让他们吃药,这份工作需要比常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而在周梅的朋友圈里,几乎看不到她参加蓝天救援队的痕迹,她的手机里,连她自己穿队服的照片也难得找出一张。她加入蓝天救援队,很少有单位同事和朋友知道。
“这个没啥好说的呀,都是做的很普通的事情。”她有些羞涩地笑了。在医院上班其实并不轻松,上班都是三班倒,上两天休息两天。遇到救援队有紧急任务,她会和同事商量着换班,但通常都是说“家里有事”,“有点私事要办”。
医院一个同事不久前刚参加蓝天救援队,看到她后竟惊讶了叫了出来:“原来你也在这里啊!还是队长!”
但有两个人她没有隐瞒。一个是支持她的丈夫。他之前生了一场重病,需要人照顾和陪伴,虽不能经常陪伴,但丈夫非常理解她,每次出任务,都会打电话关心什么时候回来。“他不太会说甜言蜜语,但我知道他心里是牵挂着我的。”
今年12岁的儿子马上读初中,小时候儿子不太清楚妈妈在做什么,看到电视新闻里出现蓝天救援队队员会喊着,“妈妈快看,跟你一样,都穿蓝色衣服呢!”长大一些了,他知道妈妈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结识了一帮侠肝义胆的兄弟姐妹
很长一段时间内,她是蓝天救援队重庆片区唯一一个女队长,直到去年江北也有了一位女队长。周梅说,参加蓝天救援队很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一帮侠肝义胆的兄弟姐妹。志愿者和队员们来自各个行业,有水电工、私企老板、医务工作者,共同点的特点就是具有正义感,勇于挺身而出。
这位女队长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队里能多添置一些实用的装备。比如橡皮艇、发动机、绳索、锁扣、照明设备等消耗品。一米几十元的静力绳在山地救援、打捞中都能派上大用场,“就是确实有些贵......”
队里有一艘重庆市港航局捐赠的救生艇,救生圈等水上装备,更多的是自己掏钱凑的。
她希望能得到来自全社会的更多支持,更多理解,也会有更多人加入到蓝天救援队伍中来,和这枝“玫瑰”一起,在风中绽放。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纪文伶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