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十三五规划里的重庆机遇
新华网重庆频道11月9日电 十三五规划建议终于掀开面纱,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理念,被清晰地表述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词汇中。重庆从中可以寻到哪些机遇?本网邀请到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进行解读。
双轮驱动多点开花助力重庆经济新常态
6.5%!中央为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年均增长划定了底线,给期盼中国快速稳定发展的小伙伴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在这一背景下,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关键节点的重庆,能否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
易小光认为,重庆既有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内功”基础;又有仍处于“双欠阶段”的发展需要;还有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大好环境,发展是必然的。十三五期间,重庆经济将进一步从双轮驱动“换挡”到多点开花,液晶面板、机器人、页岩气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逐渐释放出潜能,所以重庆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发展拥有现实基础。
口岸经济将成为重庆经济的新亮点
十三五“中国要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处于内陆开放前沿的重庆大有可为。随着渝新欧铁路运行、长江黄金水道激活,重庆具备了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
易小光说,渝新欧这条大通道像一条大动脉,正在将重庆的心跳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及至沿线各地。此外,聚合枢纽、口岸、保税区功能的水、铁、空三个“三合一”开放平台相继投运,口岸经济快速兴起,让重庆更加深度融入全球分工,成为对接“一带一路”的突破口。
集群发展的模式成为创新的温床
“站在向未来5年前进的起跑线上,中央指明了求发展、要动力的手段,那就是创新。”易小光指出,十二五期间,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改革;推动国有资产重组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布局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这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为重庆的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同时,在产业发展领域,重庆的集群发展模式成为创新温床,加速形成了要素的聚合和知识、技能的转移。目前,重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已经明确: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超过2%,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以上。易小光认为,十三五重庆将进一步向创新要发展,向创新要动力。
五大功能区域布局是对协调发展最好的实践
解决“跛脚”走路的处方被开了出来!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协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庆如何利用好这道良方,让发展的步伐迈得更稳?
易小光认为,重庆五大功能区域战略部署,是对协调发展最好的诠释。以相应的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布局指引、资源要素配置、考核评价标准、财政扶持办法、开发秩序管理等,有力推动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破解了区域统筹协调发展这道难题。同时,重庆充分利用自身交通枢纽、产业集群和开放平台优势,携手沿江及周边省市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全面启动互联协作,促进产业互补、市场共享、合作共赢,区域聚合效应正逐渐显现。
绿色资源再生产实现在保护中发展
中国之“美”,重在发展之“绿”。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更多彰显的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根本转变。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的重庆如何“绿”起来?
易小光说,绿色发展的路径怎么走,重庆已提出明确的发展方向: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如渝东北、渝东南地区要推动大旅游经济的发展,进行产业融合,四化同步,协同起来发展绿色、生态、开放型经济。比如集中力量发展小规模高附加值的生态产业,围绕农副产品做衍生商品的开发,增加其价值。无论是生态涵养发展区还是生态保护发展区,都有绿色资源的再生产过程,将资源商品化、市场化,甚至资本化的过程,不仅可以实现在保护中发展,而且会发展的更好。
共享必须在发展的基础来实现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共享发展是凝聚人心谋求和谐的要诀。共享发展需要协调缩小区域、城乡、各个群体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实现基本权益平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收入均衡化,解决了这些问题,人们的认同感就会大大增强。易小光表示,对重庆而言,近年来大力推行的25件民生实事、24项扶持就业创业政策、16项措施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等件件是“干货”, 就是要给所有人发展空间和机会,让群众共享幸福红利。
易小光强调,共享必须在发展的基础来实现。十三五期间,重庆要紧抓“四化同步”做大经济总量,在发展的过程中,继续采取一系列改革举措,提供普惠性的公共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尽快脱贫、促进广泛就业、缩小贫困差距,这既是对民众迫切呼吁的回应,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具体、实际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