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四岸”今年将发生这些变化

13.06.2019  08:12

  六月七日,黄色的湖广会馆建筑群与横跨长江的东水门大桥交相辉映,折射出山水之城的独特魅力。

  嘉陵江畔,昔日的荒凉河岸如今已是两江新区金海湾滨江公园,园内长达19公里河岸绿色植被郁郁葱葱,深受市民喜爱。

  未来四年,重庆拟投资约220亿元为“两江四岸”“梳妆”。

  “”到底怎么梳?今年我市滨江“都市画廊”将增添哪些新风采?又将给重庆“山水城桥”交相辉映的美景带来哪些新变化?重庆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部门、城区和单位。

  岸

  已启动3个消落区治理示范项目

  重庆是山城、江城,长江、嘉陵江消落带治理被公认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行动的一大难题。

  如何破题?据了解,2018年,九龙坡区与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重庆千洲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率先在主城区启动长江消落带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根据不同水位段情况,采用适应水位变化的滨江立体生态空间建设、消落带界面生态调控、滨江消落带韧性景观修复等创新技术,对九龙滨江段(长度约340米)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治理试验,建设规模约5万平方米。

  今年,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在全面总结试验段成功经验、创新技术(生态植物篱网固土技术等)的基础之上,启动实施长江消落带生态修复治理第二阶段(一期)工程,实施范围为试验段至鹅公岩大桥下约500米滩涂地(林泽恢复区)和二级护坡(野花草甸区),建设规模约27000平方米,该工程已基本完工。

  据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人士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已在长江、嘉陵江启动了江北区江北城段、南岸区鹅公岩大桥—史家岩段等3个消落区示范项目,总长度约12.2公里。

  江

  今年开工建设“两江三桥”步道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人士表示,该局将以“两江四岸”为城市发展主轴,统筹江、岛、岸、城空间关系,科学布局重大功能项目,精心打造“四带”,塑造国际一流滨水岸线。

  不仅如此,我市将利用山城步道有机串联“四山”和“两江四岸”地区重要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山城步道特色品牌,推广“走读山城”深度体验,打造歌乐山至磁器口、南山—黄山、黄葛古道至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的历史文化风貌展示带。

  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人士介绍,2019年,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将按照“点上突破、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拟先行推进鹅公岩江滩湿地公园、花溪河入江口、九龙外滩广场、珊瑚公园片区、李子坝片区等十大节点公共空间建设,以节点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作。同时,还将开工建设“两江三桥”步道。该步道全长约11公里,2020年建成后将串联起几条滨江路,方便市民观江赏水。由市设计院主编的《滨江步道技术标准》已于本月开始施行。

  今年,沿长江和嘉陵江流域,还将续建北碚滨江路地块、苏家坝立交桥下公共停车场环境整治工程等6个公共停车场,建设泊位4000多个,并计划新开工石门大桥桥下停车楼、原巴滨湿地公园和珠江欢乐园周边等8个公共停车场、建设泊位数约1800多个,满足更多群众在滨江区域的停车需求。

  此外,2019年至2021年,我市将在北碚老城、金刚碑等5处传统风貌区和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滨江步道建设,分别串联法国水师兵营、美丰银行旧址等40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长安精密仪器厂、江陵机器厂等工业遗产,探寻洪崖滴翠、龙门浩月、字水宵灯等古巴渝十二景景色记忆。

  城

  临江建筑要“美容”,夜景灯饰将“升级

  在“两江四岸”,如何避免一些高层建筑“遮山挡水”的尴尬?

  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人士表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优化沿江建筑布局,严格控制5个四山眺望点、14个城中山体眺望点视域中的建筑高度,保证江面的可见宽度,优化天际轮廓线,同时提升滨江建筑品质,优化建筑立面。

  市住房城乡建委已与相关部门联合发文,暂缓“两江四岸”地区不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和对城市生态功能、品质提升有重大影响的开发建设活动。

  今年,城市管理部门将重点对“两江四岸”临江视域范围内的建筑立面进行集中整治,规范设置窗户防盗网,清洁卷帘门,规范设置雨阳篷,对阳台衣物晾晒、空调外机以及外露管线进行遮蔽美化;还将清理主城区“两江四岸”沿线范围内,违规设置的广告牌以及施工围挡和楼盘软体、布幅标语、彩旗、吊旗等广告,全面净化城市立面空间。

  与此同时,我市将重点加强主城区“两江四岸”景观照明查漏补缺工作,建设双碑大桥、嘉陵江大桥、渝中区李子坝轻轨站、江北区北滨路沿线及重要道路节点区域、渝北区老城区、两江新区嘉陵江沿线等景观照明项目;启动以朝天门广场、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弹子石中央商住区为重点的精品灯光展示项目调查研究;还将逐步将主城区“两江四岸”景观照明项目接入市级智慧照明管理控制平台,实现“一把闸刀”管理。

  桥

  有望建设“桥都城市博物馆

  “桥都”重庆,如何从“桥最多之都”变成“桥最美之都”?

  据了解,今年,除了城市照明管理部门将对朝天门大桥、千厮门大桥、东水门大桥等主城跨江大桥的景观照明品质进行提升外,主城区两座跨江大桥还有望安装垂直升降梯,方便长江两岸市民出行和赏景。

  其中,东水门大桥垂直升降梯工程计划今年内开工建设,其主体结构将采用吊装组拼方式完成建设,也就是先在工厂里生产制作各个部件,再运送到现场进行吊装组装拼接。朝天门大桥设置垂直升降梯项目也纳入了今年市住房城乡建委建设计划。

  重庆还有望建设“桥都城市博物馆”。据重庆城投路桥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公司有意利用主城区众多桥梁空闲场地,打造一桥一品、一桥一主题、一桥一特色的桥梁馆,共同构筑一个名副其实的“桥都城市博物馆”。根据初步设计方案,菜园坝大桥主题为梦幻活力之都,拟打造森林休憩区、创意体验区、文化展示区三个分区;朝天门大桥主题为都市艺术体育驿站,将为市民提供多种文化艺术及休闲的公共空间;双碑大桥主题为近山亲水之地,让市民重拾儿时戏水成趣的难忘时光。

  此外,该公司正筹备建设桥梁电子博物馆,定位为以桥梁文化为核心的人文+科普电子博物馆,已与国内知名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正实施具体建设事宜。

  “两江四岸”怎么建 看看专家们怎么说

  同济大学教授颜文涛:

  “两江四岸”建设要注重整体景观打造

  自然资源部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颜文涛日前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是山水城市,两岸休闲空间较多。应该充分利用这种近可亲水、远可观山的三维空间,高品质推进“两江四岸”建设,进一步提升居民和游客的体验感。

  “‘两江四岸’的景观打造应该形成整体。”颜文涛说,对于市民和游客来说,“两江四岸”一面是游,另一面则是景。如北滨路,就存在景色连续性不足的问题。应该通过绿道建设和带状绿色空间布局,打通山系到滨水空间的生态廊道,重庆一旦把“两江四岸”和山系做好,将是世界级的景观。

  他认为,虽然重庆是“桥都”,但城市桥梁更多的是起了交通工具的作用,这远远不够。应该通过提升桥梁的观景功能,将桥梁两端节点与山系水系相结合,让市民游客可以站在桥上观赏美景。如此一来,“山水城桥”交相呼应的特色将更出彩。

  “还有一个问题是,‘两江四岸’的景观没有与社区居民生活结合,与腹地的纵向联系稍弱。”他说,“两江四岸”更多地是服务外地游客,很多市民和游客都是开车过来游玩的,步行到达的能力弱。应该将“两江四岸”的步行系统与绿地建设结合,一直延伸到内部地区,造福附近的社区居民,让“两江四岸”的美景更加可游、可观、可赏,更好地满足居民和游客的休闲游憩需求。

  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国川:

  “两江四岸”建设应实行正负面清单制度

  “‘两江四岸’是最能体现重庆国际化现代城市美好生活的地区,未来滨江地区产业发展要更多考虑文化、体育和旅游产业,还应适当发展会展业。”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国川近日呼吁,“两江四岸”建设应通过提升滨江地区公共空间的休闲功能,让它成为城市高品质生活的核心舞台。

  彭国川说,滨水地区的功能是逐渐演变的过程。古人依水而居,依水建城,滨水地区以居住生活功能为主。到了工业化时期,随着蒸汽机等出现,城市滨水地区承载了生产功能,体现为工厂、码头、仓库等。到了后工业化时期,制造业、仓储、运输等生产性功能退出,滨水地区演变成城市公共活动的核心区。

  “‘两江四岸’怎么建?当务之急是立规矩。”彭国川介绍,上海出台滨江地带公共空间管理办法,不仅理清了整个滨江地区的规划、建设、运营等管理体制,还对滨江地带能干什么、不干什么立下规矩。“两江四岸”建设也应确立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制度。

  在彭国川看来,“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最重要的是亲水空间的打造和功能重塑。应在进一步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疏解非核心功能的基础上,重建整个滨江地区的生态。

  他进一步解释说,如果滨江路每天车水马龙,市民如何亲水?“两江四岸”建设应该更有效解决滨江路和腹地之间的连接问题,把传统的交通通道转变为亲水绿色空间。此外,滨江地带应该减少私人住宅开发,增加更多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需求的休闲公园、艺术馆、音乐厅、科技馆等。

  彭国川认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中的主要挑战有三个,一是管理难以统筹;二是非核心功能疏解与公共空间腾挪难;三是消落带治理难题。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市级层面统筹规划,还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这考验政府协调各方利益的智慧和决心。

  重庆源道建筑规划设计院董事长兰京:

  让江景成为城市建设的“核动力

  “自古以来,亲水是人们的本性和诉求。”重庆源道建筑规划设计院董事长兰京日前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重庆打造“两江四岸”,设计上必须注重亲水性,简单来说就是要有去江边的步道。

  曾设计了朝天门广场的兰京说,随着城市发展,重庆修了不少滨江路。因防洪等需要,滨江路抬得较高。但是,主城仅有部分滨江路修了步道,朝天门广场、九滨广场等可通过步道到达江边。大剧院、北滨路鎏嘉码头和珊瑚公园等地方却没有连通江边的步道,“两江四岸”治理提升还需在步道的亲水性方面继续发力。

  在兰京看来,重庆有山有水,水在前,处于低位,山在后,处于高位。重庆的“两江四岸”建设应遵循显山露水、前低后高的原则,蓝线(江岸线)后面应是绿线(绿化),绿线后面是红线(建筑),这样才能让人们看得到江,更加突出亲水性,才能让江景成为城市建设的“核动力”。

  “‘两江四岸’建设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更好地执行规划。”兰京说,重庆多年前在“两江四岸”建设规划上就提出了“显山露水、前低后高”的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执行得并不好。他建议更多地把规划执行交给专家和专业协会来管理,这样可更好地避免行政过多干预专业技术,避免城市建设为利益让路。比如在香港,城市怎么建不是行政长官说了算,城市规划也好,规划执行也好,都是由建筑师学会来管理。此外,“两江四岸”建设应征求市民意见,将市民作为城市公共利益的享有者,才能增添他们心中的获得感。

  (本版稿件均由记者廖雪梅、申晓佳、黄光红、崔曜采写,图片由特约摄影钟志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