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推动革命星火在四川燎原
3月10日,位于渝中区望龙门二府衙街70号的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杨闇公旧居。
核心提示
“四川省现时是最好工作之地。”这是1926年9月,中共中央对中共重庆地委的工作评价。当时,在中共重庆地委的领导下,四川省的党员数量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两倍,发展势头迅猛。
1926年1月,重庆最早的两个党支部——中共重庆支部与中共綦江支部分别成立。1926年2月中共重庆地委正式成立,实现了对全川革命运动的统一领导,确立起重庆作为四川革命运动的中心地位,推动革命运动在四川迅猛发展。
全川党的工作为何由中共重庆地委领导?重庆最早的党支部又是怎样在渝中和綦江成立的?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探寻。
3月10日,渝中区望龙门二府衙街70号,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正在进行展陈升级。
2月25日下午,微雨,记者来到位于渝中区望龙门二府衙街70号的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下称中共重庆地委)旧址。
这座灰色外墙的小楼,也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中共重庆地委首任书记杨闇公的旧居。目前,它因展陈升级,暂未对外开放。
95年前,中共重庆地委在此勇敢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实现了党对四川革命运动的统一领导,从而使重庆成为四川革命运动的中心。
3月10日,在位于渝中区人和街117号的中法学校旧址,“重庆中法学校——中共重庆支部史实陈列展览”正在布展。
重庆团地委整顿为党组织建立打下基础
“欲指导民众,究竟从哪条路走的好?……刻已认定马氏(指马克思)为主。”
1924年上半年,杨闇公在日记中写下了对未来的深刻思考。当时,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正在全国掀起,但在四川,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建立组织,革命星火尚未燎原。
“一般情况下,先建立党组织,再建立团组织。但在重庆历史上,是先建团、后建党。”站在旧址一楼的展厅中,渝中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向秋月介绍,1922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方团执行委员会(下称重庆团地委)正式成立,周钦岳任首任书记。此后,成都、泸州、宜宾等地社会青年团组织纷纷建立。
革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重庆团组织成立后,由于缺乏大规模开展革命运动的群众基础和实际运动经验,导致工作局面难以打开。
为有所突破,1924年9月1日,团中央委任萧楚女为驻川特派员,负责整顿四川团组织。
在萧楚女指导下,1925年1月,杨闇公当选为重庆团地委书记,童庸生当选为宣传干事,罗世文则主要负责学生工作。从此,重庆团组织迅速成为活跃于革命斗争中的主导力量,为四川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
1月27日,在綦江区古南街道中山路24号,邹进贤故居原址修复完毕。
历史把重庆推向四川革命前台
“……处此域中,惟有奋斗。此身不死,必见光明。”
1925年3月,杨闇公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如他在日记中写下的那样,继续为伟大信仰而奋斗。
此时,整顿后的重庆团地委正发挥出越来越大的政治作用。1925年上半年,重庆团地委发动了国民会议运动和声援上海五卅运动的群众斗争。随着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建立重庆地方党组织已成为迫切需要。
记者在旧址展馆中看到,1925年7月15日,杨闇公、童庸生致信团中央,其中就提到“成立C.P.(即党的组织)”。史料记载,同年9月23日,他们再次致信团中央,要求建立党组织,但未获批准。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杨闇公、童庸生与会。会后,杨闇公、童庸生赶赴上海,专程向中共中央、团中央汇报在四川建立党组织的重要性和准备情况。这一次,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
1926年1月24日,中共綦江支部成立,邹进贤任支部书记。同月,中共重庆支部也在重庆中法学校成立,冉钧任支部书记。
2月底,中共重庆地委正式成立,杨闇公为中共重庆地委书记,冉钧负责组织,吴玉章负责宣传。杨闇公、冉钧、吴玉章当选为执行委员,程秉渊、李嘉仲为候补委员。
向秋月介绍,中共重庆地委的办公地,就设在杨闇公旧居。这里地处繁华闹市,建筑屋顶相连,方便党员们集会、转移。
“历史把重庆推向了四川革命的前台。”向秋月介绍,中共重庆地委成立后,受中共中央的委托,统一领导四川党的工作。
为什么历史会选择重庆?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认为,原因有三:
其一,重庆在四川开埠最早,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里建起最初的工厂,产生了第一批产业工人,为党的创建打下最初的阶级基础。
其二,中共重庆支部和中共綦江支部成立后,发展党员,积累了斗争经验。
其三,成都虽一度是四川革命运动的中心,但1924年后因政局变化,党团活动遭到破坏,杨闇公等革命中坚人物离开成都来到重庆。加上四川共产主义运动先驱王右木牺牲,成都党、团组织骤然失去优秀的领导人,作为全省革命中心的地位日渐丧失。同时,经团中央特派员萧楚女对重庆团地委的整顿,重庆成为了领导全川革命斗争的核心力量。
1月27日,在綦江区古南街道中山路24号,邹进贤故居原址修复完毕,正式开放。1926年1月24日,中共綦江支部在此成立。(本版图片均由记者张锦辉摄/视觉重庆)
“四川省现时是最好工作之地”
地处川东的中共重庆地委,为何能领导全川革命工作干出新气象?
“要向民间去才有办法。换句话说,就是要以民众为后援,尤其是无产阶级,不然谈不上革命。”杨闇公的深刻见解,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答案。
“中共重庆地委成立后,干了许多大事。”向秋月说,第一件大事就是发展党员、壮大和巩固组织。
当时重庆地区有党员19人,由团员转为党员22人,整个四川地区党员约70人。仅半年后,1926年8月,全川党员人数增至120人。1926年9月,中共中央评价“四川省现时是最好工作之地……四川工作同志刻苦奋斗的精神,更为别省所不及者”。至1927年3月,全川已有400多名党员。
1926年春至1927年冬,在中共重庆地委领导下,成都、内江、自流井、长寿等10个特支,荣昌、南川等18个支部及中共涪陵驻军支部相继建立。川渝地区革命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组织基础。
随着党员们投身到群众中去,四川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926年4月1日,重庆各界妇女联合会成立。4月8日,重庆学生联合会成立,此后川渝地区有55个县成立县学联,成为各地大革命运动的核心力量。
1926年底,在中共重庆地委职工运动委员会领导下,重庆市和成都市总工会相继成立。重庆总工会喊出“以集中更大的战斗力量,为贫苦工人的护符”的口号,鲜明地表达工人阶级的真实意志。
1926年12月,中共重庆地委领导党掌握的川军部队,发动了泸顺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力图掌握武装的一次勇敢尝试,是牵制敌人配合北伐的重大军事行动,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四川革命运动的发展,成为党在大革命时期争取改造旧军队的一个范例。
1927年春,川渝地区已有20多个县建立农民协会,会员达到3万多人。綦江、南川、涪陵等地农民抗捐、减租斗争开展得轰轰烈烈,并建立了农民武装,成为当时四川农民运动最为发达的地区。
然而,正当革命如火如荼之时,1927年3月31日,四川军阀刘湘勾结蒋介石制造了“三·三一”惨案,武装残酷镇压重庆各界人民群众在通远门打枪坝举行的反帝爱国集会,造成300多人死亡,重伤700至800人。4月1日,冉钧遭枪杀。4月6日,杨闇公在经历严刑拷打后,壮烈牺牲。自此,党在重庆的活动完全转入地下。
“革命先烈用鲜血浇灌了重庆这片红色的土地。中共重庆地委的功绩,将永留青史。”向秋月表示,中共重庆地委为重庆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和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闻多一点>>
重庆最早的两个党支部为何建立在渝中和綦江
位于渝中区人和街117号的中法学校旧址,是一座浅黄色小楼。1926年1月,中共重庆支部在此成立。
为何在此成立支部?渝中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向秋月介绍,这与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的中法学校有密切关系。
1925年8月,中共党员、国民党中央特派员吴玉章来到重庆,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会同杨闇公、冉钧、童庸生等人积极筹建中共地方党组织。
党组织建在哪里最合适?经反复商议,吴玉章等人决定先筹办学校,培养革命人才,并作为马列主义宣传和筹建中共地方党组织的重要阵地。
吴玉章是经验丰富的教育家,曾在北京开办过留法预备学校。他和杨闇公等人在大溪沟选定校址后,为避免新办学校立案的麻烦,即将学校命名为“中法大学四川分校”。因为校舍不大,先开设初高中,所以被称为“中法学校”,吴玉章任校长。
开学后,中法学校接收了因参加学运而被开除的进步学生200余人。杨闇公亲自讲授政治、军事,著名经济学家漆南薰讲经济学,杨伯恺讲授《共产主义ABC》等课程。学校红色氛围浓厚,培养出杨尚昆、罗瑞卿、任白戈、范长江、赵一曼、游曦等一大批共产主义先驱和优秀的革命斗士。
1926年1月,中共重庆支部在中法学校成立,为中共重庆地委诞生做好了组织准备。
同月24日,中共綦江支部在现綦江古南街道中山路小学旁的邹进贤故居成立。
“中共綦江支部成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綦江区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主任陈平表示,綦江地处川黔交通要道,是军阀争夺之地,进步思想也在此广为传播。人民深受战争之害,抗争意识强烈。这是重庆地区最早的两个党支部之一诞生在綦江的重要原因。
陈平介绍,中共綦江支部成立后,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党员干部,领导了“綦江米案”斗争,綦江逐步发展成为当时四川农民运动最活跃的县份之一。綦江地方党组织发展壮大,也推动了南川、江津、巴县和贵州习水等周边地区发展党员、培养干部、开展斗争,为重庆及西南地区的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重庆地委旧址、中法学校旧址将重新布展开放
3月1日,“重庆中法学校——中共重庆支部史实陈列展览”开工,预计在4月前完工。
“4月底前,中共重庆地委旧址的展陈也会全面升级。”渝中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向秋月说,届时,大家将看到更加鲜活、立体的红色记忆。
负责中共重庆支部史实陈列展览布展工作的筑博文化负责人罗红梅介绍,展览将以“图文+场景复原+多媒体”形式呈现,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那段历史。
而重庆中法学校旧址所在地大溪沟街道,红色记忆的传承更是浸润在居民们的日常生活中。
大溪沟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华庆介绍,2002年,大溪沟街道就成立了协调理事会,吸纳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社会治理。2017年“升级”为片区党建联席会,共有34家市级机关、央企、区级部门派出机构和非公企业党组织参加。每年由社会单位出资,帮扶100个困难对象。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联席会齐心协力抗疫,成效明显。
此外,大溪沟街道还建立了“党员自主认领志愿服务岗位责任制”,党员可按自身特长认领政策宣讲等9类岗位。在街面上,总有一批党员全年无休,早晚“扫街”两次,清理垃圾、开展文明劝导等。
“我这一辈子就是脚踏实地做事情,现在也一样。”曾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的退休党员田亚军是志愿者之一,看似琐碎重复的志愿服务内容,田亚军干得欢欢喜喜。
田亚军的照片,也出现在大溪沟人和街社区居委会的人和街社区离退休支部“微型陈列馆”中。这里,陈列着社区离退休老党员们捐献的抗美援朝纪念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建院五周年奖励证书等,旨在以身边的党员模范事迹,影响和激励广大群众,很受社区居民欢迎。
重庆日报记者 申晓佳
原标题: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推动革命星火在四川燎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