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书店”方所开进重庆 比书更耀眼的是服饰和实木餐桌
观音桥方所,斜坡已成为一道风景。 重庆晨报记者 高科 摄
解放碑精典书店,读者在会员区阅读。
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 报道
8年前,来自贵州的西西弗书店在三峡广场开出了自己的首家省外店,一时间“重庆最小资书店”的名号响遍山城。8年后,带着早已走出国门的“例外”服饰和单价超过36000元的实木餐桌,广州的方所书店开进山城,再度引发城中热议。
这8年间,既有网络书店的兴起令关门潮和唱衰之声始终缠绕民营实体书店,也有咖啡、文具乃至服饰侵占书香,深刻改变了我们走进书店习惯的新风向。在此背景下,备受文艺青年推崇的方所究竟有何颠覆传统书店之举?它又缘何情定重庆?不光卖书的民营实体书店又有了怎样的新比拼?今天,重庆晨报深度对谈方所等四家民营书店负责人,寻找答案。
既卖书也卖衣服和餐桌
现在到书店,除了看书外,还可以约会喝咖啡,选两盆心仪的盆栽,挑两支好写的笔。这就是重庆晨报记者在方所重庆店看到的场景。
方所重庆店营业面积达2400平方米,以现场观感看,这其中别出心裁的服饰、美学生活以及咖啡馆区域,并不比展示书的面积小多少。在这里,读者既可以试穿、选购蜚声海外的“例外”服饰,也可以选购一张单价超过36000元的实木餐桌回家。
“家具是只有重庆店才有的待遇。”方所重庆店媒体公关夏女士告诉记者,包括成都、广州在内,重庆是唯一一家有对外招商的店,那张单价超过36000元的餐桌就来自一家借此入驻的设计师品牌家具。
在美学生活区,多位工人正在将各种绿色植物盆栽摆上货架,两位打扮入时的女性读者拿着手机拍个不停。日本的铁壶,台湾的茶具,还有来自美国、仅有时针的钟等,这些商品的关注度绝不比方所最引以为傲的港台原版图书少。咖啡区在方所不仅是标配,面积和座位数都已经和当前市面上任意一家单体咖啡馆相当。昨天下午,这里几近满座。
以上种种,其实都是实体书店在网络电商低价冲击下,求新、求变的缩影。从8年前在重庆西西弗发迹的矢量咖啡,到后来各家书店都竞相开售的高级笔记本、微型盆栽……“不务正业”已然成为当下实体书店、尤其是民营实体书店生存、发展的关键。
竞争已经延伸到灯光上
为了体现山城风貌,方所重庆店内特意修建了一条长长的斜坡,两侧就是高低起伏的书架。开业以来,这已经成了一处景点。还有细心的读者发现,在方所,从书架主体,到中间隔板,甚至存放图书的书柜柜门全都是触感细腻、做工规整的实木板材。
在80后读者王方宇看来,方所的灯光也是自己在其他书店未曾见过的:对准每个书架、展台的射灯取代了可以照亮整个店堂的大型灯带、灯组。“书店整体偏暗,但射灯又突出了书给人的包围感,这种感觉我很喜欢。”
“其实这些都是书店的空间营造范畴。”一位书店同行告诉记者,当下实体书店的竞争早已延伸到综合了视觉、触觉等多方面的文化空间营造上,这也是当下实体书店格外看重装修设计感的主要原因。“
对谈>
方所:重庆店是一种新商业模式
自方所重庆店开始试营业起,到底是重庆店好还是成都店好的争论在书迷中就没有停止过。但,这个问题在方所重庆店总监徐淑卿这里却完全不成立。除了直言对重庆店期望丝毫不输于成都外,她更向记者透露,“我们在尝试做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可以运用到今后的店的模式。”
“西南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成都和重庆从策略上必须统一起来看,办活动时可以相互支援,对我们站稳西南,去其他地方积累更多经验都有好处。”徐淑卿说,方所对重庆店的定位是“这是我们在做的一个新的模式,比如引进更多的设计师品牌,未来也会挑选设计师在此发布特为重庆店而做的设计师产品。”
方所从广州店一开业就定位于做一个公共文化空间的推动者。“确实最初也有读者提出过疑问,为什么书店里还有服饰和其他一些不是书的东西。但我们认为一家好书店和是不是全部卖书是没有关系的。”
反过来,咖啡和美学生活、服饰都可以给顾客多方面的饱足感。徐淑卿说,在这样的感性体验下,顾客是不会为了网店的便宜而放弃实体书店的。“要我用数据佐证就是,我们广州店的图书业绩一直是看涨的,在我们现在呈现给大家的这样的新形态空间中,很多人是乐于亲近、消费的。”
徐淑卿坦言,备受粉丝推崇的方所空间设计确实是方所希望呈现给大家的。“这和毛总(毛继鸿)受蔡元培‘美育救国’的思想影响,对美学的热爱密不可分,我们希望顾客在空间上得到审美的感受。”她笑称,能听到大家说方所是“中国最美书店”心里是非常开心的。
精典书店:熬过17年今年要搬家了
对精典书店负责人杨一来说,今年有点特别。首先,为了迎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他决定做一场书店17年历史上优惠力度最大的活动:全场图书7.8折。其次,今年内这家重庆最老牌的民营独立书店又要搬新家了。杨一说,过去17年,精典书店是“熬”过来的。坚持只卖书,已成了他心中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梦。
累,是在近年业内普遍唱衰实体书店的大环境下,杨一维持精典书店的感受。在他看来,已经17岁的精典书店唯一成功的经验就是“熬”。更进一步说,就是不为利润所动、坚持只卖书这一略显悲情的坚守。杨一说,“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确实更喜欢传统的,有点理想主义色彩,甚至是看起来有点教堂仪式感的那种书店。”
当然,杨一也并非守旧的老顽固。“最迟明年春节,精典就会搬新家,肯定会变。”杨一说,新的精典书店仍会在解放碑,面积有可能较现在翻倍、达到900平方米左右。而现在杨一纠结就是书和其他创意文化副产品搭配的平衡点。他能接受的底线,是创意产品和咖啡馆等非书类产品占1/3,剩余的2/3全都留给书。
重庆购书中心:应有一个本土书店作品
在总经理李晖心中,已经在大坪时代天街开业的重庆购书中心是自己的一个作品。“我是一个很喜欢书店的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我觉得重庆应该有一个能称为作品的本土书店。”李晖说,这也是他决定开设新店的初衷。
购书中心时代天街店营业面积高达6300平方米,商品多达10万个品类。“我们的定位就是复合型文化商城。解决生存问题的同时,给读者愉悦的环境。”开业后,有读者说看到了台北诚品的影子。“确实,装修前我和设计团队考察了包括台北诚品在内的很多地方,但其实我心里也没有一个具象。我只给设计团队交代了一个理念:大众认可的高端。”现在看来,李晖的设想已基本实现。
如今,时代天街店非书类文化副产品和书的占比大约是三七开。“我们想给老百姓一个大型书城的氛围,书还是根本。”比较其他3家同行,特点何在?李晖直言,购书中心的定位更宽泛。“包括孩子在内,整个家庭的所有读者都是我们的受众。”
和杨一一样,李晖毫不讳言,当下实体书店生存的确难,但“大家都在摸索符合现实,并契合心中理想的路。”在他看来,精典在重庆的文化地标地位已毋庸置疑,“它更学术、高端,所以更小众,也慢慢有点曲高和寡;西西弗走大众精品路线,年轻粉丝多;方所设计类、海外版图书有优势,目标群应该是粘性强的高端小众圈层。”不过李晖认为,目前最成功的仍只有西西弗,“无论从商业化运作、连锁经营思路,还是和地产商的合作,他们都已经走在了重庆书店的前列。”
西西弗书店:我们依旧是一家书店
阅读氛围是一年好过一年,阅读消费习惯培育也基本契合预期。这是西西弗书店重庆运营总监曹晋锐对书店进驻重庆七年来的总体观感。成功之余,曹晋锐强调:“我们还是书店,基于书店做文章仍有发展空间。”
曹晋锐对同行有着出人意料的大度:“我们一直觉得文化市场是大家一块培育大的,有更多品牌进来是利于营造阅读文化的。”他的自信是源自西西弗在重庆发展的一帆风顺。曹晋锐说,目前西西弗在重庆的7家店,基本上每家店的营业额都在增长。
毫不夸张地说,重庆读者对书店小资文艺气息的认知是从西西弗开始的,但曹晋锐认为,这种可以统称为空间体验的要素并非当下实体书店成功的全部。
“装修风格上,我们一直是简单欧式加较强的色彩冲击,变化不大。我们真正做得更多的是仔细分析不同店在不同商圈,面对不同客群组合的差异,以决定图书、服务等在不同店的差异。”曹晋锐说,经过在重庆7年的发展,现在西西弗已经可以做到每个店的书都有不同。这就是不同商圈、客群不同决定的,但西西弗始终是强调“我们是书店。每个店里我们都会保证书的比例达到所有货品的8成以上,现在我们每个店的月销售额中也有超过85%都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