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比星星还亮的眼睛占据《人民日报》整版,她是谁?
《人民日报》2020年3月12日第8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医生黄霞
人民日报消息,2月23日上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症肺炎应急病区安全区内,黄霞正替战友们穿防护服,帮他们做着进入隔离区的准备工作。
“加油!你们是最棒的!”望着战友们走向隔离区的背影,她挥着拳头。口罩上方的一双大眼睛,晶莹透亮,紧盯着那些逆行的背影,直到隔离区的门缓缓关上。
四天前,也是在这里,黄霞在诊治患者途中突然晕倒。医院“下命令”,强制她休息一周。
可她哪闲得住!“这个时候,我必须和战友们在一起,哪怕是打点杂都可以!”
仅过去三天,黄霞又申请回“战场”。见她如此执着,医院在对她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后,同意她回来,但暂时“严禁”她进入隔离区。
无所惧,冲头阵,有这身白衣战袍,心里有底!
2月19日傍晚,战“疫”中的万州,异常的寂静。
三峡中心医院重症肺炎应急病区里依旧灯火通明,一次对重症患者的紧急抢救,刚刚在这里完成。
争分夺秒,高度紧张了两小时的黄霞短暂休息几分钟后,又进入另一间病房继续工作。
几分钟后,她突然晕倒,伴随着呕吐。同事马上将她扶到安全区,替她脱掉防护服,摘下护目镜和口罩,给她吸氧……
这个风风火火的“女侠”终究还是累倒了。
“我没事,不要慌……”她声音微弱。脸上,几道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的血痕清晰可见。
黄霞是三峡中心医院最早奔赴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之一。
“我与重症患者打交道多年,临床经验丰富。作为党员干部,我必须先上!”这是黄霞的“请战书”。
1月22日,黄霞紧急来到新冠肺炎重症病区,参与临床救治。
“我辈已躬身入局,势必要共渡难关!”投入战“疫”次日,她在微信朋友圈给自己立下“军令状”。
作为病区的副主任之一,黄霞总是带头冲锋在一线,坚守在病区。
“先按时查房,随时掌握病人情况,还要记录、诊断等,基本停不下来。”黄霞说,手术衣外是隔离服,隔离服外又是防护服,头上戴着头罩、护目镜、口罩,加上总是像陀螺一样飞快的运转,背上和腰间长时间都被汗水浸湿着。
黄霞全副“武装”最长的一次超过30个小时。
“扛得住,冲得起!这个女子不一般。”病区主任崔勇这样评价黄霞。直面重症病人,没有硝烟,但随时可能有人倒下。没有时间细想,没有机会神伤,每一秒都在与死神争抢。
2月2日晚,又是一个平静而激烈的夜晚。
黄霞带着一身疲惫刚刚从隔离病区走出。突然,有人呼喊:一名危重症患者生命垂危,必须实施感染风险最大的插管治疗。
紧急时刻,黄霞立马转身进入病区,接过插管的任务。救治的分分秒秒里,她只要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感染。但她无畏无惧,沉着冷静,成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
“怕个啥,有这身白衣战袍,心里就有底。”黄霞说,“患者总是在寻找着希望,我勇敢了,才能给他们的黑夜带去光亮。”
爱之名,情似水,萍水相逢,肝胆相照,是生命中的缘分。
“有时,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黄霞从医10年来,一直的座右铭。
2月16日晚,夜色笼罩中的隔离病房,依然灯火通明,黄霞还在病房中忙碌着。
这已是她连续战斗的第26天。
在不少患者的记忆里,这个戴着护目镜的医生经常在深夜来病房巡查。
“怎么样?好些了吗?”黄霞轻轻推开隔离病房的门,见患者周平(化名)还没睡下,她俯身上前关切地问。
“好多了。”床上的周平虽然不能一眼认出黄霞,但这个声音他非常熟悉,知道是黄医生又来查房了。
周平记得,自从住进隔离病房,很多个深夜,这个声音在耳边响起。
入院之初,周平情绪急躁,一度丧失治疗信心。是黄霞的鼓励和无微不至的照顾,给了他战胜病魔的信心,最终成功治愈出院。
“她每天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我看不见她的样子,但我记得她的眼睛。那些说星星很亮的人,是因为你没有看过医生的眼睛。”周平说。
黄霞的眼睛很美——大大的,亮亮的,像会说话一样。战病毒时,溢满勇毅坚定;面对患者时,又充满柔情和温婉。
“看到黄医生的眼睛,我就有信心!”患者陈亚(化名)入院时,情绪急躁,以泪洗面。黄霞一有空就去陪她说话,鼓励她,给她信心。
待病人如亲人——为不方便的患者喂饭,为焦虑无助哭泣的患者擦去眼泪,为那些踢开被子熟睡的患者掖好被子……用那双温暖的手点亮生命的希望,让患者在寒冷的病途中宛如看到家的一窗灯火。
“被病人需要,被病人信任,是我人生的最大价值。”黄霞说。
黄霞的柔情,不仅患者感受得到,战友们也时刻体会着。一声亲切的“霞姐”便是最好的注脚。
重症病区除了黄霞原来的科室人员外,还有其他科室和其他医院的医护人员。大家都“蒙着面”,每天奋战在一起。
“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我们没机会认识对方。如果哪天在街上擦肩而过,都不一定知道是曾经一起战斗过的人。”说起这些,黄霞有些心酸,眼中含泪。“但只要上阵,我们就是共同迎敌的亲密战友,即使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
国有召,我必回,家事为小,国事为大,这是一道单选题
天黑了,又亮了……
被强制休息的黄霞,刚刚睡了两个多小时,便从凌晨4点多的微微晨光中醒来。
朦胧中,一段熟悉的彩铃声响起。那是母亲打来的:妹儿啊,你怎么又骗我?要不是你们医院领导给我说你晕倒的事情,你要瞒我们到什么时候啊?”
“妈,我……”
原来,母亲头一天跟她打过电话,但黄霞并未把自己晕倒的事说出来。
“妈,我没事,休息一下就好了!”黄霞仍是轻描淡写。
电话里,母亲已经开始抽泣。这一刻,黄霞有些后悔又一次“骗”了家人。
因为在这之前,她已经撒过一次“谎”。
疫情发生后,医院组建新冠肺炎应急病区,她没有丝毫犹豫,主动请战上一线。当母亲打来电话问候时,她却谎称还在科室。
1月29日,黄霞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母亲才从新闻上知道女儿在最危险的一线。
“妈,别担心,我没事……”想着这些,黄霞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匆忙挂断电话。
又是一个早上,黄霞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妈妈,你好久能回来啊,我想抱抱你了。”
稚嫩的声音里带着哭腔。黄霞不知如何回答,无奈之下,她只得哄孩子,“快了、快了。”
眼下正是关键时刻,对于儿子的小小要求,她只能狠心敷衍。
因为出差遇上疫情,黄霞的丈夫远在新疆不能回来。“我知道你对工作很拼,但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我也想你。”当丈夫发来视频,鼓励和安慰她时,黄霞瞬间泪奔,哭成泪人。
可她依然没有将自己晕倒的事情告诉丈夫。
“不告诉家人,是怕他们担心。”黄霞说,“家事为小,国事为大,这是一道单选题,也是一道必选题。”
原标题:一双比星星还亮的眼睛占据《人民日报》整版,她是谁?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