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的陪伴 让我们淡忘战争恐慌
重庆晨报深度报道记者 王珊 报道
在公司会议室张贴的“全球风险地图”上,胡鰆文看到,也门被标注为橙色,风险评估达到7级。胡鰆文长长地松了口气,7天前,他和8名同事用了4倍于平常的时间,从也门撤回到重庆。
对于胡鰆文等人来说,过去的7天,需要调节的,不仅是5小时的时差,还有他们在也门炮火声中经历的紧张情绪。
“手机录下的枪炮声,一直不敢放给家人听”
胡鰆文回忆在也门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重庆晨报记者 高科 摄
▼9名重庆人从也门撤离回家,本报曾做过报道。
讲述者:胡鰆文,33岁,重庆市公路工程集团驻也门工程项目经理
昨天一早,胡鰆文和同事们赶回位于渝北区龙湖西苑的办公室,经过近7天的休息后,他们恢复了工作。
“怎么样?”很多人这样问胡鰆文。
“没事,可以开工了。”他回答得很轻松,手上则不停刷新手机屏幕,查看也门最新的局势。
每天打开邮箱了解新局势
下午两点,胡鰆文打开邮箱。撤离也门前,中国驻也门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告知胡鰆文等中资企业的项目负责人,回国后,仍会通过邮件告知他们也门最新的局势。
胡鰆文他们再通过QQ群或者邮件,把这些最新情况转发给其他同事。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重返也门。
“我们负责的项目是也门的南北交通大动脉。”胡鰆文说,去年6月,重庆市公路工程集团以2.65亿美元中标也门的阿姆兰亚丁高速公路项目。该项目北邻沙特、南抵亚丁,项目中标的路段全长42公里,双向6车道。
6月底,胡鰆文作为首批工作人员抵达也门。当时,也门局势已略显紧张,但他感觉自己是安全的。9月,当地发生过一次小型冲突,不久便平息了,“我们怎么也没想到再度爆发的战乱,竟会来得如此突然和猛烈。”
胡鰆文在也门的办公地位于首都萨那,而大部分同事则留在塔兹,两地相距200多公里。从接到撤侨通知到动身撤离,通讯一直处于不时中断状态,直到3月30日,他们被护送到红海边的荷台达港,9人才相聚。
最惊魂的一幕,也在此时发生了。“空袭又来了,炮弹落在海上,爆炸点就在几百米外,感觉地动山摇。”胡鰆文说,登上潍坊舰后,所有人都轻松了下来,“海军特战队员荷枪实弹保护我们,大家觉得很踏实,后来,官兵们还为我们准备了红烧肉和老干妈。”
我会永远记住祖国的强大
4月2日晚,胡鰆文等9人回到了重庆,公司的同事们用最重庆的方式为他们接风——请他们吃重庆老火锅。“当晚回到位于沙坪坝的家中时,已是深夜11点。我一开门,3岁的女儿一边喊爸爸一边扑了上来。”胡鰆文说,他安全回家,让全家老小悬了好几天的心放了下来。
第二天清晨,岳母为他准备了重庆小面。
3月25日,胡塞武装组织大举进攻亚丁市。26日凌晨开始,沙特等国对也门首都萨那等地的胡塞武装目标发动空袭。通讯中断数小时后再度恢复,胡鰆文第一时间打通妻子的电话,“家人在视频中看到我时,全哭了。”
“在也门的时候,神经高度紧张,反而感觉不到累,现在回家了,真想倒床好好睡一觉。”不过,胡鰆文最后决定,次日带着家人回江津老家祭祖,然后陪家人去武隆踏踏实实耍几天。“我在也门的最后几天,家里人的日子也不好过,老人整晚睡不着,妻子一下班回家就守着国际新闻看,特别是联系不上我时,全家人都提心吊胆的。”
胡鰆文的手机里,有一段他躲在地下室里录下的炮火声,录音中可以清晰地听到密集的炮火声和机枪扫射声。胡鰆文说,这段录音,他一直不敢让家人听到,也不敢向他们讲述那几天的遭遇。“我想尽快淡忘这些,但我会永远记住,在荷台达港口看到飘扬着五星红旗的潍坊舰时的感受,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祖国的概念。”
“局势稳定后,我们会重返也门工作”
讲述者:胡静,24岁,重庆市公路工程集团驻也门工程会计
胡静(左)与秦凯珞(右)已开始上班。
“当天,撤离了400多名中国人,过程非常紧张,我们登舰后,中国官兵们仍处在备战状态。”胡静说,她现在仍然清晰记得,在潍坊舰上,舰长那句激动人心的话:请同胞们放心,你们已经登上了祖国的军舰,潍坊舰全体官兵保证你们的安全。胡静站在人群中,跟着大家一起鼓掌、挥舞国旗。
回家后,胡静无数次向家人、朋友回忆这一幕。跟胡鰆文一样,她也很少谈及他们在也门所经历的空袭。
胡静今年24岁,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她在也门的公司项目中担任会计。
“轰炸开始后,说不害怕是假的,我们躲在地下室,外面的炮弹声和爆炸声持续了一整夜。”胡静说,她通过断断续续的信号,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最新消息,让家人知晓她是平安的。
回家后,她才知道,父母整天都守在电视旁,一遍一遍地看央视新闻频道。“我妈告诉我,她在镜头里面找我,哪怕找不到我,能看到几个跟我长得像的中国女孩,她也觉得踏实点。”
4月2日晚,胡静回到家,父亲早就守在了门口。见面后,爸爸说的第一句话是“妹儿终于回家了”。
“尽管父母知道公司为我们办了接风宴,还是置办了一大桌子菜,里面全是我在家时喜欢吃的。这几天,卤猪蹄顿顿有,父母还专门做了糯米饭团,象征一家人今后都能团团圆圆。”胡静说。
“父母能够理解我的工作,他们说,如果也门局势好转,支持我再回去。”胡静说,去年3月,她入职不久后,就被派往也门,担任会计和出纳。
抵达也门不久后,他们也经历过几天小型的冲突,但都不太危险,“直到这次空袭爆发,我才体会到了什么叫战争。”
为化解家人的担忧,这几天,胡静常把她在也门的一些真实经历告诉父母。“中方人员在那边很受尊重,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是去帮助他们修建公路的,有了公路,今后的生活会更方便;为了护送我们安全离开,胡塞武装人员换了6批队伍……”
胡静说,她想通过这些取得父母的支持。“因为,也门局势稳定后,项目工程也会恢复运作,我和同事们也会在第一时间返回也门,继续投入工作。”
“女儿说,在她的心中我很勇敢”
黄杰讲述在也门的经历。
讲述者:黄杰,51岁,重庆市公路工程集团驻也门项目工程师
从也门撤离回渝的9人中,51岁的黄杰是资历最丰富的。他有12年的海外工作经验,曾在乌干达工作8年。黄杰说,也门这次突如其来的空袭,让他因祸得福,圆了能在清明祭祖的愿望,他前一次与家人一起清明祭祖是在16年前。
黄杰在也门工作的地点是塔兹,位于萨那以南256公里处,这里距离也门空军基地不足3公里,2公里处是也门坦克旅所在地。“这次空袭,塔兹周边区域战火声不断。撤离前,我们大多数时候都躲在地下室里。”
“从第一天轰炸开始,大使馆和商务部的工作人员就要求大家告知位置,通过GPS定位每个人的坐标,我们相对是安全的。”黄杰说,他作为12名中方人员中最年长的人,他还担负着稳定大家情绪、与当地各部门衔接的工作。
撤离前,他们接到“行李必须精简”的通知。从营地撤离时,黄杰拎回来两个箱子,里面装的全是资料,连一身换洗的衣服都没带。
撤离前,12名中方人员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需要3人留守,以便随时与国内保持信息畅通,并负责看护一台价值2300多万美元的设备。最终,3名年轻人主动放弃了撤离的机会。“现在,我每天还跟他们保持联系,每天上网了解也门局势,想知道他们现在是否安全。”
黄杰说,他从39岁开始在海外工作,担任多个桥梁和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工程师,之前曾在苏丹被围困,后被直升机接走,“但经历大规模的撤侨,还是第一次。”
“潍坊舰将我们送达吉布提港后,大家在中国驻吉布提大使馆的安排下休息和调整,之后被安全送往机场,飞往多哈,再经成都回重庆,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
黄杰的家在合川。4月2日晚,妻子驱车赶到龙头寺火车站接他,然后第一时间给远在英国留学的女儿发去信息。
黄杰回到合川已是3日凌晨。黄杰说,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他至少要1年后才会回家。和同事们一样,黄杰将撤侨中所见所感讲述给身边的亲友听,“我告诉大家,什么叫祖国的力量,讲了好多遍,至今说起都还很激动。”
回到重庆的这几天,几乎每天都有亲友来家中探望,为他压惊,妻子变着花样为他做饭,这让常年工作在异国他乡的黄杰感到很温暖。昨天,黄杰收到了女儿从英国发来的短信,女儿说,在她的心中,爸爸不仅是繁忙的,更是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