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时间】四位全国人大代表谈检察机关如何能动履职:把“治未病”融入司法办案

10.03.2022  16:12



2022年3月9日,《检察日报》第5版“法治中国两会特刊”专版刊登《四位全国人大代表谈检察机关如何能动履职:把“治未病”融入司法办案》一文,内容如下:



韩德云代表


马乙四夫代表


贺恒扬代表


于会文代表


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自诉转公诉”;弱势群体维权困难,检察机关“兜底”支持起诉,担当起法律监督职责;在办案中发现少年“老烟枪”,开展公益诉讼督促落实校园周边禁烟工作……依法能动履职,是最高检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也是过去一年检察工作的新亮点。


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表示,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是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准确把握和坚决贯彻——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既要“治已病”,又要“治未病


能动检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全国人大代表、中联律师事务所重庆办公室执行合伙人韩德云注意到,近年来,最高检结合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先后发出一号至七号检察建议,推动弥补社会治理短板。


检察机关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有助于推动诉源治理,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水平。”韩德云代表说。


对检察建议的高度评价,来自韩德云代表的真切体会。2021年4月,结合征地拆迁领域案件所反映出的突出问题,重庆市检察院向规划部门送达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助推构建征地补偿安置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这种从个案出发、反思社会治理不足,进而亡羊补牢、防患于未然的实践逻辑,彰显检察机关的主动担当。”韩德云代表说,新时代司法机关不能只扫“门前雪”,而应有“国之大者”的站位。


全国人大代表马乙四夫是青海省循化县查汗都斯乡红光上村的党支部书记,对为弱势群体助力的民事支持起诉制度,他很是认同。


说实在的,老百姓都不愿意打官司,很犯怵。特别是遇上拖欠工资的事,有时只能是哑巴吃黄连,自认倒霉。”在一次与当地检察机关的座谈中,马乙四夫代表了解到对于一些维权弱势群体,检察机关能够支持起诉。


检察机关多做一点,老百姓的麻烦事就少一点。”马乙四夫代表说。


监督关口前移一步,诉源治理前进一步


践行依法能动司法,检察办案要追求‘三重境界’。”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检察院检察长贺恒扬这样解读——“明辨是非、定分止争”“息诉罢访、案结事了”“促进管理、创新治理”。


“‘三重境界’本身是一个系统,‘本’在依法办案,‘要’在人民满意,‘效’在创新治理。”贺恒扬代表表示,2021年以来,重庆市检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不断延伸监督触角,着力破解监督难、监督软问题。比如,在重庆市检察院与重庆市公安局联合推动设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的基础上,检察机关探索打造了可视化的系统同步监督平台,将监督触角进一步延伸到接处警的第一线。


变‘卷上监督’为‘屏上监督’,这是破解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难题的关键一招,不等瑕疵、问题出现就着手监督,提高了质效。”贺恒扬代表介绍,2021年重庆38个区县检察院和两江地区检察院依托该平台,共提前介入疑难复杂案件215件,提出改进工作建议189件。


法律监督的关口前移一步,检察机关的监督质效就愈发凸显。贺恒扬代表介绍,刑罚执行监督的依法能动履职,也发挥出积极成效。2021年11月,一项办理减刑、假释案件的“冬梅工作法”在重庆15所监狱的驻狱检察室全面推广,对减刑案件提前介入监督,有效杜绝了“纸面审查”。


把“国之大者”真切融入履职办案


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出,对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中小微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予以同等司法保护,全面推开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落实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


这项集末端处理与前端治理于一体的履职创新改革,对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这项工作,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于会文深有体会。


3年前,因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同一化工园区的两家民营药企发生重重纠葛,协作关系几乎破裂,其中一家甚至濒临破产。重庆市检察机关三级联动,经过六轮调解促成双方达成一揽子谅解协议,侵权企业被不起诉后全面合规经营发展,两家公司业绩双双实现“井喷式”增长。


作为基层党委领导,发展经济是一项重要工作。有些企业触犯法律后,如果没有涉案企业合规这项制度,企业的经营轻则停滞、重则破产,很有可能‘办了案子、垮了厂子’。”于会文代表表示。


回过头来看,正因为有能动检察,才有体现‘国之大者’的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才会让广大企业享受到改革的红利。”于会文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