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着力加强自有教师队伍建设

24.12.2014  19:06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自2000年创办以来,自有教师队伍不断增加,目前已达706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376人,占自有教师总数的53.3%;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95人,占自有教师总数的27.6%。目前,学院一般教学课程可完全由学院自有教师担任,专业主干课程也主要由学院自己的教师承担,已基本形成一支能满足教学要求、具有良好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建校以来,为尽快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院始终坚持三个“着力”。

第一,着力搭建教师职业发展的良好平台

一是坚持从教师中择优选拔青年干部,为战略发展储备人才。学院分别于2011年7月和2014年7月两次实施过管理人员全员聘任,通过公开竞争、择优聘用,大胆培养和提拔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学院教学管理干部。三年一次的管理人员全员公开竞争、择优聘任,不仅为优秀教师发挥骨干作用提供了一个施展更大才能的平台,而且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爱岗敬业、热爱民办教育的事业心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让中青年教师看到了埋头实干,积蓄才智,加强师德师风修为带来的发展机遇。

二是坚持强化学科专业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团队结构,为教师搭建事业发展平台。学院通过强化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举措,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事业平台,也为培育学科专业骨干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和形成梯队型教学团队打下了基础。

第二,着力提升教师的职业自信、事业自信、前途自信

学院董事会坚持不断提高教师的薪酬福利待遇的原则,尤其是骨干中青年教师的薪酬福利待遇,一直按13个月发放薪酬。2011年9月,学院董事会决定每年增加900多万元提高教职员工的薪酬待遇。今年9月,学院董事会又决定每年增加1100多万元提高教职员工的薪酬待遇,人均增加年收入1.2万元。同时,学院重视对教职工的人文关怀,为所有教师提供了基本设施和基本家具配套齐全的福利住房,每年组织全院教职工进行健康体检等。

第三,着力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为了鼓励青年教师发奋成才,学院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一是青年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学院建立了青年英才、青年骨干、青年新秀三个层次的择优培养资助计划,对业绩突出的骨干青年教师和辅导员分别给予重点培养资助,把业绩竞争、培养资助与提高待遇融为一体。具体做法是:对三个不同层次的培养资助对象,每人每月分别给予2000元、800元、300元的资助;培养资助对象在学校指导下制定出三年培养目标和年度阶段性目标,力求通过三年培养达到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培养资助期每一轮为三年,通过淘汰机制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以督促培养资助对象努力实现资助培养目标。

二是科研教改激励机制。学院制定了《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科研奖奖励办法(暂行)》《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科研教改成果认定办法》,推动中青年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积极展开科研教改工作。其中规定,对核心刊物发表的科研教改论文,每篇可获得1.5万元奖励资助。学院设立了科研教改基本奖,完成科研教改基本任务的初、中级中青年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可获得2400元的年度奖;完成科研教改基本任务的副高级及以上中青年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可获得3600元的年度奖。学院每年设立20个校级科研教改项目,每个项目资助1万元,可有5名中青年教师共同参与。这样,仅学院自有的科研教改资助项目,每年即可吸纳100名中青年教师参与。这就为中青年教师积累科研教改经验和取得相应成果提供了基础保障。

  为一体了基础。有规模的学科专业特点,三是才引进机制。学院对重要人才制定了特殊引进政策:引进的教授,学院提供二室一厅过渡性住房一套,发给一次性奖励15-20万元并解决配偶工作;引进的副教授,学院提供二室一厅过渡性住房一套,发给一次性奖励5-15万元并解决配偶工作。引进的博士研究生按引进副教授对待,并享受校内副教授待遇;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学院提供过渡住房一套,其中属于学院急需专业(或专业方向)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这些举措得到了中青年教师的广泛认同,对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大局产生了积极而显著的成效。最近学院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设计学科建设高峰论坛”,得到了中国美术学院、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西南大学等国内40多所高校和20多家知名设计企业及行业协会的热烈响应,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应用技术型大学设计教育联盟”并共同开发全国应用技术型大学设计学科第一套教材;在第四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上,学院师生的原创话剧《毕业季》与清华、复旦大学等名校同场竞艺,获得了含金量最高的“优秀剧目奖”,为重庆高校争得了荣誉;学院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甲骨文(中国)有限公司、中关村大数据联盟等单位联合,积极筹建重庆市大数据和智能硬件研究院,将掀开学院战略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