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里社团多得让人眼花 厨艺社会掌勺还要会吃
导读:如今大学校园里,各种学生社团快速发展,仅重庆大学就有超过400个学生社团,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也都有超过60个社团。现在恰逢各高校社团纳新,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些各具特色的社团吧。
葡萄酒协会制作可爱的纳新标语。重庆大学新媒体、《重大青年》供图
重庆晨报记者 傅柃畅 报道
如今大学校园里,各种学生社团快速发展,仅重庆大学就有超过400个学生社团,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也都有超过60个社团。
现在恰逢各高校社团纳新,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些各具特色的社团吧。
要吃货 入会就教你做菜
厨艺协会在纳新现场也忘不了吃。
11日,重庆大学举行社团纳新活动,各式宣传标语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
“全国各地的美食,在我们社团内都能找到。”厨艺协会会长王旭说,他们之所以叫“吃货联盟”,是因为不少同学都是以吃为目的进入该社团。
该社团成员来自全国各地,不少都是烹饪高手。加入的条件也很简单,如果厨艺精湛,可以报名 “掌勺”一职,为大家做美食。不会做菜也没关系,进入社团后可以学,另外社团也会定期组织大家交流厨艺和品尝美食。“如今我们已经有上百名成员,这次又有不少同学报名。”王旭说。
要格调 品起酒来有模样
除了吃的,还有喝的。重庆大学有一个葡萄酒协会,专门组织成员品鉴葡萄酒。社团创始人廖绍廷说,在国外品尝葡萄酒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他本人也十分喜欢,便成立了社团寻找志同道合的同学。协会还与四川外国语大学葡萄酒协会一同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品酒比赛。
“先摇,再闻,最后才是品。”说起品鉴葡萄酒,廖绍廷兴致勃勃。经过每周的品鉴培训,如今,近百名成员几乎都能够品鉴出不同葡萄酒的品质、年份和产地等。
要血性 训练体能和格斗
“血獒特战队”社员都是男生。
几个穿着特种部队服装、全副武装的男生很惹眼,身边聚集了大量围观同学。
这个社团名叫“血獒特战队”,成员只有26位,清一色的男生。“加入社团后,我们会像军队一样训练,包括体能、格斗训练等。”社团负责人渊采介绍,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魔鬼社团”,每年都会淘汰2/3的成员,理由是他们“难以坚持”。
为什么要成立这样一个社团?渊采说,自己曾立志成为一名军人,但由于一些原因没能如愿,进入大学后从军梦想未灭,便成立社团组织成员强身健体,并用军队的标准来管理成员。
链接>
那些古怪的高校社团
北京大学“起床协会” 专门针对起床困难的同学,成员通过每天早上微信签到,然后自行起床赴约,去食堂共进早餐。
哈尔滨理工大学“冷笑话社” 成员搜集各种冷笑话,再讲给大家听。成员多为男生。
杭州工学院“大冒险社团” 成员突破极限“冒险”,如在闹市中玩“快闪”等。
台北大学“特异功能社团” 成员其实都没有特异功能,聚集在一起参加“人体潜能专题课”,通过理性态度来看待那些怪力乱神的现象。
纵深>
社团猛增,不规范的会被注销
社团各具特色,数量快速增长,结果是保持“常开不败”还是“昙花一现”呢?
重庆大学团委陈洁老师表示,2011年重庆大学学生社团数量为100个左右,2012年开始快速增长,当年达到150个,如今已超过400个。
“我们有社团的准入和准出体制。”陈洁说,对于一些管理不规范、长期不开展活动的社团,他们也会注销,但目前来看大部分社团发展都比较好,“一些小众社团也得到同学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参加社团,能够强化沟通能力
有研究机构发布数据显示,在大学中加入过社团或进行过社会实习的学生,在毕业后更易找到工作。
陈洁说,学生在社团中能够有效锻炼沟通和工作能力,还能丰富课余生活、结交朋友,所以学校鼓励同学们做社团、参加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