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梁山?

02.07.2019  23:37

在重庆主城区

缙云、中梁、铜锣、明月“四山

自西向东平行纵布

与一城、两江形成山水城共同体

而这“四山”之中

与城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中梁山

其发脉于华蓥山

从北向南贯城而过

绵延百余公里直至江津境内

也是重庆诸山中唯一一条

同时为长江、嘉陵江所深切的山脉

(长江深切中梁山形成的猫儿峡 摄@彭怀月)

(嘉陵江深切中梁山形成的观音峡,远处为北碚城区 摄@张海鹏)

与此同时

在中梁山中段山洞一带

其又往东发出一支脉

自平顶山、鹅岭、枇杷山、大梁子一线横亘半岛

经金沙岗至朝天门而没于两江交汇处

是为重庆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一条东西轴线

(中梁山半岛支脉山脊线走势图)

中梁之重

从其自然之势已可见一斑

1

中梁山在哪里?

与缙云山一样

中梁山也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中梁山即中梁山脉

乃是北自北碚柳荫镇麻柳河一带起

经北碚、合川、沙坪坝、九龙坡、大渡口

一直到江津西湖镇境内

南抵三环高速

长度正好100公里

是一条海拔多在400-800米之间的背斜低山

(中梁山脉示意图  制图@蒋雪)

中义的中梁山

指中梁山脉歌乐山以南的

沙坪坝、九龙坡、大渡口三区内部分

为典型的“一山三岭二槽”地貌

狭义的中梁山

则是中梁山上分界沙坪坝和九龙坡的一条山岭

其南北长数公里

位置就在今天的中梁山隧道上方

也是“中梁山”得名之始

对于这一条山梁

民国《巴县志》中有清晰的描述

宋家沟以东“一山突兀,名曰中梁

发自石垇口,南讫于高店

中梁之下有双龙洞......”

查阅民国老地图

与县志的记载完全吻合

  (民国《巴县志》中对中梁山得名的记载)

(民国老地图中的中梁山)

因此

中梁山”之本义

其实指的乃是这一带“一山三岭二槽”地貌中

三岭”最中间、也是最高的那一条山岭、山梁

故称中梁

包括中梁山街道、中梁村都得名于此

解放后更是进一步扩大成为整条背斜山脉的名称

(中梁山最初的位置  制图@张洵)

2

渝城之脊中梁山

重庆主城“四山”中的西部两山

缙云秀美、中梁厚重

两山如双龙般蜿蜒于城西

护卫有情

而中梁更以其险要地势与富庶资源

成为名副其实的渝城脊梁

  (中梁山在主城及四山中的位置  制图@蒋雪)

I 渝城屏障

从地图上看

中梁山是重庆城市核心区域以西的第一列大山

天然一道阻隔东西的巨大“城墙

这也是为何有文献将中梁山之得名

解读为“(巴)县境内由北向南纵贯西部的一大屏障

从巴子国都、仪城江州

一直到1929年重庆正式设市之前

重庆城市的范围

主要集中在渝中半岛东端的层岩之上

面积不到3平方千米

其三面环水临崖

仅西部通过一条山脊线连接城内外

(即平顶山、鹅岭、枇杷山、大梁子一线)

当时的重庆城

西出第一关就是鹅岭之上的浮图关

其险在沟通东西陆路、险扼南北两江

而出了浮图关沿成渝东大路再往西

就是中梁山分列东西两侧的二郎、龙洞二关

以上三关合称“渝城三关

史称“自浮图至此,三关叠障,守者得人,可收丸泥之功

是历史上拱卫渝城的咽喉锁钥

为兵家所必争

(民国老地图上的二郎关、龙洞关)

(二郎关、龙洞关在今天的位置)

明天启年间奢崇明叛踞重庆

石柱女土司秦良玉率白杆兵

就是先夺龙洞、后占二郎

最后拿下浮图关解了重庆之围

民国初年邓锡侯与杨森大战

也是在二郎关一带大战两天后

又攻下浮图关

夺了重庆城

而在今天

中梁山依然是重庆城市的重要屏障

不过这个“屏障

已由原来的拱卫城市的军事屏障

变成了滋养城市的生态屏障

继续庇护着人们的美好生活

II 青山黑金

重庆主城所处的川东平行岭谷区

一列列大致平行的背斜低山

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尤其是煤炭、石灰石、矿泉水等

储量大、质量高

为重庆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像中梁山、龙王洞山

都曾是主城乃至重庆重要的煤炭供应基地

尤其是中梁山上“一山三岭二槽”的南北两段

更是蕴藏了丰富的煤炭资源

南部的中梁山煤矿

和北部的天府煤矿

都曾是重庆屈指可数的大矿

历史上为地方做出了重要贡献

早在1931年

地质学家谭锡畴、李春昱先生

就在中梁山宝积寺(今九龙坡段)发现了煤层

并认为其“可成为四川最有价值之煤田

1940年后

中国矿业公司已开始在此设矿开采

其后改为建川煤矿公司

即中梁山煤矿的前身

到1959年

中梁山南、北矿井分别建成投产

其中仅南矿井就年产优质煤炭数十万吨

而位于嘉陵江以北、中梁山北段的天府煤矿

更是堪称重庆近代煤矿的起源地

无论其开采历史、规模还是其曾发挥的重要作用

都已载入史册

根据重庆市档案馆保存的旧天府契约记载

早在清嘉庆十二年今天府文星场

即有人出卖祖辈留下的小煤矿

清末民初这里的煤炭业已十分兴盛

小煤窑星罗棋布于几十里矿区

每天产煤量高达数百吨

经销至川内川外各地

1928年

天府境内修建了一条专门用来运输煤炭的北川铁路

这也是四川第一条铁路

为天府煤田大规模的开发创造了条件

(日运煤量上千吨的北川铁路)

  1933年

由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主持

以北川铁路沿线的6个煤厂为主体

创建了“天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设在北碚文星场兴隆湾的天府煤矿公司办公地,1934年)

抗战爆发后

大量的工业和人口内迁重庆

对煤炭的需求迅速增加

天府煤矿加大开采量以满足生产之需

据史料记载

1945年天府煤矿产量已超45万吨

占据了四川全省煤炭产量的20%、

重庆燃料供应的50%

为战时大后方第一大煤矿

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华民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第四卷·战时工业》)

除了丰富的煤炭资源

作为发育良好的背斜山脉

中梁山上出露有大量的石灰岩层

以水泥、砂石为代表的建材工业发达

此外

山上的饮用矿泉水资源也非常丰富

早在1985年投产的中梁山矿泉水

就曾被地矿部鉴定为优质天然矿泉水

III 历史丰碑

作为曾经的渝城以西第一山

中梁山尤其是其中段的歌乐山

孕育了厚重的历史文化

歌乐山

作为重庆人乃至很多外地人都耳熟能详的重庆名山

无论是其“大禹治水,宴宾客于歌乐山”的得名传说

还是巴渝十二景之“歌乐灵音”的空灵幽美

还是那曾风靡江湖的辣子鸡

都是有着浓郁巴渝文化特色的存在

这巍巍歌乐

还是以红岩为代表的重庆革命文化的见证者

白公馆、渣滓洞里革命先烈们的事迹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这里承载着红岩革命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歌乐山渣滓洞)

而在抗战时期

翻越这座战时首都西郊的大山

蜿蜒的公路将重庆和盆地内部各地连为一体

同仇敌忾

(连接成渝、翻越中梁山的老鹰岩段公路,又称“老鹰跨线”,被评为“陪都八景”之一    图@《少年画报》1938年)

当然

山上还遍布着各种政府机关、学校、医院

仅军政要员和社会名流的公馆寓所就有222处之多

抗战文化、统战文化内涵可谓极其丰富

(中梁山上的这些遗迹主要分布在歌乐山、山洞段)

此外

以天府煤矿等为代表的近代工矿企业

以二郎关、龙洞关等为代表的军事元素

尤其是从成渝古道、成渝公路、成渝铁路

到成渝高速、成渝高铁这一气呵成的百年交通巨变

......

也都在中梁山上留下了各自的精彩印迹

共同形成了一条独特的中梁山文化带

3

青绿中梁山

一直以来

中梁山上的城镇聚落规模都超过他山

像歌乐山、山洞、中梁、天府等多个建制街镇都在山上

究其原因

固然是因其靠近重庆城区

占了集聚人口的地利之便

但更深层的原因

则是因这中梁山上槽谷广布

长达百公里的山体上

大部分都呈一山二岭一槽或一山三岭二槽

水热、土壤条件好

是重要的传统农耕区

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都独具优势

(中梁镇一带的槽谷地带,自古农耕发达)

(富庶的中梁山最南段——江津龙门槽)

像最北端北碚静观段的小米

观音峡南岸北碚段的槽上萝卜、卷心菜

沙坪坝段中梁镇一带的蓝莓、草莓

大渡口段跳蹬镇一带的花椒

猫儿峡以南江津龙门槽西麓的柑橘等

都是中梁山孕育出的优质农产品

(中梁山北段的优质农产静观小米)

(北碚段槽上一带的卷心菜,口感明显优于山下)

(中梁山上的蓝莓、杨梅等优质水果)

(大渡口跳蹬镇中梁山上盛产青花椒)

良好的农耕条件使得中梁山上下人口、聚落广布

再加上丰富的煤炭、石灰石等资源

山上的农、工、矿等产业形态一度十分丰富

近年来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与重庆城关系密切的中梁山

还是一座体量巨大、浑然天成的生态宝库

它既是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景线和自然体验

也是市民家门口的休憩、旅游的好去处

是这座城市不可替代的公共空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今

随着山上各项保护提升工作的实施

青山纵隔、层峦叠翠、清流激湍、草长莺飞”的青绿中梁

正成为新时代中梁山的新写照

(中梁山上优美的田园风光  摄@张海鹏)

原标题:什么是中梁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