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高三学生 寻觅科研伙伴 他上月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04.09.2018  02:25
这个高三学生 寻觅科研伙伴 他上月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 教育厅
这个高三学生 寻觅科研伙伴 他上月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 教育厅
这个高三学生 寻觅科研伙伴 他上月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 教育厅
来源: www.cqedu.cn

马玉龙在小先生讲座上分享参加科技创新比赛的经历

马玉龙获得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受访者供图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奖杯

    重庆晚报记者 王乙竹
    8月24日,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高2019级马玉龙同学作为重庆市唯一获奖高中生受邀参加,并获得科技创新奖。
    该奖项是面向青少年设立的崇高荣誉,重庆仅一名高中生获奖。
    每年暑假调研国家湿地公园
    采访前,记者看到了马玉龙长达13页的个人简历。从小学六年级到高三,他获得的省级、国家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奖项30余个。从2015至2018年,连续四届获得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马玉龙出生在甘肃省,从小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尤其喜欢思维方面的数学题,父母也很尊重我的兴趣。”马玉龙说,在他小时候,父母一有时间就带着他到书店看各类数学、科普书籍。
    初一暑假,在父母支持下,马玉龙选择转读在科技教育方面较为突出的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父母也辞职来到重庆,父亲在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任教,母亲在西南大学图书馆工作。“这也为我中学阶段的学习创造了一个新的环境,能够利用周末、假期跟着父母上班,在图书馆看一天的书。”马玉龙说。
    从初二到现在,马玉龙完成了8个科创项目,其中包括《中国干旱区湿地保护现状与发展调研》《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情况调研》《基于BDS探究城市生活污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等,多与环境有关。
    “我出生在兰州,转学到重庆,学校就在嘉陵江畔,从教室就可以望见美丽的缙云山,我更加感受到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马玉龙说,这是他对环境保护感兴趣的初衷。
    甘肃省张掖市是马玉龙父亲曾经工作的地方,每年暑假马玉龙都在那里度过。“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让我感受到湿地保护的重要性。”马玉龙说,在父亲和指导老师帮助下,他在当地展开调研,最终形成《中国干旱区湿地保护现状与发展调研》,得到当地有关单位认可。2015年,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向他发来感谢函。
    建立全市中学首个数学建模社团
    在学科竞赛方面,马玉龙没有选择擅长的数学,而是选择了信息学科。“未来,我想要深入研究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马玉龙说。
    事实上,参加学科竞赛不仅仅对学生思维和时间提出要求,还需要学生耐得住寂寞。马玉龙说,很多同学为了不影响日常上课,陆陆续续退出。到高二时,年级竞赛组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在坚持。
    为什么能够坚持?除了请教老师,他通过网络认识全国各地信息竞赛达人。“在博客上,大家对一个知识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讨论,参与其中,就能收获很多。”马玉龙说,现在他也开始写博客。今年,他收获第30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队选拔赛暨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精英赛(CTSC2018)银牌、第35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冬令营铜牌。
    马玉龙热衷于校园内各项社团活动,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大忙人。每次路过校园广场橱窗,马玉龙总要看看最近又有什么活动。初三时,他偶然看到的一张海报,吸引他报名参加了数学建模比赛,并对数学建模产生了浓厚兴趣。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数学建模,我发现它与其他竞赛有很大不同,它鼓励学生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训练快速获取信息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马玉龙说,他还想邀请更多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于是向学校申请创建了重庆市中学内首个数学建模社团。在这期间,他开展科普讲座、竞赛培训、学术沙龙等活动,吸引近千名学生报名参加。他还邀请西南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教授前来指导,让更多学生了解了数学建模知识、体验数学建模乐趣。参加社团的学生,多次在国内外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全国第一。
    对很多同学来说,中学阶段的学业已经非常繁重。投入这么多竞赛、活动中,马玉龙如何调节?“我习惯每天起床前,想好今天的安排,按部就班做好规划。”马玉龙说,因为产生了兴趣,所以做什么都不会觉得累,反而更轻松。以建模社团为例,就是他放松休息的过程。“我很享受在社团中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相处的过程,很放松”。
    谈到这次在人民大会堂获奖的经历,马玉龙表示,他深刻感受到国家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的重视,这也成为他最大的动力。和建社团的初衷相同,未来,他想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科创中。“其实,参加活动对我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我想通过一次次机会,认识来自全国优秀的高中生,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知识。未来,我们甚至可以成为科研伙伴。
    学校科技辅导员也叫他老师
    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课程研发中心副主任李九彬看来,能够在中学阶段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个人兴趣。很多学生可能还在为每天繁重的学业忙碌,马玉龙却利用课余时间把每项兴趣都完成到最好。“他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就目前来说是学校有史以来最好的。另一方面来说,他对其他同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李九彬说。
    在过去几年中,马玉龙通过“立人大讲堂小先生讲座”,在各个校区介绍自己的课题,介绍自己参加科技创新比赛的故事,吸引同学们参与其中。从2016年至今年6月,他演讲53场,听讲人数从几十人增加到上千人。
    “从学校科技教育发展层面来说,他的推动作用,甚至比他个人取得的奖项具有更大的意义。”李九彬说。
    对同学来讲,他是榜样的力量,不少同学都称呼他为马老师。学校的科技辅导员也叫他老师,因为他在很多领域方面的知识,足以成为辅导员的老师。“有时候参加一些重大活动,他还会将自己的收获写成建议发给我,推动学校科创教育发展。”李九彬说。
    李九彬特别提到,今年1月,马玉龙受邀为重庆市2018年度青少年科技竞赛科技辅导员培训班600余人分享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