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他们穿着棉衣护膝上班还说爽呆了

16.08.2020  18:41

重庆的盛夏依然灼热,有一群人却裹着军大衣,戴着防寒帽,每天工作在零下18℃的寒气中,感受着近60度的温差。8月16日,上游新闻记者走入位于沙坪坝区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的永辉物流生鲜配送中心,在这个一万六千平方米的仓储园区,体验从夏天走进秋天,再到寒冬。170多名物流工人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为市民储备最新鲜的食材。

穿棉衣护膝上班 盛夏可领“低温补贴

一打开冻库大门,空气中的水气瞬间被雾化,眼前呈现出白茫茫一片,一股强烈的冷空气扑面而来。-18 ℃的冻库中,存放着汤圆、水饺、肉类,由于温度太低,有的包装箱上已结出细碎的冰碴。虽然上游新闻记者也穿上了军大衣,但不到十分钟,鼻子就被冻得通红,双手也渐渐失去知觉。

在冻库工作已有十年的叉车组主管万先红早已习以为常,他娴熟地爬上叉车取下几件生鲜牛肉。他和同事们需要随时进行冻货分拣和搬运。

室外都穿短衣、短裤,他工作时穿的却是过膝军大衣,戴的是能遮住耳朵的防寒帽,缠上护膝,戴着手套,脚上是带绒的棉鞋——这是他们进入冻库的必备工作服,重达十多斤。很难想象在室外近40℃的重庆,有人是这副打扮。

夏天在冻库工作是什么感受?

简直爽呆了!”万师傅笑呵呵地说,这份有些特殊的工作让他每天都如同在冰天雪地,特别是在盛夏,能体验“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尽管做了保暖措施,但冻库依然不宜久呆,工作人员通常二十分钟左右就会出来一次,在常温中“回暖”。除了克服低温环境,出冻库的炎热天气也会让人感觉很不舒适,毕竟室内外温差高达近60度,从冻库去室外之前需要“缓冲”片刻,待身体适应。不过万师傅一直相当乐观,“跟高温下辛苦的工作相比,我们已经很幸运了,完全感受不到酷暑。”他们一年四季还可以领取到“低温补贴”。

香蕉催熟有标准,购买时不要被外表迷惑

香蕉一年四季都有,是需求量最大的水果之一。生鲜库专门建有30多个香蕉加工间。香蕉区负责人郑文波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香蕉王”,整个永辉超市门店重庆区域的香蕉都由他调配,对香蕉了如指掌。一年里他经手的香蕉销售额过亿元。

郑文波介绍,香蕉要长途运输必须采摘青果,但青果很难自熟,为了让各地的香蕉运达重庆后尽快上到市民餐桌,就要运用科学、安全的手段“催熟”。

香蕉进入库房后,会先在11-13℃的生蕉保鲜库呆上片刻,然后把真空保鲜袋割破透气,拉进催熟冷库,堆成“”字型摆放。经过气体蒸发,空气流通,实现科学催熟。这时的温度一般维持在20℃。

工人会随时查看香蕉的色号,根据颜色调整制冷温度,熟到一定阶段后,下调温度。大概五天以后,待香蕉的颜色和状态差不多了,就挑选适合出库的迅速配送到各个门店。“选购香蕉时,如果发现裂口,或者是掉把,可能就是加工过程中温度太高了,或者放的时间太长。

季节不同,香蕉出货时的颜色也不同。比如现在是夏季,大部分呈现黄色状态就可以出库,而在冬季则要求整体呈黄色,两端稍微有点绿色。

郑文波提醒说,其实香蕉表皮上出现少量黑点表示糖分变高了,这个时候吃起来香甜不涩,口感好,却误被很多人嫌弃,以为是变质了。

每天进出流动的香蕉就有100多吨,郑文波如同一位大将军,镇定指挥着来来往往的香蕉“成长”。

一天经历“四季” 保证生鲜适时配送到超市

整个生鲜库如同一座“酒店”:新鲜的蔬菜、水果、奶制品以及冰冻肉类,从各地运来重庆,在配送到超市之前,都会“暂住”于这个“酒店”,采用水冷式制冷。

每个“客人”的“体质”不同,喜欢的温度不同,所住的区域也不同。比如蔬菜保鲜库,温度会维持在15℃左右,能最大程度维持蔬菜的青翠,这里住着娃娃菜、上海青、云南小瓜......蔬菜在此停留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八个小时,一般三四个小时就会配送到超市,保证顾客吃到最新鲜的蔬菜。

水果保鲜库就更复杂了,不同的水果适宜的温度不同,比如来自热带的榴莲适合放20℃的常温;山东的苹果,甘肃的橘子多半存放在10℃的环境里。

永辉物流经理王明飞忙碌地穿梭在15℃、20℃、7℃、零下18℃之间,巡查商品库存情况,人员安全等情况。身上的T恤和棉大衣随时轮换。他形容,每天的工作就像从夏天到秋天,再到冬天,一天之内感受一年四季。

他介绍说,储存方式是很有讲究的,由于水果特性和对储存条件要求各不相同,不能随意混放储存,例如榴莲、苹果、香梨、龙眼、火龙果之类等等,有的水果娇嫩,怕压,存储时尤其要注意。每逢节假日的用餐高峰,或者是到了夏季,对瓜类、桃子、葡萄的需求量加大,他们的工作也会更忙碌。

在永辉物流生鲜配送中心,能存放1000吨水果、800吨蔬菜、1200吨冻品。在这里“暂住”一段时间后,就会统一配送到永辉超市门店、mini店、永辉生活门店及电商仓,共400多个网点。

在食材来到市民手中之前,他们默默地从事着这些大家看不到的工作,只为顾客的一口新鲜和美味。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纪文伶 摄影 邹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