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学校理科唯一上二本的 承载了家里所有的希望
24日,綦江永新镇,钱源璠在家向记者介绍自己想报考的大学专业。重庆晨报记者 李斌 摄
重庆晨报记者 卢雨 报道
15600人,这是2001年至2014年利群阳光助学行动累计直接捐助的寒门学子数量;256人,这是重庆晨报自2013年引进这项助学行动至今,在重庆地区资助的学子数量。2015年,重庆晨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正在进行……
从今天开始,重庆晨报每天都将推出一位候选受捐的寒门学子,分享他们成长与励志的故事。
綦江区永新镇双凤村高家湾组56号,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钱源璠的家。采访车并不能直接驶抵他家门口,我们是在他母亲彭政兰的带领下,绕了近20分钟山路,才终于见到他家破旧不堪的土房。
家里全靠带病打工的父亲
“今天带你们走的这条路,我也是第二次走,差点走错。”彭政兰一边招呼着我们在光线昏暗的堂屋坐下歇息,一边喘着粗气说道。
钱源璠的家位于永新场镇附近的一座山上,通往山上的水泥路两年前才修好。路没修好前,他从家中前往永新中学所在的场镇,走的就是那条唯一的山路,单程要花1个多小时;即便现在修了水泥路也通了班车,他又因为节约仍然坚持走山路。“班车没坐过,不晓得车票是好多钱,但是搭摩托车的话要花10多块,过年还要涨到15-20块。”彭政兰说。
节约,是家里的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彭政兰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不能负重干活,家里农田因此大多荒废;钱源璠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全在父亲钱忠辉身上。现在,钱忠辉还在吉林打工,每月3000元的收入,除了治疗自己所患的矽肺病以及生活开销之外,能寄回家中的,也就1000多元。
他是学校理科唯一上二本的
钱源璠是在离家较近的双凤村小就读的小学,初高中,则一直在永新中学。这6年时间,彭政兰为儿子在镇上租了个条件并不太好的房间陪读;只有初中文化的她,主要负责儿子的衣食住行等,钱源璠在学业上几乎全靠自己。
“他确实很努力。”彭政兰介绍说,钱源璠每天早上6:40起床,白天在学校与家两点一线间来回两三趟,夜里12点左右才休息。这样的作息很有规律,也体现出钱源璠的拼劲,至少在彭政兰看来,儿子高考已经尽力了。
语文114、数学101、英语98、理综234,或许钱源璠高考四门加在一起的总分547,算不上高分,但排在永新中学理科总分的第一名。而根据最终成绩的统计,钱源璠也是该校理科生中唯一一个考上二本线的。
对于考第一,钱源璠其实并不意外——因为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他一直都是年级第一,他唯一的遗憾是,没能考上一本线。“当然,早在高考前我对自己就定过一次位,考上二本线已经是极限了。”钱源璠说。
母亲希望他学医,他想学计算机
钱源璠家的墙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奖状,但仔细一看,奖状上的名字并不是他,而是一个名叫钱元玉的女生的。彭政兰说,那是她的大女儿,今年26岁,现在在主城打工,“这辈子最遗憾的就是,女儿当年高考考上了专科,我却突然生了场病,用光了家里的积蓄,没钱供她读大学。”
彭政兰承认,儿子作为家中唯一一个有希望接受大学教育的人,的确承载了家里走出大山农村、改变生活与命运的希望。“我想他可以学医,因为我和他爸爸身体都不好,如果家里有个学医懂医的,能让家人尽量健康,我就很知足了。”
性格有些内向的钱源璠尽管坦言对自己的未来还缺乏规划,但相较于学医,他更倾向于选择计算机专业,今后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
相关>
筹款资助贫困女大学生
高温下他们为公益而跑
重庆晨报讯 记者 罗薛梅 虽然昨日市气象局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信号,但闷热的高温之下,却有600多人在园博园奔跑,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筹集善款帮助贫困女生完成学业。
昨天上午,由市妇联、市妇女儿童基金会主办,市园林局协办的“与爱同行·健康奔跑——共圆贫困女生读书梦”公益活动,在园博园举行。在羽毛球双打世界冠军张亚雯等10位“明星”领队的带领下,10支奔跑队伍完成了5公里奔跑。
他们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希望能筹集到善款,帮助今年考上大学的贫困女生顺利迈进大学校园。
此次公益跑的领队,包括了羽毛球双打世界冠军张亚雯、单腿征服18次马拉松的“重庆阿甘”熊军,全国优秀教师张椿梅等十位“明星”,这让不少选手充满干劲。
领队之一的蔡青青曾是“春蕾圆梦”行动的受助学生,为了此次活动,她专程从成都回到重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到更多像她一样,虽然面临困难,但始终抱着梦想的女学生。
据了解,本次公益活动从6月10日启动,截止到昨日公益跑结束时,共收到捐款4万多元。市妇联副主席谢晓曦表示,活动筹集的资金,将全部用于资助2015年新入学的贫困女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