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摘下口罩,就是春暖花开

08.03.2020  07:22

▲5名1997年出生的护士,是重庆赴孝感支援队782人中最年轻的五朵“小花”。重报集团孝感报道组记者 张锦旗 摄

重庆日报消息,或许没有看到你们的脸,但患者记住了你们的声音;或许你们也不愿让人看见那满是“疫痕”的脸,但我们记住了那些最美的面孔。

在重庆,在孝感,在武汉,都有山城的铿锵玫瑰在绽放。你们温柔亦坚韧,用微笑向患者传递温暖,用奋斗向社会传递力量,这种“她力量”“她智慧”,凝成这个春天最美的战“”姿态。你们努力着,我们期待着,因为我们知道:你们摘下口罩,就是春暖花开。

值此“三八”妇女节之际,向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巾帼英雄致敬。

湖北孝感

534名女队员冲锋陷阵在“”线

在重庆赴孝感支援队的812名队员中,有534名女队员,占比超过65%。

谷晓琴、杨丽、樊丽平、熊恩平、邓稳、王春兰、刘文文、刘家菊、赵春迪……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她们冲锋陷阵,奋战在治疗、救护、疾控、院感防控等各条战线上。

2月24日,经重庆赴孝感支援队前方指挥部与中共孝感市孝南区委商定,任命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谷晓琴挂任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对于这个任命,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到孝感后,谷晓琴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早上6点10分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下一大杯水,为的就是进入病区前能够上次卫生间;再抓紧时间梳理一下全天的工作,看看还有哪些疏漏的地方,所有工作都要细致、再细致;7点15分吃过早饭,召集重庆医疗队3个队的院感员、护士长以及当天上班的队员,再次强调进病房的院感要求;8点,到达病房,开始一天隔离区内的繁忙工作……

晚上下班,谷晓琴还要向孝南区分管区长汇报医院的相关工作,再向指挥部汇报目前开展的各项工作,并审核汇总当天的所有数据向指挥部报告,要求数据必须真实、可靠……

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我就希望一天的时间能再长一点。”尽管每天都很辛劳,但谷晓琴相信,“有我们整个团队的合作,有无数人的关爱,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战‘疫’!

3月7日,这是重庆市中医院医疗小分队副队长,护理组组长熊恩平到孝感的第40天,也是她在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隔离病区连续工作33天后,7天轮休假期的最后一天。

1月28日刚到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熊恩平就开始协助当地医院改建教学楼,加快开设隔离病区,有力地保障了第一时间能够收治新冠肺炎病人。

她还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组织开展中医药外治疗法,通过中药热奄包来缓解患者胃肠道症状,共计60余人次,疗效显著,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该中医特色技术目前已在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全院推广使用。

生于1992年的邓稳,是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她主动请战前往湖北一线。

邓稳刚到孝感市东南医院时,隔离病区刚刚改建完成,防护物资又相对不足,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身为院感护士的她每天严格检查、补充防护用品,根据不同的防护用品进行针对性指导。早上8点、中午12点、下午4点、晚上8点、凌晨零点左右,在现场督查工作人员穿戴防护用品情况,检查每一名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穿戴合格后,才能进入隔离病区。

邓稳还记得,有天早上,她在工作区做清洁消毒,被含氯消毒液熏得头晕,但听到队友们说:“这个消毒液是安全的味道,谢谢院感老师”,她又充满了干劲。

三峡中心医院

没想到过劳累 一门心思就是救治病人

▲3月7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张传来(右二)和医护人员正在互相交流。通讯员 何洪泽 摄

张传来是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万州片区驻点专家组成员、重医附二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2月15日,她到万州的第二天就遇到第一例实施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在有创机械通气100%氧浓度情况下仍不能维持有效氧合。”张传来介绍,这是一位危重症患者,专家组讨论决定为该患者实施ECMO,为肺功能恢复争取宝贵时间。

随即,张传来与医护团队紧急行动起来。她和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护理专家顾问组成员、重医附二院护理部主任甘秀妮在万州马上开展准备工作,团队成员杜虎、周蝶、甘馨、谢宝秋4人带着ECMO,火速从主城出发,深夜11点抵达万州。

来不及喘口气。”16日晚上,张传来带领团队直奔重症监护室。

评估出血风险、准备静脉通路、备血、备皮、检查仪器性能、连接管路进行预充。“大大小小几十道程序、70多种器材都得提前准备好。”张传来说,忙碌到次日凌晨5点多,他们与西南医院团队联合,成功为患者置管上机并正常运转。但她与团队并没有马上撤离,一直坚持在病房进行ECMO术后护理,直到上午11点多才走出病房。

虽然ECMO顺利实施,但患者病情未见起色,专家组提出为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张传来果断接受了这项艰难的任务,迅速组成一个10人小组耗费近两个小时,为这位正在进行ECMO治疗、身上有十几根管道、体重达一百公斤的患者完成了ECMO治疗下俯卧位通气的操作,接着还为这位患者实施了CRRT(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给绝境中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向江琳是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御安分院副院长,也是三峡医院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截至目前,这位55岁的医务工作者,已经连续工作了40多天。

疫情发生以来,大到研究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防控应急工作预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工作方案(第一版)》,成立诊疗专家组,落实院领导双人值班制,统筹推进诊疗防控工作;小到人员安排、物资分配、病床设置、病人会诊、医生自身疫情防护,向江琳都是亲历亲为。

没想到过劳累,也没想过自己被感染,一门心思就是救治病人。”面对记者,向江琳声音嘶哑,略显疲惫,但回答却坚定有力,“付出多少不重要,关键把疫情控制下去!

在万州片区新冠肺炎集中救治中心所在的三峡中心医院,像张传来、向江琳一样奋战在医疗救治一线的女医护人员,还有熊建琼、韩晓黎、黄霞、余海燕等600多人,她们临危不惧、勇挑重担,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患者。

市公卫中心

抗疫一线铿锵玫瑰占七成以上

▲2月5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隔离一区医生张力文(右)正在使用对讲机和护士交流。记者 龙帆 摄

3月7日下午,新冠肺炎患者蔡铭(化名)从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简称市公卫中心)出院,这是市公卫中心治愈出院的首位危重症病人。

截至当日下午5时,市公卫中心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24人,已治愈出院199人,目前患者仍保持零死亡。值得一提的是,市公卫中心一线“参战”医护人员中,女性占总人数的75%,她们在这场战“”中是最美丽的铿锵玫瑰。

45岁的护士长樊安芝是第一批进入市公卫中心负压病区的医务人员之一,照顾的都是危重症患者。其中,23床的患者一度情况非常不好,想放弃治疗,拒绝进食。有一天,患者想喝水,樊安芝就试着拿针管挤着蛋花汤打到她的嘴里,在尝到了味道后,患者终于开始一口一口地吞咽。

吃了蛋花汤后,患者感觉恢复了一点气力,用颤抖的手向樊安芝比了个大拇指。

我们感谢这个病人,这么理解我们,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我觉得我们付出了还是有回报。”樊安芝说,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最让她高兴的是,经过治疗,这位患者已渡过难关,由危重症转为重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结核二科主任钱春芳,是第一个向医院党委递交请战书的医生。

她在请战书上写道:“作为一位工作多年的医生,我参加过抗击‘甲流’等应急事件,有过重症医学工作经历,对传染病和重症患者的诊治有着一定的经验……我申请到隔离病区最危险的地方工作。

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市公卫中心投入医护人员430名,其中女性321名,占大多数。”市公卫中心党委书记池祥波特别感谢“半边天”们,她们不但专业过硬,还发挥出女性更有亲和力、更善于沟通的特点,帮助不少患者渡过心理上的难关。

池祥波告诉记者,市公卫中心累计收治31名危重症和重症患者,已有30名危重症和重症患者通过治疗转为轻症甚至出院,目前仅剩1名重症患者和24名轻症患者。市公卫中心将毫不松懈,直到最后一名患者治愈出院。

黔江中心医院

220名女性医务人员全勤参战

3月7日,34岁的李晓丹迎来了一个宝贵的周末——这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她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休息日。3月6日隔离解除,周末两天短暂的放松之后,作为黔江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明天她将再次投入到新一轮的工作当中。

李晓丹原本在医院发热门诊负责新冠肺炎的预检分诊,1月26日,她转岗至集中救治病区,负责疑似病例病区医疗管理工作。她丈夫也是本院医生,在重症病区工作。进入集中救治病区后,夫妻二人就没再回过家,每天同在一栋楼内,却不能见面。

病区有一位70多岁的患者,CT显示病毒性肺炎,除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之外,还伴有肾脏基础疾病。“我的专业是感染,但这位患者却出现了比较综合的症状。”虽有肾内科医生前来会诊,但李晓丹还是利用空余时间学习相关医学知识,希望给这位患者更好的治疗。经过约一周的治疗,这位患者排除疑似出院了。

疫情发生后,29岁的呼吸感染病区副护士长童霞与其他科室的4名护士整合成一支新的团队,负责集中救治疑似病例病区的护理工作。

孃孃,莫害怕,好多人通过检测流程,排除疑似回家了。”“爷爷,不要着急回去,在这里也是为家人负责。”“想不想屋头人?要不要给家里娃娃打电话?”在童霞看来,疑似病人的紧张、焦虑程度是很严重的。因此,不论工作多苦多累,童霞都对患者保持了极大耐心,反复给他们讲乐观的例子,她发现真实的治疗案例最能稳定人心。

童霞至今记得一位疑似患者宣布解除疑似,离开医院的场景:送她出院时,她紧紧拉着我的手,临走前还在车上向我挥手,大喊再见。“那时我在心里暗暗说道,希望下次再见时,春暖花开,你我都满怀欣喜地相遇在繁华的黔江。”童霞告诉记者。

黔江中心医院作为全市4个集中救治定点医院之一,共有220名女性医务人员全勤参战,其中113名女医护人员分批次战斗在集中救治病区。

3月6日,黔江中心医院最后一名确诊患者治愈出院,收治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

重医附属永川医院

大家都亲切地喊她“陈妈妈

3月7日傍晚7:05,陈元珍推开隔离病房关得严实的门,有些疲惫的她忍不住深吸一口气。忙碌了一天,这是她难得下的一个早班。

52岁的陈元珍是重医附属永川医院传染科护士长,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一头扎进隔离病房,成为最美的“逆行者”之一。

每天早上8点,陈元珍会准时出现在隔离病房,因为她想亲自“”医护人员进污染区。

要注意检查有没有缝隙,防护服要穿好,不然不准进。”这时的陈元珍一脸严肃,非常严厉。

可每次医护人员从污染区出来时,陈元珍总会悄悄抹眼泪。“连裤腰都湿透了!别说了,我会忍不住哭,难受!”陈元珍恨不得自己替他们进去。

在参与专家讨论时,陈元珍总是在本子上细细记下每名患者的病情特点,不到一个月,她就记了满满一大本。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她会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并嘱咐当班护理人员一一落实,保证患者得到优质护理。

89岁的邓爷爷住进了隔离病房,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他不肯配合吃饭,护士喂,他就吐,后来更是拒绝进食。

对患者来说,如果营养跟不上,就没有和病魔斗争的体力。”陈元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联系食堂给邓爷爷熬稀饭、蒸鸡蛋,让老人胃口稍微好一些。当邓爷爷闹脾气拒绝进食时,她们又为老人置入胃管,保证营养摄入。

由于陈元珍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像妈妈一样关心着大家,大家都亲切地喊她“陈妈妈”。

除陈元珍外,重医附属永川医院还活跃着一群白衣女战士。新冠肺炎治疗组专家秦光梅,始终冲锋在前;面对差点打掉护士面罩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ICU副护士长周平主动请缨……

在抗疫一线,她们顶起了半边天,用她们的医术与爱心温暖了患者。”重医附属永川医院有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该院共接诊90名确诊患者,已治愈出院80人。

重报集团孝感报道组记者 陈维灯  彭瑜  陈钧  颜若雯  李珩

原标题:向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巾帼英雄致敬——你们摘下口罩,就是春暖花开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