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擅闯保护区滚下山坡 救援人搜救22小时
救援队安装临时担架。
38名驴友通过网络聚集到一起,准备从崇州鞍子河森林公园徒步穿越到大邑西岭雪山。在穿越途中,44岁的女团员刘女士踩滑石头滚下山坡。在留下6名团员后,这支队伍继续往前走。留在原地的7个人报了警。随后,崇州和大邑共派出了29名搜救队员,耗费22小时,行程超过70公里,终于在29日下午2点左右找到了他们。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闯入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在造成环境破坏的同时,游客迷路和摔伤的事故也多次发生。仅从2014年7月至今,游客擅闯保护区迷路的事件就已发生了2起。
遇险/
38人组团穿越保护区 女驴友踩滑石头滚下山
“我们是28日上午10点左右出发的。”30岁的陈先生,是这支驴友团的团员,也是留下来照顾伤者刘女士的6个人之一,“我们的原计划,是从鸡冠山森林公园大门出发,正常来说,8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达西岭雪山。”
经过约5个小时的跋涉,下午3点左右,这支队伍到达火夹沟附近。“刘女士当时在走一个坡坡,踩到了一个石头。石头突然下坠,她就滚下去了。”陈先生说,刘女士滚下山坡时被踩落的石头砸中了背部,“她当时就昏过去了。”
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周红林也是本次搜救队的队员,据他介绍,刘女士遇险的地方,坡度达40°,而山坡高达30-40米。“她滑下去的地方,刚好有个石头把她拦到。真是万幸!”
在对刘女士进行了简单的急救后,她醒了过来。此时,是继续往前行,还是往下撤?经过商议,团队决定留下6名男性队员照顾刘女士,其余人继续往前走。下午3点30分,留守的6名队员拨打了110报警电话,等待救援。7个人在采药人留下的窝棚里找到了锅和米,用雪水熬好喝了充饥,然后在鸡冠山的雪夜里窝了一晚上。
救援/
第一次:12小时 天黑下雨 搜救被迫中止
28日下午3点,鸡冠山乡派出所接到报警,鸡冠山乡镇府立刻组织了21人进山救援。救援队队长王英说,他们于28日下午3点半出发,第一次寻找持续了12个小时。
“3点过出发后,我们根据他们手机信号的卫星定位,到达了定位点。但是因为这个区域的基站很分散,定位有偏差,所以第一次寻找他们,没有找到。”王英说,傍晚6点30分,救援队员简单吃了点干粮当晚餐后,继续开始搜寻迷路驴友,“一直找到凌晨3点过。”
28日晚9点,鸡冠山下起大雨,给搜寻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29日凌晨3点30分,21名救援队员被迫中止救援,下山休整。
第二次:10小时找到伤者 眼睛头部受伤
29日上午8点,距第一次救援终止不到5个小时,王英带着救援队员,开始了第二次搜救工作。
“我们一边给他们(驴友)打电话,让他们不要走散,一边根据他们的描述,确定了他们的大致方向是在鸡心包附近。”王英等人分成2组,以包围圈的形式,再次往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内进发。
下午3点,救援队到达大邑县边界,并在此与大邑方面派来的8人救援队汇合,救援队员达到29人。下午2点左右,经过近24个小时寻找,搜救队终于在距离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的边界20公里左右火夹沟附近,找到了刘女士等人。此时距离他们报警,已经过去了整整22个小时。“我们搜寻两天,行程随便超过70公里。”周红林说。
“赶到时,伤者眼睛、头部都是肿的,初步检查应该是受了内伤,完全无法动弹。”王英说,伤者刘女士看起来精神状态很差,急需救治,救援队立刻安装临时担架,准备把她抬下山,“山路很崎岖,下了雨特别滑,我们分成很多组,10分钟换一组人,下午6点40左右才到山下。”
最新进展
伤者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其余31人已到西岭雪山
到达山下后,刘女士被立刻送往崇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9日晚7点09分,她被送达医院急诊科。经医生诊断,刘女士的伤情较为严重:“有肺部挫伤,还有二级气胸。”截至记者发稿时,刘女士尚未脱离生命危险,仍在重症监护室观察和治疗。
29日晚,鸡冠山乡派出所民警表示,刘女士等7人是通过某驴友论坛的一个旅游召集帖聚到一起的。“他们的领队姓向,他们都叫他‘大向’。”民警说,这支通过网络组成的驴友团共有38名团员,行程安排是穿越鸡冠山森林公园到达大邑境内的西岭雪山。
据悉,28日晚9点过,继续向西岭雪山进发的其余31名队员已到达目的地。
延伸阅读
游客频闯保护区 多次发生迷路和摔伤事故
王英说,就在刘女士遇险当天,还有另一支近30人的驴友队伍进入鸡冠山森林公园,“那支队伍是走水路往三江方向。”
据鸡冠山乡政府森林管护站站长刘勇介绍,在鞍子山自然保护区内,曾多次发生游客迷路和摔伤的事故。
2014年7月,有4个驴友没有经过保护区的允许,私自进入保护区徒步,结果迷路。
今年2月,记者实地探访鞍子河自然保护区时,同“巡山人”一起遭遇了30余名驴友强行进入核心区。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周红林在劝阻过程中,被几名青年男子用身体撞击,还差点摔下土坡。带头闯关的驴友在进山前对记者称,自己不是第一次进入鞍子河自然保护区,也曾穿过保护区到西岭雪山。
选稿编辑:陈梅
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5/03-30/71682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