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带动服务贸易创新“路路通” 家门口就能买到“一带一路”商品
重庆日报消息,12月27日,随着“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空港开业(以下简称空港交易中心),市民采购“一带一路”特色商品又多了一个好去处。
为提高市民生活品质,重庆保税港区特别打造“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用“保税+展示交易”的方式,把“一带一路”特色商品带到市民家门口。
“保税+展示交易”
让消费者受益企业省钱
重庆保税港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脱胎于重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于2014年在重庆保税港区水港功能区开业运行。
目前,位于水港功能区的“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水港交易中心)已引进德国、瑞士、波兰等20个国家特色商品馆,经营商品包括母婴用品、食品、服饰等5万个品类的进口商品。
谈到“保税+展示交易”,该负责人解释,“保税+展示交易”是指经海关注册登记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无须缴纳进口环节税费,仅通过提供担保的形式,就可以将进口商品运至特殊监管区域外,进行展示和销售的经营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展示的进口商品交易了才缴税,没有交易就暂时不用纳税。”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敬认为,这一模式不仅减少了企业资金占用压力,也方便企业让利消费者。
除空港、水港两店外
正在全市布局四大分销中心
重庆保税港区提供的数据显示,水港交易中心今年1-10月带动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05亿元,同比增长24%。
水港交易中心在发挥贸易功能的同时,还充分发挥窗口、旅游的功能作用,成为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内第一家4A级保税体验旅游景区和“一带一路”国家特色商旅文融合发展教育培训基地。目前,该中心正联合市文旅委、市外事办打造“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和保税港‘一带一路’之窗”,积极创建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此次开业的空港交易中心定位西部进口农产品集散分拨中心,面积约8000平方米,已引进企业30余家入驻,将与水港交易中心错位发展,进口来自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鲜、肉类、粮油、预包装食品等。
除了空港、水港两店外,重庆保税港区正在全市布局四大分销中心。
其中,重庆保税港区进口商品授权分销中心-仙女山店已于今年8月24日正式开业;重庆保税港区进口商品授权分销中心-黔江店目前已完成装修和备货,将在今年年底开门迎客;另外两个分销中心已完成选址,分别位于万盛经开区国能奥特莱斯和渝中区解放碑核心商圈,计划明年开业。
各类“保税+”业务红火
服务贸易创新呈现“路路通”
“保税+展示交易”只是重庆保税港区运营“保税+”,带动服务贸易创新众多道路中的一条。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重庆保税港区利用两江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互联互通等政策优势,创新发展出以“保税+展示交易”、“保税+跨境电商”、“保税+航空产业”、“保税+总部经济”、“保税+口岸物流”等“保税+”产业集群为特色的新兴服务贸易业态,并使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保税+跨境电商”方面,保税港区已引进全国前三强跨境电商企业阿里巴巴菜鸟、唯品会、考拉海购,带动形成中小跨境电商企业集群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保税+航空产业”方面,保税港区与重庆航空、春秋航空等基地航空公司合作探索飞机租赁业务,使重庆成为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率先开展飞机租赁的城市。
“保税+总部经济”方面,借鉴上海外高桥贸易便利化模式,吸引重点企业在港区设立区域总部,结合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今年新引入世界500强新加坡托克集团及百安居、安通控股、北大荒等区域总部,今年总部贸易预计实现进出口额130亿元。
“保税+口岸物流”方面,获批了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等7个海关指定监管场所,正推动首次进口药品资质尽快落地。目前已建成空港国际商贸物流园3.74平方公里,仓储投用面积约88万平方米。
各类“保税+”业务红火,带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助力保税港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2019年,保税港区预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超900亿元,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超1100亿元,约占全市五分之一。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陈钧 实习生 王天翊
原标题:“保税+”带动服务贸易创新“路路通”家门口就能买到“一带一路”商品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