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笼里的乡村振兴梦
新华网消息,追梦的年纪,年过五旬是否嫌晚?重庆璧山区健龙镇小河村的54岁农村妇女魏德惠给出了答案:不晚!从2012年从事肉兔养殖开始,她和丈夫在9年间从一名生活拮据的普通农户,一跃成为年收入10余万元的养殖大户,还带动了周边乡里乡亲走上了依靠养兔致富之路。
事情还要从9年前说起。2012年,魏德惠从外地辞职回家照顾患病的母亲,一家人仅靠丈夫寄回的1000来块钱维持生计,很是拮据。“我还记得那个时候娃儿说想吃鱼,但我身上连买一条鱼的钱都没有。就只好说,妹妹,你从你存钱罐里拿20块去买鱼,算妈妈借的以后还你要得不?这才给她做了一餐鱼。”谈起往事,魏德惠的眼角一度湿润。
“你以前就喜欢养兔,我们璧山人都爱吃兔,要不然你试试肉兔养殖吧?” 在彷徨之际,村干部的一席话让魏德惠重新找到了方向:“对,我本来就喜欢兔子,喜欢养小动物,何不把它当成谋生的事业来做?”
说干就干,为了省钱,魏德惠和丈夫一砖一瓦搭起了两间兔舍,打扫卫生、饲养加水、准备饲料,观察兔子粪便,一点都不敢马虎。到了繁殖期,为了近距离观察和照顾兔子,好几晚夫妻就轮流住在兔舍。期间,她还多次前往河南等地学习“充电”。靠着不断摸索和辛勤付出,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她不仅掌握了兔子的配种、繁殖、配料、防疫等知识,还总结了一整套“饲养经”。养兔规模也从最初的10只种兔,发展到100余只。2014年,她的兔舍出栏了3000多只肉兔,卖了2万余元。
在初试身手后,夫妻俩在账本里写下新计划:“扩大规模!”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她申请到5万元的扶贫贷款。科技员也上门为兔场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式、销售模式出谋划策。400平方米的高标准肉兔养殖场很快顺利建好,自动饮水、自动恒温,装上科学齐全的设备,走上规模化养殖道路,经济效益也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夫妻俩养兔收入达到了15万余元。
看到魏德惠养兔致了富,周边的乡亲也试着来问她:“嫂子,你能不能教教我怎样养兔子?”“好!”魏德惠爽快地答应了,并立即付诸实际——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建兔棚,如何挑选种兔,如何照顾幼兔。除了提供技术支持以外,她还为乡亲们的销售提供帮助,解决了乡亲们不会养和销售难的问题。
村民代克信正是其中的受益者。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他家中几乎没啥经济来源。得知他有养兔的想法,魏德惠从兔舍选出50只优良品种,送到他家中政府借给他使用的定制兔笼里。代克信在魏德惠细心指导下渐渐上了手,目前这一批肉兔已经被客户订完,大概可以收入3000多元。“我准备再从魏老师那儿买点兔种,努力多挣钱,早日脱贫。”看着兔笼里活蹦乱跳的兔子,代克信既有信心,又有干劲。
而在今年,魏德惠和乡亲们有了更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手里有点钱了,想的是如何把养兔场集中起来,大家一起建,一起养。我们想的是让村里所有想养兔,爱养兔,准备养兔的人,都‘拢’在一起,不仅互相之间有照应,在环保和销售上也会有更多好处。只要我们勤劳、守信、肯干,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做出成就,我们的乡村就一定会走向振兴。”谈起今后的规划,他们的眼中充满了信心。
养兔这么多年来,魏德惠已经从一开始的懵懂生涩,变为了熟练的“养兔专家”。新华网 彭博 摄
为了提高养殖技术,魏德惠以笔记的方式记录下养兔的心得。新华网 彭博 摄
魏德惠正在为幼兔换草。新华网 彭博 摄
现在魏德惠不仅自己养兔卖兔,还积极帮助周边养兔的农户联系销售渠道,让他们既能养好也不愁销路。新华网 彭博 摄
抱着即将出笼的肉兔,魏德惠两口子笑得合不拢嘴。新华网 彭博 摄
原标题:兔笼里的乡村振兴梦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