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奉节:“党建+”打造扶贫红色引擎(《重庆扶贫专报》第72期)
奉节县以“党建+”为载体,全面激活党建活力,以人才培养、组织建设为重点,深度融合产业发展、电子商务、执纪问责等,打造脱贫攻坚“红色引擎”,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脱贫奔小康的新路子。
一、“党建+人才”聚贤扶贫干部。一是结对派驻一批精兵强将。35名市管领导任乡镇指挥长,31个驻乡工作队、376支驻村工作队全脱产开展驻乡驻村工作,8834名干部每月进村入户开展结对帮扶。二是配齐配强一批村官村干。回引本地大中专毕业生到村挂职,配齐372名“挂职村官”。采取“找”“引”“派”相结合的方式,配齐配强376个村级班子。三是提拔贮备一批队长队员。将扶贫工作纳入干部提拔考核内容,优先提拔任用群众满意度高、工作突出的扶贫队长89人。建立县、乡、村扶贫干部人才储备信息库,储备后备干部174人。
二、“党建+强基”聚集扶贫服务。一是整顿松软弱散“带后进”。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整顿转化后进党组织47个,安排资金315万元,提档升级便民服务中心15个。围绕“三峡之巅·党员争先”品牌,探索建立党员定职责、积分管理、评星定级。二是强化模范引领“树标杆”。注重抓示范、抓典型,树榜样、树模范,以党建示范引领脱贫示范,集中打造“2乡6村”示范,各乡镇分别打造示范,实行双月评比排名,激发各基层组织“比学赶超”。三是规范乡村管理“树新风”。依托“新时代讲习所”,700余名县管领导开展回乡回访、讲政策讲变化、解民怨解难题活动。推行村(居)委员会+理事会+监委会“三会”自治,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建立群众自治协会,组织诚信家庭、孝心儿媳、星级文明户、新乡贤等评选,深化整治“无事酒”、“豪华墓”等陋习,培育良好乡风民俗。
三、“党建+产业”聚合扶贫资源。一是“企业党支部+基地+贫困户”。引导企业支部依托自身资源,建立产业基地助农增收。如重庆市汀来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采取“产前投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合同价回收”的方式,带动300余户贫困户种植香菇、大头菜等蔬菜,实现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二是“党小组+骨干产业+贫困户”。突出抓实主导产业,坚持将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创新利益链接方式。如奉节县铁佛脐橙种植股份合作社支部建立生产管理、技术指导、产业扶贫、产品营销4个党小组,带动6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200元。三是“党员+订单农业+贫困户”。鼓励48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在村创业,其中龙桥土家族乡瑞丰社区支书采取“订单农业”模式,带动120余户贫困户种植蔬菜户均增收3000元。
四、“党建+电商”聚焦扶贫创新。一是政府搭台,电商唱戏。实行县委书记、县长齐抓,乡镇党委书记主抓电商责任制,发展电子商务企业105家,各类网店1800余个,淘宝店C店1600余家,微商突破1万家。二是支部牵线,户企联姻。将电商作为党建考核重要内容,乡镇党委书记全面履行“第一责任”,村(社区)支部书记具体负责,引进培养电商人才,390个村(社区)全覆盖建立电商服务站点,其中竹园镇义和村开办“山里二娃子”网店,带动1200余户贫困户养殖生猪、加工腊肉,连续5年位居重庆地区同类目销售第一名。三是部门联动,示范打造。融资50亿元,实施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等工程,力争三年时间成功创建“网络扶贫示范县”。
五、“党建+执纪”聚力扶贫问责。一是“三大平台”,听民意解民难。中国奉节网、“家在奉节”APP和奉节手机台开设网络问政监督平台“民生之声”,开通便民服务监督热线电话,受理群众求助投诉、举报、咨询、建议,严格规定办理时限,倒逼问题解决。今年上半年,共收到群众问政事项2958件,已办结2211件,回访满意率达99.05%。二是“四种督察”,强问责抓落实。督察考核组、驻村管理组、执纪问责组协调联动,采取综合督察、业务督导、领导暗访、交叉检查(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22个重点职能部门和31个乡镇(街道)开展扶贫督察,每两个月开展“双月督战”排名,前五位授予流动红旗,后五位给予黄牌警告。三是“六个公开”,促公正助公平。探索推进“六个一”公开方式,通过一封公开信、一个公开栏、一份便民服务手册、一张监督举报卡、一套自办广播和一个微信群,全面公开基层事务、惠民政策等,扼住“小微权力”黑手,使群众办事有指南、民主监督有依据。
(根据奉节县扶贫办有关材料整理)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