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扈万泰: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
重庆日报消息,连日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围绕《建议》,我市“十四五”时期国土空间布局、新型城镇化、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等工作将如何开展?11月19日,重庆日报记者专访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扈万泰。
重庆日报:围绕《建议》,您有哪些认识和思考?
扈万泰:《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以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清晰擘画了“十四五”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纲领性文件。
全市规划自然资源系统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助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重庆日报:下一步,我市将如何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扈万泰:《建议》提出了关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重要部署,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最新战略要求,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编制实施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布局行动方案,发挥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具体来说,一是立足资源禀赋谋划新格局。按照“优势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区域重点保护”要求,规划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二是规划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基于全域自然资源本底,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三大水系生态涵养带和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四大山系生态屏障为主体,以平行山岭、次级河流、交通廊道为主脉,重要独立山体、大中型水库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地为补充,构建“三带四屏多廊多点”的总体生态安全格局,形成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
三是规划集约高效的产业空间。推动农业提质增效,规划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乡村振兴示范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加大力度承接东部转移产业,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产业,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和开放型经济空间供给,推进产业集群化、融合化、智能化发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四是规划宜居适度的城镇空间。坚持产城景融合,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街区,让景区成为城区的花园,城区成为景区的客厅。规划建设显山露水的多中心组团式中心城区,疏密有致的区县城,融入自然的精致小城镇,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强化城市高度、强度管控、眺望点和天际线控制,逐步形成宜居适度的城镇空间。
重庆日报:“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如何加强“一区两群”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
扈万泰:“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加快构建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我们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其中,主城都市区将围绕“强核提能级”做优中心城区,“扩容提品质”做强主城新区,构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形成“一核、一中心、四同城、四支点、四个桥头堡”的空间结构。着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引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都市区。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将突出“库区”“山区”特点,更加注重生态经济要素集成与协同,构建“一心、一廊、四片”的城镇空间格局,建设长江经济带三峡库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推动渝东北、川东北、鄂西、陕南等地区一体化发展。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将突出“山水”“民俗”特色,促进生态康养、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构建“一心、一堡、四点”的城镇空间格局,建设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促进渝东南、川南、湘西、黔北等地区融合发展。
此外,我们将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的规划理念,突出郊区新城和区县城规划布局、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统筹布局,全面完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增强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重庆日报:“十四五”时期,我市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扈万泰:《建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市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我们将从六个方面发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一是要守好山。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形成以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带、大巴山生态屏障区、武陵山生态屏障区、大娄山生态屏障区为重点的总体修复格局。持续推进中心城区“两江四岸”“四山”保护提升,推动广阳岛片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打造“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
二是要治好水。立足重庆水资源禀赋,构建由长江干流和嘉陵江、乌江、渠江、涪江等15条次级河流共同组成的流域生态廊道,加快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三是要育好林。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谋划启动“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有序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范围,开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试点,力争到2022年重庆市森林覆盖率达55%左右。
四是要管好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注重留白添绿,管护好田地资源,让田园、乡村、山水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是要净好湖。建立重要湖泊、水库、湿地保护名录,改善河湖连通性,修复长江沿线湖泊湿地生态功能。坚持以林养水、以水保湿,坚决不搞围湖造田、填湖造地、挖湖造景,使湖泊湿地成为靓丽明珠。
六是要护好草。重视保护宝贵的草场资源,推动大巴山、阴条岭、五里坡、金佛山等重要亚高山草甸区域生态保育工作;大力开展草地建设,加大草场退化修复力度,合理开发利用草场资源,充分释放草场的生态功能。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申晓佳
原标题: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专访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扈万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