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为融入朋友圈她频繁刷圈点赞感觉被捆绑
28岁的小西最近陷入了一场情感持久战,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好闺蜜小林。不知何时起,小林成了一位“点赞狂魔”,共同好友发的每一条朋友圈状态,都有小林点赞的“身影”,被好友们赞为“知心姐姐”。而不常点赞的小西则被形容为冷酷。
不想失去朋友,小西也紧跟小林的步伐,开始给好友们的每一条状态点赞和评论,将好友社交变成了一种任务。“我被这种情感捆绑了,好像不跟着点赞,就会失去朋友。”小西说,自己不喜欢泛泛点赞,但又不得不这样做。
闺蜜是朋友圈“点赞狂魔”
昨日,记者联系上小西,她今年28岁,在渝中区虎头岩一家公司担任会计。她告诉记者,闺蜜小林是“点赞狂魔”,共同好友的微博、微信、QQ状态都不会错过,总是第一时间送上赞赏的那个人。“她很迅速,等我看到朋友圈状态时,她往往已经率先点赞了。”
“一开始我觉得很暖,但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她的点赞有些泛滥,而且评论走进了一个怪圈,除了各种赞美之词,再无其他。”小西还展示了部分共同好友的朋友圈,记者注意到,好友们的每条朋友圈状态下,小林几乎都有点赞,而且还留有“好美”、“好棒”等各种赞赏性的评论。
记者辗转联系上小林,她说自己已把点赞当成一种习惯,感觉这是关心朋友的一种方式。
不常点赞被评价为“高冷”
“我和她则相反,看到有趣或者值得探讨的,我才会点赞、评论。”小西说,起初并未觉得自己和小林的点赞行为有什么高低之分,也不反感小林的做法,只是认为性格不同处事态度不同而已。
但一次聚会,朋友们说起相关话题,都一致称赞小林是“知心姐姐”,其点赞行为是体贴、关心人的表现,而小西则被朋友们评价为有点“高冷”,冷静之余显得又冷酷,好感度下降。
“朋友们的表现,说明他们真的很赞同,也很享受小林的点赞。”小西坦言,被拿来对比,自己内心有些不爽,但人是感性动物,肯定希望被关注、被关心,小林的行为正好给朋友们温暖,而自己不常点赞,可能让朋友们错以为不关心他们。
实时刷新被动频繁点赞
为了赢回朋友们的友情和信任,更好融入朋友圈子,小西只好频繁在好友们的朋友圈状态点赞、评论,甚至要实时刷新朋友圈,好抢在小林之前点赞,“像打仗抢占制高点一样”。
时间一久,小西觉得,跟随着小林的节奏,自己的点赞和评论行为变得像是任务,一点社交的兴趣都没有了。
“有时甚至没看完具体内容就点赞了,写下的评论也是说好话,都在走套路,不走心。”小西无奈地说,自己也不想被捆绑,但如果不捆绑,好像就会被贴上冷漠的标签,从而失去朋友们的友情和信任。
微调查
你如何看朋友圈点赞
陈小姐(九龙坡杨家坪 20岁 大学生):习惯性点赞总让人觉得这份赞赏来得很虚伪、廉价,对于无感的朋友圈状态,直接无视或者跳过就行啦,把赞留给少数让你有共鸣的,岂不更好。
涂先生(渝中区大坪 23岁 公司职员):并不是出自关心,现在的点赞就是已阅、已知道的意思啦。既然是朋友,那就很清楚对方性格、为人,还用得着跟着点赞维持友谊吗?
邓先生(渝中区解放碑 40岁 律师):点赞是一种态度的表达,一个人不可能喜欢别人发的所有东西,给所有好友的所有状态点赞,点赞就只会成为一种工具,而不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石先生(南岸海棠溪 28岁 自由职业者):别人的点赞是出于一种善意的关心,如果有一天,别人再也不给你点赞,你心里恐怕失落万分。同样的,朋友给朋友点赞,而你选择无视,肯定会被区别对待呀。
声音
灵活社交
避免过度“点赞”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陈志林:人际交往中,保持固有的社交模式是好,但是别忽略了人是社交动物,在社交丛林里要采取灵活的社交模式,学会跟圈友适度互动。当下,大众工作生活压力大,现实社交匮乏,每个个体都希望被关注。虽然“点赞”是脱离了文字并被设计为表达赞同与喜爱的网络符码,这一行为没有实质意义,但朋友圈随手一赞,去迎合别人,的确能够引起别人的好感,让其觉得很有存在感,而点赞的人也能收获一些人际关系。不过,也要避免“点赞”被过度使用,从而沦为一种“毫无意义的沟通”,真正的朋友还是要多线下沟通。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朱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