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最美退役军人丨蒋诚:伤疤是他最美的“军功章”
人物介绍>
蒋诚,男,1928年12月出生,现年92岁,合川区隆兴镇玉河村人。 参加上甘岭战役,击毁敌机枪1架,击落敌飞机一架,荣获一等功,回国营建工作,荣获三等功。他深藏功名36载,从不居功自傲,埋头苦干,在蚕桑领域做出一番事业,并举债为村民修路,坚持不为国家添麻烦,诠释了一名退役老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品格。
人物标签>
他很平凡,他是众多入朝作战志愿兵群体中的一员;但他又不平凡,他在保卫阵地阻击敌人中英勇杀敌,展现出了一名中国军人甘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朴实无华、不为国家添负担是他一生的写照。
每天傍晚,92岁的蒋诚会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他说,早几年自己还订阅了《参考消息》和《环球日报》,但现在眼睛不行了。作为老党员,蒋诚没向任何一级组织透露过自己的战斗功绩,也没找任何一级组织提出哪怕是正常安排工作的请求,一家人过着清贫的生活。
上甘岭战役中留下的伤疤
10月28日上午,天气有些阴冷,在合川区某小区的广场上,蒋诚在女儿的陪伴下,推着轮椅走出了居民楼。老人头顶的绿色军旅帽子上,有一颗红艳的五角星。因为右腹的旧伤,老人现在走路、上厕所都会很疼,但他从不愿意和人谈起这些。“淡泊名利”是这位92岁老人一辈子的人生态度。
生于1928年12月的蒋诚,整个青少年时期都是在战火与动荡中度过。年轻时候的他身材高大,接近1.8米的个子,是个大帅哥,也是个当兵的好料。1949年12月,在解放成都的隆隆炮声中他加入解放军。1951年1月,所在部队编入志愿军第12军建制,3月由长甸河口入朝参战,时年23岁的蒋诚也被提拔为机炮连副班长。
1951年4月22日至1951年11月,其所在的12军先后参与第五次战役、金城防御作战等大小战斗400余次,并重创土耳其旅。“就是不停打、打、打,要消灭所有敌人。”从蒋诚后来勉强可辨的话语里不难发现,“消灭所有的敌人”贯穿了他所有的朝鲜战场记忆。
1952年11月8日,迎来了蒋诚永生难忘的上甘岭战役。彼时,在上甘岭负责第一阶段战斗的志愿军第15军45师,已在短短半个月的血战中拼光了5600余人。蒋诚与战友,就是在如此残酷的战况下冲上火线。12军战史清楚的记载,1952年11月8日,蒋诚所在的92团到达上甘岭,旋即被上级要求3天准备,11日发动反击。彼时,上甘岭537.7高地已陷入最危险境地,该高地4个连日血战之后,仅剩24人退守七号坑道,并且连续11天断水断粮。92团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站上了朝鲜战场最危险的火线。就是在这场事关朝鲜战局走向的残酷血战中,蒋诚创下奇功。
蒋诚以重机枪击毁敌重机枪一挺,并用机枪击落敌机一架,压制了敌火力点,封锁了敌运输道路,身负重伤还不愿下火线,配合步兵完成了任务,对战斗胜利起了重大作用。蒋诚个人也身负重伤,其右腹部肠子被炸出体外,至今还有一道6厘米深凹进去的伤疤。无从猜度蒋诚在腹部出现开放性伤口,肠子都流出来的情况下,是以怎样的悍勇把肠子塞进体内,又是以怎样的坚毅,裹伤再战。
此役毕,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给予蒋诚同志记一等功,通令嘉奖。
1954年,蒋诚随部归国。浙江省《江山市志》记载,回国后的31师驻地正是江山市。因各部队营房紧缺,1954年,华东军区指示全区所属部队尽快着手兴建各自营房。蒋诚就参加了浙江省华东军区江山市营房建设。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建设中,蒋诚再立新功。“班长、党员蒋诚同志是上甘岭战役中的功臣,他在这次营建任务中,保持和发扬了过去的荣誉,表现吃苦耐劳,肯钻研技术,对工作负责,真正起到了一个班长的作用。”这是当年组织上对蒋诚的总体评价。蒋诚再获三等功。
隐姓埋名不为国家添麻烦
1955月,蒋诚复员退伍回乡,退伍时带回家乡的只有5样物品:便衣一套、鞋袜各一双、毛巾一条、肥皂一条、布票16尺。回到家乡,这个在血火战场上悍勇无比的英雄,重新成为了一个普通农民,闲暇时参与修建铁路等工作。
1958年至1963年,蒋诚参加湘渝铁路江津白沙珞璜段的建设,时任中队长,获西南铁路建设纪念章一枚。
1964年蒋诚又回到家乡,在合川铜溪、官渡、隆兴乡从事半脱产蚕桑技术工作至1989年,1989年1月3日在合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退休。工作四十余年,二十五年属于半脱产,做着普通的工作,他把功名埋在心中,从不居功自傲,也不向他人提到自己骄人的功绩。在乡亲和家人的眼中,蒋诚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居,与他人没有两样。
“打了那么多仗,我那么多战友死了、残了,我还活着,就觉得已经非常幸福。”他说。
在儿子蒋明辉的记忆中,父亲总是像山一般沉默,没有任何人想到,他曾是共和国一等功臣。
那一张尘封了36年的喜报
1988年,蒋诚毫无征兆的迎来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一份阴差阳错尘封了36年的《革命军人立功喜报》。
那一年,原合川师范学校校长王爵英负责修撰《合川县志》,查找档案资料时发现一份《革命军人立功喜报》,喜报记载了蒋诚立一等功的事迹,但“备考”一栏,却注明“由八区退回,查无此人”。王爵英曾为蒋诚弟弟蒋启鹏的老师,发现喜报后,当即觉察喜报和蒋诚这两者有一定关联,此事恐怕另有隐情。此事随后得到各方验证,埋首乡野的蒋诚正是当年在朝鲜战场立下奇功的一等功臣。
原来,1953年喜报的投送地址籍贯处填写为“四川省合川县四区兴隆乡南亚村”,误将“隆兴乡”写成了“兴隆乡”,导致喜报未送达本人而存入档案,致使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司令部1953年颁发的立功喜报搁置合川县档案馆直到1988年才被发现,尘封了36年。
期间,蒋诚虽然家庭生活条件困难,但其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曾经上甘岭战役的一等功臣,就这样以最朴实的方式,安心务农,静静劳作。
第二件事就是解决了蒋诚的全面职工待遇。喜报档案发现后,他迎来了一份由当时合川县政府签发的《关于蒋诚同志收回县蚕桑站为工人享受全民职工待遇的通知》,同意蒋诚同志从1988年9月起,为蚕桑站正式工人,按全民职工对待,工资定为80元。
1989年1月3日,蒋诚正式从蚕桑站上退休,退休后按规定给予享受了特殊贡献的待遇。从1952年上甘岭战役立下一等功,到1988年“落实政策”成为“全民职工”,时间流淌了整整36年。也在此后,大家才知道蒋诚,原来他们身边还藏着这样一位功臣。
1989年,喜报送到时,子女就以为父亲要找国家帮几姊妹转成城市户口,以便都能够去参加工作。蒋诚却说国家还穷,我们不能给国家增负担,他没有因为一等功为任何孩子向国家提出要求。
蒋诚现与老伴陈明秀两人一起生活,有子女五人,除蒋明辉自己当年因为招工拥有城市户口外,其余儿女至今仍是农村户口,后来退伍回乡的大哥蒋仁君也没有因为蒋诚有功“得到好处”。
蒋诚在生活中最常提的三句话就是“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不给国家添麻烦”。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谭遥 摄影 任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