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138号建议的协办意见

14.03.2016  11:09

渝农复〔2016〕13号

 

 

市环保局:

现提出《关于加大“长寿湖-龙溪河”水环境整治力度的建议》(第0138号建议)的协办意见,供你们答复代表时参考。

龙溪河为长江左岸一级支流,长寿湖为长寿区重要的饮用水源,80%的水量来源于龙溪河。“长寿湖-龙溪河”流域范围涉及长寿、梁平、垫江等区县共49个乡镇、街道,面积约2966平方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考察重庆时也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长江的一级支流,加强其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责任重大。接下来,我委将按照源头控制、过程监测、末端治理的原则,在全市水体与河流生态环境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继续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控,促进水环境改善。

一是优化畜禽养殖发展布局,从源头控制污染。 严格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实行养殖总量控制,控制“长寿湖-龙溪河”流域畜禽粪便污染。同时继续开展规模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创建活动,对现有的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重点完善雨污分流、干稀分离、沼气池等粪污处理设施,在规模养殖场中建设焚尸炉、化粪池、生物发酵等无害化处理设施。到2017年年底,指导相关区县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

二是继续对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开展定点监测。 目前全市已建立了22个农业面源污染国控监测点,其中地表径流监测点10个、淋溶监测点1个、地膜监测点10个、生猪监测点1个。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日常监测,加大对检测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农田面源污染排放通量以及种植业流失系数进行模拟计算,进一步掌握我市农村生活、农药化肥施用、畜禽粪污等污染源产生和排放情况,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继续开展生态农业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从2009年起,在全市开展了以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三清”为主的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示范建设120多个村,覆盖4000多户,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环境成效显著。2014年开始,我们启动了生态农业试点村建设,以建设生态田园、推行生态耕制、发展生态产品、培育生态文化、扮靓生态家园;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生态拦截技术、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生产台账管理机制和农田污染监控机制等“五四三”为主要内容,探索当地农业生态化转型,通过该项目实施,促进当地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

四是继续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农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将继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制定农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配方,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田,并优化氮、磷、钾配比,调整化肥使用结构,减少盲目施肥行为。

五是开展渔业水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坚决禁止境内河段投饵施肥养鱼,对境内投饵施肥养鱼要坚决取缔。大力实施大力实施鱼菜共生综合种养工程,在池塘水面种植蔬菜、瓜果、花卉等喜水植物,消纳减控池塘废弃营养物,生产绿色蔬菜(果),既可充分利用水域资源,又可实现水质净化,促进渔民增收。大力开展增殖放流,既消纳水域中氮磷和有机质,净化水质,又促进受损的渔业资源得到逐步恢复,推进流域水环境好转。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2016年3月8日

 

(联系人:张春媚,联系电话:89133114,邮编:401121)

 

 

 

公开标志:主动公开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3月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