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病逝女作家冷冻遗体 等50年后“起死回生”
杜虹(左)和女儿在深圳蛇口留下的照片。 图片来自网络
2015年5月30日下午5时许,61岁的胰腺癌患者杜虹躺在病床上,已进入弥留阶段。
隔壁房间,两名来自美国的外科医生已经等待了8个小时,他们从5月19日开始就在为这一刻待命了。
下午5时40分,杜虹平静地离开了人世。经过长达数小时的操作,杜虹的遗体在冷冻状态下被送到位于美国洛杉矶的Alcor总部(全球最大的冷冻人体研究机构之一)。遗体头部将被分离保存在-196℃的液氮环境特殊容器中。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工作人员将按期添加液氮,保证杜虹的头部长期保存。按Alcor科学家的乐观估计,50年后的科学技术也许就能让杜虹解冻头部、再造身体,也就是——复活。
杜虹是重庆市知名儿童文学作家。2013年底,她到医院做过一次全面体检,报告显示一切正常。然而仅10个月后,去年10月她因胃痛再到重庆本地一家医院检查,却发现“胰腺占位”。
“胰腺癌三期,去更好的医院看看有没有手术的可能吧。”医生最后这样说。杜虹的女儿张思遥悄悄地上网查询,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会以极快速度夺走生命。
此后,张思遥陪母亲走遍了北京最好的医院,得到的回答基本一致:肿瘤包住了主要血管,杜虹的情况并不适合手术。仅有的一家表示可以试一试的医院,连1%的成功率也不敢保证。
最终,杜虹放弃了手术,选择了放化疗。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初,杜虹的病情还算稳定,平时有空还能在家练练书法,和女儿一起逛逛花市。
3月中旬,杜虹的状况急转直下,检查显示到了终末期。张思遥为此常常偷偷地哭,“反而母亲比我淡定了许多。”张思遥说,治疗期间,网上一则新闻引起了母亲的兴趣:一对泰国夫妇因无法挽救患脑瘤的女儿,把女儿送到美国一科研机构冷冻,期望未来科学发达时再将女儿解冻治疗。
“母亲当时曾半开玩笑地说,我也把身体冷冻起来吧。”
中国冷冻身体第一人
母亲当时也许只是开了个玩笑,但女儿不这么想。今年5月初,张思遥郑重其事地把帮母亲冷冻身体的想法告诉了丈夫鲁辰。
“我当时听到妻子说的话,真是惊呆了。”鲁辰说,出于安抚妻子的情绪,他决定尝试一下,通过几名网络志愿者以及在美国的同学,他辗转联系到了美国一个专门从事人体冷冻研究的科研机构——Alcor。
“联系了几次,我们认为,对方给我们的信息是可信的。”鲁辰说。
“人的死亡并非瞬间完成。”中国农业科学院动物基因工程在读博士魏景亮,是帮助鲁辰夫妇的志愿者之一。
魏景亮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从生物学原理上说,在医生宣布患者死亡的第一时间,用科学手段让患者进入“医学稳定”状态,随后再采取一系列方法进行冷冻保存,可以最大限度让人体在有限受损的状态下进入冷冻状态。
魏景亮称,据他了解,杜虹目前是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全国首例参与人体冷冻保存以期望“复活”的案例。即使在亚洲,也仅有今年2月份媒体报道的泰国小女孩冷冻头部的案例,杜虹应属于亚洲第二例。
三体编审演绎《三体》情景
“我们从Alcor了解到的情况是,全身冷冻需要200万元人民币,只冷冻头部的话,需要75万元人民币。”鲁辰说,经过反复考虑,他们认为冷冻头部的方案比较合适。
只冷冻头部,母亲会同意吗?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杜虹表示愿意。
除了作家、诗人外,杜虹还有一个不被大多数人知晓的身份——她是前不久获得雨果奖的大热科幻小说《三体》的编审之一。在小说中,有一个叫云天明的角色,取出大脑后通过冷冻技术保存,最终通过三体人的克隆技术成功复活。
“妈妈说,50年后能否有效是未知数,但她不介意用自己的遗体做实验,新兴科技总要有人尝试。”鲁辰说,因为母亲节俭,所以他们隐瞒了花费金额。
随后,张思遥卖掉了在北京20多平方米的一套房子,加上杜虹的积蓄,凑齐了所需的75万元费用,和Alcor签了协定。
在《三体》中,对于云天明的大脑被冷冻技术保存后的场景是这样描述的:“在他们正中有一个工作台,上面放着个一米左右高的不锈钢圆柱形绝热容器,刚刚密封,从容器中涌出的超低温液氦产生的白雾还没有消散,由于低温,那些雾紧贴着容器的外壁缓缓流下,流过工作台的表面,像微型瀑布般淌下,在地板上方消失了。白雾中的容器看上去似乎不像是尘世中的东西。”
如今,杜虹的遗体已在美国洛杉矶完成了冷冻。张思遥与丈夫鲁辰期间已前往美国进行了探视。根据美方机构工作人员介绍,杜虹遗体的处理十分成功,在受损很小的情况下,已通过液氮保存在零下196℃的环境中。
至少从封存技术来看,杜虹享受的待遇跟云天明惊人的相似。
“妈妈,我们未来见”
杜虹在人世的最后一天,张思遥说,妈妈你知道吗,如果计划成功了,也许我们相见时你比我还年轻,也许要你来照顾我。杜虹回答:“那好好哦。”而她的最后一句话,是对着女儿说:“我想抱下你。”
5月30日下午,61岁的杜虹去世,张思遥在朋友圈中写道:“公元2015年5月30日,17点40分。妈妈,我们未来见。”
冷冻遗体流程
注射抗凝剂
2015年5月30日下午5时40分,杜虹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两名美国医生第一时间向杜虹体内注射了抗凝剂、抗菌药物、抗血栓药物,防止血液凝固,并用特制设备按压心脏,保证血液继续循环。
转移遗体
随后,杜虹的遗体被放入装有冰块的木质棺材中,迅速转移到手术地点,耗时约1小时。
手术灌流
接下来是灌流,由于人体细胞中含有大量水分,冷冻过程中水分凝固会形成冰晶,极易刺破细胞,造成巨大伤害,所以冷冻技术的要点是使用冰点更低、不容易结晶的保护液代替水分,达到脱水的效果。
美国医生首先用稀释过的保护液,逐步替换遗体中残留的血液。随后,使用仪器打开遗体颈部的总动脉和总静脉,形成一个液体输入的回路,输入保护液,随后开始重头戏——替换头部残留的血液。
替换过程比较漫长,医生会逐步加大保护液的浓度,从动脉输进头部。当人体内保护液浓度达到遗体保存要求后,继续监测静脉输出液体中保护液的浓度,当输出液体的保护液浓度与输入浓度一致时,表示头部水分已完全被替代。
灌流超过4个小时,整个过程需要在冷冻低温接近0摄氏度的情况下完成。此后需要将遗体进一步降温。工作人员使用-60℃的干冰对遗体逐步降温,最终将遗体保存在一个-40℃左右的冰棺当中。至此,遗体冷冻的初步流程完成。
持久冷冻
接下来,杜虹的遗体在冷冻状态下被送到美国洛杉矶的Alcor总部(全球最大的冷冻人体研究机构之一)。遗体头部将被分离保存在-196℃的液氮环境特殊容器中。
(深圳晚报综合重庆晚报报道)
《三体》这样描述云天明大脑被冰冻保存后的场景:“在他们正中有一个工作台,上面放着个一米左右高的不锈钢圆柱形绝热容器,刚刚密封,从容器中涌出的超低温液氦产生的白雾还没有消散,由于低温,那些雾紧贴着容器的外壁缓缓流下,流过工作台的表面,像微型瀑布般淌下,在地板上方消失了。白雾中的容器看上去似乎不像是尘世中的东西。”
至少从封存技术来看,杜虹享受的待遇跟云天明惊人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