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现代制造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校
新华网长沙11月7日电 (郭亚丽)2015年教育部启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在行动计划即将收官之际,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两个计划的实施情况及职业教育的未来走向予以介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介绍,当前,职业教育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能力不断增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王继平表示,全国教育大会开辟了职业教育的新阶段。下一步,还将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及启动实施“1+X”证书制度改革。“既不能普教化,也不能技能化,我们要育训结合。”
职教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格局 制造业十大重点产业相关专业新增专业点1253个
据了解,《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实施成效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重点项目有引领。以优质学校、骨干专业等重点项目为引领,推进任务(项目)整体落实。全国共启动建设优质学校456所、骨干专业3815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193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727个。二是主要任务有亮点。合力打造双师团队,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660个,促进了高职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向交流合作。探索与我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351项国际合作,学历教育学生近6000人、培训超10万人次。
三是类型特色有彰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发展格局。制造业十大重点产业相关专业新增专业点1253个,年度招生43万人。全国建设职教集团1400余个,近3万家企业参与。分批布局了55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1480多个专业点,9万余名学生学徒直接受益。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56个行指委发布了60个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强化行业指导已成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机制。四是短板环节有补齐。高职生均拨款制度进一步落实,全国平均水平已达到1.2万元。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等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相继发布,为依法治教、规范办学提供了依据。五是改革成果制度化。探索符合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评价选拔模式,高职分类考试招生连续三年超过招生人数的一半,成为主渠道。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本建立 92.7%的企业表示合作学校毕业生符合岗位要求
据介绍,《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立足于解决问题、回应关切,设计推进了6大行动和20项活动,既强调规范,又注重活力,提升了职业院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
在招生管理方面,通过诚信招生承诺、推行阳光招生、学校主要领导和招生工作相关人员签订责任书、开展招生规范管理专项检查等举措,虚假宣传、有偿招生等现象得到遏制。学籍管理方面,通过专项治理,各地全面落实学籍电子注册和管理制度,学籍信息准确性有较大程度提高,虚假学籍、重复注册现象大幅杜绝。
教学标准落地方面,各地严格执行《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开展专业教学标准执行情况检查。课程开设与教学实施随意变动等现象基本杜绝。实习管理方面,深入开展实习管理专项治理活动,坚持监督检查和力行立改,清查了一批违规实习情况,及时进行了整改,实习乱象得到较大遏制。
校园安全方面,99%以上的职业院校建立了安全制度,90%以上的职业院校建立了专门负责安全的部门,近90%师生表示学校安防系统很好或较好,对校园安全环境表示认同。财务管理方面,各地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学校内部控制机制,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学生资助工作能够做到规范管理、精准资助。
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加强对本地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的审核。调查显示,85.6%的学校建立了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构,92.7%的企业表示,合作学校的毕业生符合企业的岗位要求。年度质量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制度基本健全,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制度初步建立。2017年,各地各中等职业学校共发布2016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2004份,2018年在各地各校编制质量报告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中职质量年度报告撰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