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重庆这样干
近日,万盛经开区青年镇毛里村小坪社,贫困户邵友伦家的危房改造正加紧施工。特约摄影 曹永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时要求,统一思想,抓好落实,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要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全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如何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中发挥积极作用?如何在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中增强市民获得感?近日,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书记、主任乔明佳。
消除30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
重庆日报:“住房安全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请问市住房城乡建委如何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任务,推进我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乔明佳:党中央部署脱贫攻坚任务以来,市住房城乡建委紧扣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保障”目标开展工作,全市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得到了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组的肯定性评价。2018年,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开工4.9万户,竣工4.34万户,分别占年度计划的163.66%、144.66%,被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列为2018年农村危房改造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省(区、市)。
当前,我市住房安全保障还存在一些攻坚任务,今年4月,扶贫部门会同我们开展了新一轮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调查,通过大数据信息比对显示,全市动态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3076户,其中C级危房743户、D级危房2333户,剩下的都是坚中之坚的“硬骨头”。
为确保按期完成3076户危房改造任务,市住房城乡建委将多管齐下:
一是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2019年底消除剩余的30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对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任务的30个区县实行分类指导。
二是严格执行现行政策标准,对建档立卡贫困户C级危房进行修缮加固、D级危房视情况拆除重建或修缮加固,全面消除住房安全隐患,满足基本居住功能及通风、透气、采光等基本要求,确保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住上结构安全、功能完善的“放心房”。
三是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常态化监测机制,主动与扶贫、民政、发改等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做到部门计划协调、信息共享、成果互认。密切跟踪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情况,发现一户及时改造一户。
四是充分发挥住建部门在建筑管理、技术支撑、人员培训等方面优势,进一步完善标准规范,开展工匠培训,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全面推广“政策明白卡”,严格执行“获批对象函告”和补助资金“一卡通”制度,确保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以“工匠精神”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
重庆日报:城市提升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市住房城乡建委将如何高品质推进这项工作?
乔明佳:今年,市住房城乡建委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工作理念,围绕群众关注的民生实事,以“工匠精神”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统筹推进9个工作板块、21个重点专项、78个重点子项工作任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重点工作有以下方面:
一是以“两江四岸”为主轴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按照“生态优先、民生优先、品质优先”的要求,全力推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行动。按照“点上突破、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带动性项目,力争今年底前推动109公里岸线关键节点全面开工,长滨路朝天门九码头至储奇门段、九龙外滩消落区试验段、江北嘴江滩公园等部分重要节点初具形象。
二是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以轨道交通串联城市重要节点和各大功能组团,引导产业布局,保障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在建和新开工线路提速,加快推进五号线一期南段、5A线等208公里在建线路,今年将力争环线西南半环、尖璧段共18公里线路建成通车。
三是加快推进主城区路桥隧建设。加快418公里次支路网、51公里未贯通道路建设,提速曾家岩、红岩村等7座跨江大桥和歇马、龙兴、土主等3座大型隧道建设,建成投用龙洲湾隧道、寸滩大桥南引道等项目。系统规划主城区“山城步道”60条、1207公里建设,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新建及提档升级沧白路天桥、腾黄路天桥等30座人行过街设施,启动东水门大桥垂直升降梯建设。还将会同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加大公交设施和公交优先道建设,以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为重点,升级打造“大数据+交通拥堵治理”体系,稳步推进交通需求管理,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
以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动产业转型
重庆日报: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城市提升,都离不开新发展理念、新科技新技术的支撑。市住房城乡建委如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全市建筑业健康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乔明佳:全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将把大数据智能化作为推动行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突破口,以实施“智能建造、智能制造、智能运维、智能管理”为统领,实现住房城乡建设全过程、各环节的数字化应用,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引领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推动项目实施、产业培育方面,将把装配式建筑实施要求纳入土地出让条件,进一步提高社会投资项目实施装配式建筑的比例,2019年实施不少于300万平方米的装配式建筑。引导本地建筑、建材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具备设计、施工总承包能力的建筑产业现代化企业,支持申报3—5个国家级示范基地。
推进行业大数据智能化体系建设方面,我市将实现设计施工、生产制造、运行维护、管理服务全过程的数字化关联。加快实施智慧工地、智慧小区、智慧建材、智慧管网、智慧海绵城市等专项应用,覆盖全委所有业务领域。发布大数据智能化产品应用目录,促进大数据智能化在各环节的融合应用。
推进智能化与装配式建筑融合发展方面,我市将建立装配式项目管理平台和部品部件信息数据库,推广移动扫描技术、智能感应设备、多维条码、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实现构部件进场信息智能管理和模拟装配,建立全过程质量信息记录及追溯制度。
深化科技创新方面,将依托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院推进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搭建高端人才集聚平台,成立2至3个院士工作站;还将深入推进与市科技局的战略合作,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此外,我市将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探索建立工人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的管理机制,推动建立装配式建筑工人市场化培训机制等。
龙洲湾隧道9月投用
本报讯 (记者 廖雪梅)6月21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委了解到,龙洲湾隧道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96%,预计9月底全线通车,这将是主城区第一个投入运营的桥隧PPP项目。
龙洲湾隧道项目2015年开工,起于巴南区教育大道,自西向东,下穿渝南大道,穿越铜锣山,上跨渝黔高速,止于南彭物流基地东城大道,全长8.06公里,包含龙洲湾1号、2号、3号隧道以及5座立交、一座桥梁和一座下穿道,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双向六车道。
龙洲湾隧道通车后,市民开车从巴南区龙洲湾到南彭物流基地将由原来的30分钟缩短为10分钟。此外,它将打通环樵坪山区域与龙洲湾滨江片区的交通大动脉,成为南岸茶园新区、巴南南彭公路物流基地与江津工业园区、高新区西区的重要快速连接道,促进重庆西南片区经济融合发展。
记者手记》》
把“工匠精神”贯穿于城乡建设的方方面面
廖雪梅
当前,我市处于城市建设的新发展阶段。要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贯穿于城乡建设的方方面面,让每一个设计、每一个环节都有精品意识,才能提升城市的颜值、气质,切实增强市民的获得感。
对于建设领域来说,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树立精益求精的质量观和一丝不苟的责任心,并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想方设法提高建筑产品的品质和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近年来,我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全力推进农村建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将“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面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调动市民广泛参与;高质量推进“山城步道”建设,为市民绿色出行创造条件……诸多举措,都是该委打造精品工程、提升市民获得感的具体体现。
只要各方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城乡建设的各个环节,重庆的城市品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多市民将从城乡高质量发展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