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重庆做了些啥
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来自130多个国家的各界贵宾将出席论坛,热议“一带一路”的成果与机遇。
3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这其中,咱们重庆做了哪些贡献?
开启渝新欧
成就“大动脉”
渝新欧首开中欧班列先河,将重庆与沿途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波兰和德国等国家紧密相连,成为服务“一带一路”的大动脉之一。
今年3月底,中欧班列数据交换和监管互认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如今中欧班列共有19条,渝新欧作为开创者,提供了大量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也是目前中欧班列中开行数量最多、服务质量最好、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最大的。可以说,渝新欧已成为中欧班列的代表和重要品牌。
近年来,渝新欧获得了沿线各国的好评。像阿富汗、匈牙利等国家,都希望渝新欧能够增开到该国的路线。随着渝新欧辐射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向其抛来橄榄枝。
据统计,今年2月,渝新欧成为第一个累计开行达到1000列的中欧班列。今年一季度,渝新欧的开行速度、数量进一步提高,运行时间平均在11天左右,开行144班(去程82班、回程62班),同比增长112%,取得了2017年的开门红。
打造内河最大港口
果园港成经济地标
中国内河最大港口重庆果园港,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的经济地标。站在码头极目远望:向西,一船船货物从这里卸下后直接装上火车,搭乘渝新欧可直达欧洲各国;向东,从内陆集中而来的货物,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商品,从这里进入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
2016年1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这里,提出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要求,指明了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战略定位。
一年多来,果园港进港铁路专用线已全面开通,实现了渝新欧与长江黄金水道的无缝衔接。目前,果园港作为我国内河规模最大的铁、水、公联运枢纽港,借助进港铁路专线,辐射和集聚功能开始显现:已开通上海—果园—南充、果园—攀枝花、果园—西昌、果园—西安、果园—青海、果园—陕西等水水中转和水铁联运10多条运输线路,成为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广西等周边地区外贸货物的中转港。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果园港“前港后园”和“水铁联运”功能基本形成,水水中转、水铁联运量分别增长22%和90%。
机场大“扩容”
国际航线多
前不久,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完成竣工验收,预计7月投用。同步建设的机场第三跑道全长3800米,比现有第二跑道长200米。多出这200米后,就可以起降目前全球最大的飞机空客380。
截至目前,重庆机场共开通国内外航线258条。其中,国际航线60条,国际客运航点覆盖伦敦、罗马、赫尔辛基、旧金山、洛杉矶、悉尼、奥克兰、东京等城市,国际货运航线航点覆盖了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莫斯科、芝加哥、洛杉矶、香港、台北、首尔、阿拉木图等城市,初步形成覆盖全球的国际航线网络。此外,今年,重庆还将开通至纽约、墨尔本等国际航线。
密集的航线作支撑,重庆机场的旅客吞吐量10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去年,重庆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3588.9万人次。
“十三五”期间,重庆机场将进一步加快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通过优化枢纽结构,注重航线网络国际化,提高机场的通航连接性和航班便捷性,提升枢纽运行效率,助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中新示范项目收获多
编织互联互通大网
2015年11月,中新双方在新加坡签署了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协议,这是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
与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不同,重庆的中新示范项目要织就的是一张互联互通的大网,通过中新的互联互通,促进中国西部与东部的互联互通,进一步促进欧亚地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
目前,中新双方共签约4批、70多个重点项目,累计金额达160多亿美元,被确立为重点推进的金融服务、航空、交通物流、信息通信四大领域,都有重大收获。
如金融领域,推动多样化跨境融资通道和多类型跨境融资结算平台建立,中新互联互通投资基金等多领域股权投资基金实现初步布局;在交通物流领域,推动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项目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开通了“渝(重庆)桂(广西)新(新加坡)”铁海联运试运行班列;在航空领域,推动“重庆—新加坡”航线加密,以及机场商业合作等项目,都将有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贸易更通畅
平台更有力
“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后,重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通畅度进一步提升。
以2016年为例,重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81亿美元,排名为全国第11位,领先西部地区。其中出口贸易额为109.2亿美元,排名为全国第13位;进口贸易额71.7亿美元,排名为全国第11位。
“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投资也快速增长。去年全年,重庆共组织300多家服务贸易企业,赴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服务贸易招商和市场拓展,全年国际服务外包执行额达到20.5亿美元。
与此同时,重庆还致力于打造“一带一路”经贸交流合作平台,如成功举办第十九届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共有1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展,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以色列、马来西亚均为首次来渝参展。
“五个决不能”
守护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我国致力于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一带一路”合作,分享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最新理念、技术和实践。
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和国家发展全局。为此,重庆提出了“五个决不能”,即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能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所谓“金山银山”;决不能以影响未来发展为代价谋取眼前利益;决不能以破坏人与自然关系为代价获得表面繁荣;决不能对突出问题束手无策、无所作为,对苗头性问题疏忽大意、无动于衷。
2016年以来,重庆一方面实施差异化产业“禁投清单”和环保负面清单,另一方面全面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和污染治理。长江、嘉陵江、乌江沿线全面禁止新建、扩建排放重金属、剧毒物质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工业项目;一般工业企业和园区摆放,也将设定距江5到20公里的“安全距离”。同时强化治理、严格监管,率先在西部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城市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9%,累计淘汰和关闭企业256家。
目前,通过加快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三峡库区植被恢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重庆长江沿线森林覆盖率提升到49%,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稳定。
重庆日报记者 陈钧
原标题: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重庆做了些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