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再添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6月3日上午,重庆市气象学会代表中国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学会在北碚区朝阳小学开展的“做校园主人,当环保先锋”—— 2015世界环境日活动启动仪式上,授予该校“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校园气象站” 荣誉称号。
朝阳小学是一所历史名校,创建于1866年,现在共有4个校区,其中建成校园气象站的校区占地约300亩。该校一直坚持科技办学的理念,重视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引导。2013年,该校与北碚区气象局合作,在其南校区建成了校园气象站,采用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并行的办法,自动观测数据并入全市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参加全国共享,人工观测主要侧重科普与教学,培养学生气象兴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从小引领他们对观云测天的深切向往。校园气象站建成后,学校和气象局双方加强互动,气象局一方面从专业上加强对学校师资的培训,建立起日常观测业务机制,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科普力度,不定期对学校师生开展气象知识科普教育,拓展学校师生气象知识面,提升师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兴趣。学校方面则积极配合气象局开展工作,制定观测制度,明确工作任务,一丝不苟地抓好了校园气象站的建设和培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2014年,经重庆市气象局推荐,中国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学会批准,朝阳小学被命名为“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校园气象站”。
在授牌仪式上,重庆市气象学会专职副秘书长向鸣和北碚区气象局副局长陈湘向朝阳小学校长陈维礼授牌。这也是北碚区第二所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校园气象站。
北碚区校园气象科普有着悠久的历史。北碚区大磨滩小学从1975年开始开展气象兴趣活动,建成了全国唯一的“红领巾气象站”,并连续不断丰富气象科普教育内涵,被命名为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校园气象站、重庆市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站、北碚区气象防灾减灾教学示范校园等。朝阳小学校园气象站的建设是北碚区气象局继续扩大、深化气象科普的又一举措。通过校园气象站建设,从小激发孩子们探索奥妙自然的好奇心,播洒气象人才种子,促进气象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共同推动气象科普知识普及,打造气象人才成长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