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调研黔江十三寨:以特色冠名,打造特有的文化亮点

14.06.2017  23:24

丰富的民俗文化让大家忍不住尝试一番。

专家考察调研十三寨。

黔江区小南海镇板夹溪的十三寨,静静地安放着土家人的灵魂所依。从摆手舞到唱山歌、从土家历史到婚俗礼仪、从寨主选举到寨会讨论,将土家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6月14日下午,“黔江小南海十三寨土家族文化生态保护发展研讨会”在土家族民俗文化生态博物馆举行,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余大名鸣大校带领着集民族文化、民族建筑以及民间文艺研究等方面的10多名专家对小南海十三寨进行了考察和研讨。

体验土家风情 感受土家文化

当天上午,专家团队驱车前往小南海景区,途中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探讨着古代地震的发生对小南海所产生的影响,一下车就醉心于小南海的湖光山色中。走进沿溪而建的十三寨,来到第一个土家民族竞技运动场-熊家寨,专家们兴趣浓厚,踊跃体验爬高杆、踩高跷、铲陀螺等项目,笑声一片,其乐融融。来到摆手寨时,土家族人早已在门口摆好酒碗,想要进寨的人必须干了这碗酒,否则将被拦在门外,这种仪式俗称拦门酒,体现了土家人的待客之道。专家们都被土家儿女的热情好客所感染,也对这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给予了肯定。

我是第一次来到黔江,第一次来到小南海,同时也是第一次知道在小南海深处竟然还有这样一个土家族聚居的地方。”国家一级编剧余大鸣说,“我本身作为土家族人,对土家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这里的山水与人文都保护得很好,特别是民俗博物馆。它建设在土家百姓的居民屋中,让世代土家人传承自家文化,这种情况在国内很已经少见的了。

动静结合 凸显土家文化精髓

说到土家文化,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兰卡普”,它作为制作土家族衣服的原布料,是土家族服饰文化的典型代表。黔江区文化委主任翁天均介绍,十三寨是黔江区土家族聚居的地方,也是重庆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着力打造为中国土家第一寨,并不是因为它高大上的建筑风格,而是因为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十三寨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土家文化,使其更加立体生动。除此之外,沿袭至今的土家山寨女寨主制度文化以及古朴而神秘的母系部落遗风,都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土家第一寨”的文化内涵。其中,静态的文化是指通过建设黔江土家族民俗文化生态博物馆的形式,将土家族历史文化、服饰文化以及婚俗文化以具体静态的物件展现出来;而动态的文化则是让老百姓融入土家族人的日常生活,体验土家文化的精髓。”翁主任说。

保护传承土家文化 专家积极谏言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杨茗是黔江土家族人,来到土家十三寨让她感到十分亲切。她说:“目前国内这么大规模的土家寨子实属少见,黔江不仅要加大对土家传统文化的传承,更要注重文化的保护。对土家吊脚屋的改造一定要遵照原始的文化底蕴,把文化和历史作为根基,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随后,这十余位专家纷纷谏言,想要打造中国土家第一寨就一定得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将渝东南地区的土家文化与其它地方区分开来,以特色冠名,打造特有的文化亮点。

据了解,近年来黔江区委、区政府围绕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快速推进以土家民俗和自然风光为主的小南海特色生态文化景区建设,提档升级土家文化生态博物馆、连片规划板夹溪十三寨、保护利用土家文化生态村寨,建成集民族手工艺品、特色文化饮食、歌舞表演等文化展示、情景体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板夹溪十三寨特色文化风貌。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吴思倩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