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系列叠加政策力引农民工等返乡创业

17.03.2016  16:05
  “外出打工千般好,不能照顾小和老”。在亲情的召唤与政策的吸引下,重庆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正加速度返回家乡创业就业。
  返乡创业是一条好路子,但农民工等人员选择返乡创业,本身就选择了新的挑战。对创业就业的困难问题,融资难融资贵,怎么办?租房、用地,家乡能给什么样的支持?等等,家乡要成为创业的大本营,公共服务是根本保障,必须从整体上解决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一系列困难问题,才不致于让现实门槛磨掉他们返乡的激情,让他们的就业路更宽、质更优。
  近日,市政府印发了《促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实施方案》,“促进”一词表明了重庆正着力想办法把农民工等人员的“乡愁”化作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的态度,并提出了一揽子政策:
  融资支持方面,重点是加大返乡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将农民工等就业重点群体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对象,返乡人员创办企业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按规定给予最高额度不超过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按照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比例给予财政贴息。设立返乡创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对承贷银行按基准利率贷款形成的逾期不良部分,经有关部门审核后按照一定比例拨补。
  财政投入方面,将统筹整合各类创业扶持资金,探索设立创业引导资金,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支持,主要用于物流、房租、水电、网络等补贴及开展创业人员外出培训、学习等。将农民工返乡创业纳入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转移支付支持范围。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办的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鼓励符合现行稳岗补贴政策的返乡创业企业按规定程序申报稳岗补贴。扩大农民工创业培训项目范围,并按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
  减税降费方面,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微型和鼓励类中小企业,自登记注册之日起,2年内按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和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补贴。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人员成为个体工商户、开办个人独资企业,依法享受税收减免政策。将社保缴费优惠政策覆盖到返乡创业企业。
  多渠道、多方位夯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基础,才能让他们的饭碗端得更稳更实。在配套方面,重庆将分功能区域明确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发展产业链配套、搭建返乡创业平台。
  明确各功能区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旨在让农民工等人员在创业时“对号入座”。方案提出,都市功能核心区主要依托楼宇经济,重点发展金融服务、商贸、文化创意、都市旅游、餐饮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项目。都市功能拓展区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物流会展、仓储配送、软件研发、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等产业。城市发展新区主要以各类园区平台为依托,发展装备、化工、电子等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商贸流通、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等产业。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着重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工在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民族工艺品加工和现代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创业。
  在创业平台的搭建上,方案明确,对创业孵化基地内的孵化企业成功运营1年以上且每户直接带动一定人数就业的,给予基地一定补贴,所需经费在区县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对符合产业布局要求的返乡创业园,根据其财政贡献和吸纳就业人数等情况,市、区县两级用于扶持企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对返乡创业园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给予补助。因扩大产能需建设生产性用房及配套用房的,同等享受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扶持政策。
  全面小康不能落下农村,创业创新不能让农民工缺席。在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现实下发展农村、富裕农民,需要返乡农民工这类群体,他们多年在外打拼,积累了财富、增长了见识,有技术想法,对家乡有感情,应该成为农村创业的重要主体。农民工回到家乡,不管是发展现代农业,还是创办企业,将带动人才流、技术流等流入农村,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重庆的目标是,引导返乡创业人员根据不同产业类型在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合理布局,培育一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力争到2018年,组织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参加创业培训10万人次,扶持创业20万人,带动就业50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