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经济"水到渠成" 将成重庆发展强大引擎
逐步趋于完善的立体口岸体系,改变了重庆对外开放的格局。国家“一带一路”和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推进,更强化了重庆向东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如何抓住口岸新机遇,实现新突破,在重庆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中尤为重要和关键。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春节前,市外经贸与市发改委、市政府口岸办、市统计局、重庆海关、重庆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充分沟通交流,正式启动了口岸经济发展专题研究工作。市政协也将在今年5月就此开展对口协商。
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重庆社会科学院和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等智囊机构,也早在去年展开了对口岸经济的专题研究。
未来“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口岸经济将成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引擎。
那么,重庆发展口岸经济有何现实意义,瓶颈在哪,路径何在?
发展口岸经济已“水到渠成”
去年9月,随着“渝新欧”首趟原装进口汽车整车班列抵达沙坪坝团结村,重庆铁路口岸正式宣告挂牌运行。重庆成为内陆唯一拥有航空、水运、铁路三种国家级口岸的城市,立体口岸体系逐步趋于完善。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专家丁瑶认为,在口岸体系逐步完善的同时,全市的口岸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和增强,为重庆扩大向东向西双向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平台基础条件。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作为口岸的基本服务功能,依托航空口岸、水运口岸和铁路口岸,近年来我市对外人员往来和货邮运输更加便捷。
其二,依托口岸的保税(港)区加快发展。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是全国唯一的“水港+空港”双核保税港区,辐射重庆及周边区域的能力不断增强。西永综合保税区依托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高科技项目集群优势,突出吸引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入驻。
其三,口岸进出口功能和服务功能日益增强。入境落地签证权、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肉类、水果指定口岸,西部内陆首个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等,给全市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
“水运、航空、陆路(铁路)三大一类开放口岸的开放体系在全国来看是不多见的。”丁瑶认为,重庆口岸发展,类型相对完善,不同口岸的功能之间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同时三大一类口岸相对集中地分布在都市功能拓展区各个方位,通过环线快速通道可以有机串联,这样的分布格局非常有利于各个口岸之间的顺畅链接和多式联运的发展。
在注重口岸平台搭建、功能完善的同时,去年3月,市委、市政府还部署了以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保税贸易、大数据云计算、跨境结算五大新型服务贸易为重点的服务贸易工作,从软环境上推动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外向型经济发展。
“过去口岸对重庆而言,如果比喻成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那么现在口岸就是我们发展的‘日用品’,‘日用品’经常要用,但需要考虑怎么用。”市政协副主席童小平说,如今重庆口岸的硬件平台已基本具备,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口岸经济也有通盘考虑的顶层设计,在这样一个客观背景下,“亮剑”口岸经济,可说“水到渠成”。
发展口岸经济关键在于“为我所用”
口岸特有的功能无疑给口岸所在地及其辐射区域产业转型发展带来机遇,同时口岸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对各类要素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对许多城市和地区崛起产生强大的引擎功能。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面对口岸这一新机遇,各区县却认识不一,步伐不一。总体而言,口岸所在地区,相对认识到位,行动积极,并作出具体谋划部署。
如航空口岸所在地的渝北区,提出发展临空经济,建设临空都市区。
在铁路口岸所在地的沙坪坝区,邀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参与全区口岸经济发展综合方案设计。
在寸滩港、果园港所在的江北区,明确依托港口,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写入“十三五”发展规划。
但更多地方,对发展口岸经济,似乎还没有“找到感觉”。
九龙坡区发改委负责人称,九龙坡以前是口岸老区,有白市驿机场、九龙港码头和铁路西站、南站、东站,可说水陆空齐全。但随着白市驿机场改为军用机场、九龙港业务移到寸滩港、铁路仅剩一个货运站场,口岸功能全面弱化,发展口岸经济形势严峻。
北碚区发改委负责人直言,全市布局的三基地、三港区都不涉及北碚,尽管有六七条铁路横穿北碚,但北碚没有铁路物流枢纽,所以发展口岸经济,没有优势和特色。
是不是没有口岸,就不发展口岸经济?部分专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给出了答案——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应当理直气壮地“亮剑”口岸经济。
丁瑶说,口岸经济是以口岸为基点向外辐射而形成的,依经济活动与口岸本身的相关性,口岸经济其实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口岸经济的核心,即口岸本身的经济活动,包括口岸综合管理部门的收费、口岸查验系统的税费、口岸运输系统的经营活动和口岸特色服务活动等;第二层次即直接与口岸相关的“临港产业”,主要指依托口岸优势而发展起来的来料加工、保税工厂、保税区、自由贸易区的生产经营活动;第三层次即间接与口岸相关的外向型经济,主要指依托口岸的进出口功能而存在和发展的进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市口岸办副主任王济光认为,口岸经济包括点、线、面。“点”是具体口岸平台;“线”是通道;“面”是经济带,是空间区域概念,依据“线”的周围辐射半径多少而定。只有“点线面”相互组合支撑,才能形成发达的口岸经济。
原市政协副主席、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吴家农直言,没有口岸,就没有口岸经济;而没有口岸经济,自然也不会有口岸。正如重庆这几年的发展,口岸建设极大地推动了重庆外向型经济发展,反过来,由于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又进一步推动了口岸各项功能的完善,进一步提升了重庆口岸在全国口岸中的地位。
“口岸建设和口岸经济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他认为,在发展口岸经济中,不要在乎口岸是否在这个区,关键在于利用口岸的辐射功能,把口岸经济搞起来,让口岸为我所用。他认为,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的各区都离口岸平台不远,应花点时间和精力,在口岸经济方面做一些研究,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发展口岸经济应重视五个问题
面对口岸经济发展趋势,无论是专家、部门还是区县,不约而同谈到,口岸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一定也有挑战。
市发改委副主任黄朝永形象地谈到,口岸好比一个“门”,以前“门”关着,原材料在门里边做,大多产品自产自销,或通过一个窗子与外边进行交换,而窗子和外边交换不很方便,成本高,所以形成政策的保护。现在有了口岸,说白了就是把“门”打开了,这下产品直接出“门”就是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国际市场的产品也很方便进“门”,因此对原有产业也是一个冲击。
那么,重庆尤其是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应如何抓住口岸经济带来的机遇?相关专家建议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全市各区县应当主动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和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新要求,从思想上树立发展口岸经济的新理念,积极应对口岸经济这一新经济生态。
第二、在五大功能区域科学合理布局口岸经济相关产业。根据口岸经济的层次性,在各个功能区域布局相关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通过产业链延伸促进五大功能区域联动。
第三、针对现行口岸管理体制层级比较低,同时相关部门口岸管理职责有所交叉、又存在管理服务空白点的现状,建议尽快理顺口岸经济管理体制。
第四、统筹好口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运输物流体系和口岸周边集疏运网络,推动江海联运、铁海联运、水空联运。
第五、统筹推动产业加速调整升级。立足口岸,利用口岸资源建设口岸新城。利用开放口岸推动工业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货物采购分拨中心、展示交易中心以及结算中心的建设,重点推进临港临空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发展。
相关新闻>>>
市外经贸委:依托口岸大力发展十大产业业态
本报讯 (记者 戴娟)没有产业的“口岸”与“经济”必然是割裂的,没有产业支撑的口岸经济只能是“过路经济”,是不可持续的。近日,市外经贸委结合重庆实际提出,依托口岸大力发展十大产业业态,以构建完善的口岸经济体系。
十大产业业态具体如下:
一是高端制造业态。包括推进电子信息等现有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产品附加值高、物流成本不敏感的临空型制造业,做强临港先进制造业。
二是贸易新业态。包括发展市场采购贸易和转口贸易,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进口商品展示展销,以贸易多元化试点区域为依托发展总部经济,构建汽车改装、展示展销、保税仓储与转口贸易、零部件区域分拨、检测维修、金融服务六位一体的进口整车全产业链。
三是现代服务业态。包括发展工业研发设计创新服务,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发展保税检测检修产业链,发展航运信息服务。
四是现代物流业态。包括发展口岸物流产业、保税物流产业、高端跨境物流产业以及多式联运物流产业和物流金融产业。
五是创新型金融业态。包括大力发展结算型金融产业,大力发展融资租赁,加快金融要素市场建设。
六是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处理业态。包括打造云计算设备产业集群,发展大数据采集、加工、处理、整合和深加工等新兴信息服务业态,发展数据外包,构建公共服务平台。
七是文化创意业态。包括发展数字产业,培育建设文化服务产品交易市场,培育文化保税加工业态,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文化演出活动、大型赛事活动。
八是跨境旅游会展业态。包括建设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体系,培育“渝新欧”客运班列等跨境旅游新业态,设立离境退税商店,引进和培育国际、国内品牌展会。
九是现代农业业态。包括建设世界农作物优新品种选育、推广体系,建设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推进农村电商发展。
十是口岸衍生产业业态。包括发展服务外贸企业“一站式”通关的服务业态,为新型服务贸易提供服务的服务业态,保障口岸运行的服务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