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司法局以“五全”模式为抓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16.04.2018  15:07
“全聚力”式普法宣传,有效助推法治乡村建设。一是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以创带建,提升乡村民主法治建设水平,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群众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权的意识,有力维护乡村的社会和谐稳定。二是通过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和保障切身利益。三是创新乡村普法形式,打造“互联网+法治宣传”品牌平台,实现宣传教育效果最大化,让普法宣传进入“读图、听音”新时代。
      “全联通”式网络平台,有力助推现代乡村建设。有效整合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资源,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实现法律服务网络平台“三通”。一是在街(镇)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5个,在村(社区)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37个,力争在6月底前全面建成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枢纽、各街(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骨干、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窗口)为支撑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体系,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一站通”。二是接入“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落实专人坐席服务,解答、受理、指引司法行政服务事项,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一线通”。三是接入“重庆市公共法律服务网”,实行网上查询、解答、受理、指引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事项,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一网通”。
    “全覆盖”式法律服务,积极助推和谐乡村建设。依托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以“法律八进”、“一村一法律顾问”活动为切入点,向全区177个村(社区)指派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为农村提供“全覆盖”式法律服务。一是服务经济发展。积极为农村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提供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当好参谋。二是服务“三农”。通过办理涉农公证、诉讼和非诉讼代理,合同审查、出具法律意见书、帮助修订村规民约等方式为农民提供及时、便捷的法律服务。三是服务民生。打造好“城镇半小时、乡村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通过设立咨询台、上门受理申请、回访受援人等形式,深入到群众家中,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积极为群众解决就业、就学、就医、婚姻、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
    “全动员”式防微杜渐,扎实助推文明乡村建设。一方面,加大对特殊人群的监管和帮扶力度,实行社区矫正网格化管理,将全区17个街(镇)整合为3个片区,实行“1+1”(1名民警+1名协管员)片区负责制,利用信息化装备进行管控。对重点帮教对象做到必接必控,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教措施,确保重新犯罪率持续控制在较低水平,及时核查服刑人员信息,确保核查率和回执率达到100%。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调委会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针对农村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组织人员定期排查,重点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与公租房、农转城安置房等社会综合治理任务较重区域,及时掌握各种不安定隐患,使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积极有效地采用法治手段解决农村稳定存在的各种问题。
    “全参与”式扶贫帮困,有效助推富强乡村建设。一是发挥“职能优势”,维护群众权益。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组建法治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为群众提供次志愿服务。二是实施“结对认亲”,拉近帮扶距离。组织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与柳荫镇柳荫村20户贫困户“结对认亲”,全面了解其家庭、住房、耕地面积、牲畜饲养数、经济收入以及致贫原因,制定详细的帮扶规划和工作方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柳荫村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三是坚持“走访慰问”,鼓舞脱贫信心。在重大节日,组织动员全体干部职工走进贫困户家中,赠送慰问品,鼓励他们树立脱贫致富信心和决心,克服暂时困难,抓住机遇,发展经济,早日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