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产传说⑮丨合川火柴:两分钱一包 80后的小玩具

11.04.2017  16:57

如果这个时代还有火柴,那么电视台每逢黄金时段一定会传来“合川火柴,全国驰名商标”的念白声。如果这个时代还有火柴,绅士擦亮一根点燃烟头,主妇划开一根扔进柴堆,落于地面的花贴上大抵都印着“注册商标、合川火柴厂、玉兰睡莲”的字样。作为时代的宠儿,合川火柴曾有最辉煌的往昔,铺货遍布西南,销量名震神州;作为时代的遗孤,它也有最清冷萧瑟的结局,无声无息消匿踪迹,只在收藏迷的二手交易平台里偶然现身。

清末民初,火柴、肥皂等日用化工品源源不断自海外传来,俗称“洋火”的神奇物事逐渐进入百姓视野,然而舶来品的高昂价格让“洋火”的顾客群限定在了达官贵人身上,多数人家依然用火镰敲击燧石取火。而后随着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国人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火柴厂。张森楷《合川县志》记载:“近西人通商有火柴一种,于是吾国踵之……而吾合亦踵之,报部立案,集股组织于南津街,即合裕火柴厂。”

1893年,合裕火柴厂成立,它是合川火柴最早的先驱。本地产的火柴造价低廉,价格自然亲民,售价仅相当于外国火柴的十分之一,因此迅速走入千家万户,产业规模也呈燎原之势一路扩大,至民国16年(1927年),有合裕、瑞兴、新民3家火柴厂,职工五六百人。民国17年,又在城区藕塘湾新办民济火柴厂,太和新办华昌火柴厂,合川火柴业遍地开花。民国19年,火柴销路出现萧条,厂家普遍亏损,有的停业,有的改组或转让。到了民国25年,瑞兴更名转让给恒升,北门外老堤新办了光明火柴厂,加上民济、新民、合裕几家,年产火柴总量在7300箱左右(每箱内有7200小盒,每小盒含火柴100-130根)。

民国29年开始,政府对火柴实行专卖,控制生产,新民、合裕厂关停,恒升又转让改为华西火柴厂。民国33年,专卖制度取消,火柴厂数量再度回升,思居、小沔、南津街、东渡先后新办了福民、光大、工人福利社、华光4个厂。全合川共有火柴厂8家,职工1100多人,年产火柴6720箱。临合川解放时,火柴厂陆续停产。

火柴厂

解放后,华西火柴厂与光明火柴厂恢复经营,我们如今说的“合川火柴厂”也是之后由这两厂合并而成:1952年,合川县人民政府没收华西厂部分财产,经清资后确认绝大部分财产属国有;1954年,合川市人民政府宣布华西火柴厂为地方国营;1955年,光明厂公私合营。1959年华西、光明两厂合并,改名地方国营合川火柴厂。

合并之后的两厂,集中了更多的人力物力与技术,经过对设备的改造更新,改革了排梗、油药、卸药、装盒、原料加工、烘梗等工艺,使原本古旧的手工操作成为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并加强了科研和新产品的开发,先后制成吸烟火柴、无梗火柴、优级火柴、无硫芳香火柴、日用安全火柴、蜡梗火柴等系列产品:

合川火柴

“合川日用安全火柴”,系用优质松杂木经2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耐潮度相对湿度在96%以上(国标为94%);自然点在194°C以上(国标为160°C);头梗结合力高达30n以上(国标为18n);发火情况100%无滴火或爆炸;药头长度达4mm(国标3.8mm);装盒平均有效指数达54.9支(国标为50支)。外盒采用优质白纸板彩印商标,美观精致便于携带。该产品每年参加全国火柴质量检验评比,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产品,1984年获重庆市优质产品证书。

“合川无硫芳香火柴”:系合川火柴厂生产的西南首创产品。用优质柏杨木细选后加以特殊处理精制而成。药头鲜艳,配方无硫磺,燃烧时气体无毒,外盒饰以世界名画、千姿百态的猴子、聊斋人物或花鸟等图案,美观精致,并辅以高级香料,随身携带,芳香扑鼻。1983年获四川省科研成果及包装装潢三等奖,国家经委优秀新产品金龙奖。

1984年,合川火柴厂为扩大生产规模,自筹和贷款250万元,在南坪乡中南村征地20亩,新建厂房14498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达50万件,生产条件和规模均居新西南地区榜首。1985年有职工574人,固定资产净值118万元,工业总产值426万元,资金利润率20.08%。1992年更名为“合川市火柴厂”,定址南办处南津街太平桥20号,固定资产净值达585万元,生产能力38万件/年。

合川火柴

实际上,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重庆便开始了打火机的生产制造,但一方面,火柴技术更成熟、使用更易上手、价格也更低廉,另一方面,打火机的普及还远没有通达到商贸相对滞后的合川,因此对八九十年代生人而言,合川火柴仍然是他们童年记忆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资与心爱玩具。

“当时火柴多少钱一包,你知道吗?现在用这东西的,真没有几个人了。”55岁的合川火柴厂老职工王东(化名)感慨地说道。1984年进厂的王东表示,在那个一次性打火机还没普及的年代,火柴简直可以誉为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后的另一必需品。“生火、点烟,貌似是2分钱一包。”王东介绍,在厂房中间,连着像拉面一样的条状物,就是被拉出来的火柴梗。磷是手工点上去的,工人把排列整齐的蜡梗往铺满磷的工作台上一滚,随后烘干、装盒、包装,“所有工序都在瞬间完成,亲眼见过才觉得它神奇”。

而不少80后网友是把火柴当“玩具”。网友“喜洋洋”表示,小伙伴们喜欢点燃蜡梗火柴,燃到一定程度用力一吹,就会吹出长长的蜡丝。“还喜欢把火柴头全部集中在一起,再点燃,看那瞬间爆发的灿烂。”收集火柴盒的贴花,也是那时的一大风潮,合川火柴盒上印的十二生肖、红楼美人、百花斗艳,其性质类似再稍晚几年的小浣熊干脆面水浒英雄卡,既是稚嫩孩童打发时间的工具,也是成年“火柴迷”悉心收藏的目标。

但不管昔日的王者如何辉煌,时代的交替也终将打破不再合时宜的朝堂。随着打火机的进军,合川火柴也在90年代后期逐渐走上末路。技术上的碾压、功能上的颠覆,这些都不是火柴自身的改进与创新所能企及的,盒贴上的图案渐渐苍白无力,擦过红磷亮出的火花也亮不过丁烷点燃的幽蓝火焰。2009年,合川火柴厂破产,绝大部分从上个世纪陪伴它一路走来的老员工被遣散离去。2011年,“合川火柴”这个百年老品牌商标被注销。全重庆最后一家火柴厂,在历史的滚滚巨浪中说出再见。

合川火柴盒

除了收藏家的抽屉,我们如今很难再看到一盒完整的合川火柴。而如果有幸看到它泛黄的纸盒,你会发现,那上面的蓝白图样,正是涪江一桥和白塔相依偎的身影。巧合的是,涪江一桥被爆破拆除,也是在2009年,这仿佛冥冥中暗示了什么,又或许只是“老合川”代表事物之间一丝最后的缘分。不管怎样,几年之后,新的一桥已经再度横跨于涪江之上,而合川火柴永远定格于那抹蓝白相间的颜色。

上游新闻综合自《今日合川网》《重庆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