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82名抗埃队员 昨日结束医学隔离
重庆晨报讯 记者 王珊 石亨 通讯员 曾理 实习生 李玲 昨天上午10点半,灿烂的阳光洒落在新桥医院办公楼前。
新桥医院,彭渝和女儿沉醉在重逢的喜悦中。
十来位穿着军装的新桥医院医生站在院子里焦急地张望着,他们在等待赴非抗埃回国后结束21天医学观察的抗埃英雄们。
抗埃医疗队队员之一、护士长彭渝的女儿不时跑到路边,张望着是否有大巴车经过。10点40分,载着11位来自新桥医院的抗埃英雄的大巴车停在办公楼前,穿着迷彩服的英雄们陆续下车,小姑娘一眼就从迷彩服里认出了妈妈彭渝,一把拉住妈妈的手,迫不及待地扯到身边亲了一口。
这样的欢迎仪式,也出现在了昨日的西南医院,23名来自西南医院的队员,在家人的簇拥下回家了。
两所医院的34名勇士,是昨日首批结束医学观察的82名抗埃英雄中的一部分,其余的48名队员来自沈阳军区。
站在医院的院坝里,看着眼前的战友,11位英雄心情澎湃,两个多月前,他们也是从这里出发,踏上前往利比里亚的抗埃征程。
“我们终于回家了。”这是首批结束医学观察的抗埃英雄的共同心声,春节将至,他们终于能真正的和亲人团聚了。
团聚
昨日,首批赴非抗埃的82名医疗队员结束医学观察,平安回家与亲人团聚
昨日,新桥医院,钱德慧抱着自己第一次见面的儿子,百感交集。重庆晨报记者 甘侠义 实习生 龚湛 摄
他这85天
母亲摔伤时他不在 阖家团聚时她未醒
何静,来自西南医院的赴非抗埃医疗队治疗一区队员,离家期间,62岁的母亲摔伤重度昏迷,至今处于植物生存状态。
昨天上午,简短的欢迎仪式后,何静在家人的陪伴下回家了。他要回的“家”是医院脑外科病房,那里的17号病床上,他的母亲因摔伤陷入重度昏迷,至今仍处于植物生存状态。
“妈!妈……儿子回来了,你看我一眼!”病床上,昏迷的母亲无论儿子怎样呼喊均无反应。病房里,很多人流泪了。
母亲摔伤时 他在万里之外抗埃
2014年12月18日,中国援建利比里亚埃博拉出血热诊疗中心投用的第24天,陆续有疑似病人送往诊疗中心,医疗队工作进入紧张状态。
当天下午5点,刚结束工作的何静回到休息区,“当时医疗队政委、主任都在等我,我猜到可能出事了。”何静说,医疗队领导告诉他,母亲在家摔伤,已送往脑外科治疗,具体病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这样的病情,对他来说,已心中有数,“我很清楚,伤得很重,当晚,要准备急诊手术,没办法了,家人才告诉我。”
抢救母亲时 他在舍命救治病人
西南医院病房,何静见到了重度昏迷的母亲。
当时,已是北京时间1:20,母亲被推进手术室,脑部手术做了5个小时。何静说,这漫长的5个小时里,他知道,很多同事为抢救母亲而努力。
清晨时,母亲被送至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由于伤势严重,一直处于重度昏迷状态。“那几天,利比里亚的工作也非常紧张,我知道我必须冷静下来,因为我是一名军人,还有任务在身。”何静说,避开时差,每天早晚与家人通一次电话成为他牵挂母亲唯一能做的事。
母亲受伤的第5天,11月24日,诊疗中心检测出埃博拉病毒阳性患者3名,包括一名5个月大的女婴。
几天后,女婴病情突然恶化,呼吸衰竭,专家组建议输氧。但要将56公斤重的氧气瓶送进确诊患者治疗区,在没有运输推车的情况下并不容易。何静主动提出承担运送任务。1.5米高的氧气罐,只能滚送,稍有不慎发生剧烈震动,随时可能存在爆炸的危险。
“我没想那么多,尽力救活这个孩子是一名医生的职责,更是出于一名父亲的本能。”遗憾的是,女婴最终未能存活。“那几天,整个医疗队的队员都在为这个婴孩遗憾。”何静说。
凯旋回国时 他的铿锵只剩泪水
赴非抗埃的日子,也给医疗队队员们留下了不少感动。7岁的埃博拉确诊患者罗伯特出院时,有当地护工问他长大了想做什么?男孩指着身边的中国医生,蹦蹦跳跳地说:“我要当医生,和你们一样!”
带着这些记忆,何静回到了重庆,包括医学观察的21天里,母亲一直是他最大的牵挂。
昨天,尽管做好了思想准备,但在被告知母亲处于“植物生存状态”时,背过妻子,他还是偷偷地抹泪了。“妈,儿子回来了,你睁开眼睛看我一眼……”何静把收到的鲜花,放在了母亲的病房里,他守在母亲身旁,一直重复着这句话。亲人们表情凝重,只有父亲在许久之后说了一句话:“儿子,你是一名军人,我和你妈能理解你,不要自责。”
昨日,新桥医院,战友重逢,分外激动。
昨天上午,中国援利医疗队首批归国的82名队员结束医学观察,平安归家与亲人团聚。
过去的85天,他们援利抗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成建制派驻他国的最大规模医疗队,医疗救助得到世界赞誉。
同样是这85天,他们中的一些人,作为父亲,作为儿子,错失了人生中许多重要的节点,有着难以弥补的遗憾。
他这85天
视频里为临产妻子加油
初见儿子时小家伙已长到17斤
在欢迎抗埃英雄凯旋的队伍中,新妈妈冯欢抱着出生两个多月的儿子,和母亲一起等在一边,她要等的是丈夫钱德慧。
钱德慧,新桥医院医生、抗埃医疗队队员,起身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时,怀孕的冯欢已经临近预产期。
在钱德慧离国短短几天后,冯欢产下一子。昨日,钱德慧第一次抱起儿子时,小家伙已长到17斤,他说,没有第一时间陪在母子俩身边是他最大的遗憾。
万里之外
他通过视频为临产妻子加油
大巴车稳稳地停下后,下车的钱徳慧双眼不停在迎接的人群中寻找。直到看见站在旁边、红着眼眶的老婆冯欢,他才露出微笑,和战友们打完招呼,钱徳慧立马走到了冯欢和儿子面前,将老婆揽入怀中,“快看看你的大胖儿子!”身边的战友纷纷调侃。
钱徳慧刚离开中国几天,11月22号凌晨5点,老婆冯欢早产了。身在利比里亚的钱徳慧只能通过视频为老婆加油鼓劲,直到老婆顺利生产,在视频里见到刚生产完的老婆和襁褓中的儿子,他才放下心来,激动得哭了。
近在眼前
他第一次抱起儿子不知所措
昨天上午,看着躺在妈妈怀里已长到17斤的胖儿子,钱徳慧想要抱抱,却不知从哪儿下手。
冯欢看出了老公的紧张,立马把儿子放进了他怀里,再仔细地调整着他两只手的位置,“这只手放在脖子下面给他撑着,你不要这么紧张。”
就着老婆调教的姿势,钱徳慧的双手动也不敢动,双手都快僵了,两只手心都是汗,走上一段距离他就会停下来让冯欢帮忙调整自己的姿势。
等到回到家里,把孩子放到床上,他才放松下来,抬起两只手臂甩了甩。
弥补过去
他未来的心愿是当个好奶爸
“哎呀,他笑了,笑了!”躺在床上,本来睡着的孩子突然睁开眼笑了起来,钱徳慧立马俯身看着。看着身边的老公,冯欢眼里尽是心疼,“他瘦了不少,而且还黑了许多,肯定很辛苦。”
“你才辛苦,最恼火的时候我都不在身边。”说着,钱徳慧有些哽咽,这是他心中最内疚的事,“你放心,我回来了,我接下来最大的事,就是专心当奶爸!”
第二批队员要12号左右才会结束医学观察,在这之前,钱徳慧可以在家好好休息差不多一周的时间,他终于有时间弥补过去两个多月的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