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名言竟被误读千年?网友:知道真相,眼泪掉下来
商报图形 王若静 制
“以德报怨”出自《论语·宪问》,原意是如果以德报怨的话,那么以什么来报德呢?“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公自长》,本是孔子用来批评季文子做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的话……看到这些,你是否惊呆了?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发出常用名言完整版,众多网友看后纷纷表示:这些一直当作人生座右铭的名言,其原意与今意居然大相径庭。这些名言被溯源后“反转”得是否正确?记者昨日邀请专家进行了解读。
网友
知道真相,眼泪掉下来
看了名言的完整含义,不少网友表示长知识了。有网友认为,我们一直在误读古人的经典,应该更正过来。网友“心静则静008”就说:学不可以虎头蛇尾、浅尝辄止,看到此才如梦方醒。
也有网友表示,有的名言脱离原文后,“曲解”的涵义更美、更深刻,可以不用改回来。“小学的时候,看到‘相濡以沫’的寓言故事感觉很美好,当时就想,万物皆有情。今天你却告诉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才是其本意,我宁愿断章取义”,网友“小漠Lilbear”说。
网友“咱们微博吧”也认为:古代名人的许多言语,之所以能千古流传,有时候也多亏后人的“断章取义”,所以可以当作善意的谎言,其“断章取义”的本意在于引导人,传递正能量。
调查
多数人不知原意和出处
昨日,记者以QQ采访的形式,向57位学习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和白领进行了微调查。调查显示,所有受访者中,只有11位受访者回答出记者选取的几句名言的原意,其余46人都表示不清楚。
“三思而后行,这话原意是表达要有行动力,不要犹豫不决”,杨洋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统计专业,在接受采访时,他并不清楚这句话出自《论语》,但知道其原意是“告诫人行事果断”。
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金晶是福州人,她告诉记者,“相濡以沫”这个词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较少涉及。当记者告知这个词的完整喻意时,她承认“无牵挂的心灵境界”这层含义,平时确实忽略了。
唐山市的高熊回答出,“闭门造车”的含义在使用中出现了演变。他告诉记者,这个词原是褒义词,但现在大家认为它是贬义词,“不过,这个词的原意是什么、出自哪里,我确实不清楚。”
这几句的原意,你知道吗?
三思而后行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
解释: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周睿说,大家现在常用此话提醒思考后才行动。追溯此句在原文中的意思,讲的是季文子每件事必多次思考才去做,孔子听到后说:“两次考虑后就可以了。”在这里,其实是孔子批评季文子做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
以德报怨
原文:或曰:“以德报怨如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解释:周睿称,孔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以德报怨的话,那么以什么来报德呢?”也就是说,孔子主张的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以德报德,而绝非以德报怨。不过,现在大家在使用这句话的时候,意思是冤家宜解不宜结,对待仇恨最好的方式是放下。
闭门造车
原文: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景德传灯录·卷十九·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
解释: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黄中模表示,“闭门造车”又见宋朱熹《中庸·或问三》,放在原句中的意思是说经过充分准备、精细制作,车子出门合乎轨道,可畅通无阻。但是后人在使用时则引申、反其意而用之,比喻那种不问客观实际,仅凭主观处理问题的作风。
相濡以沫
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解读:黄中模解释说,全句的意思是有一条泉水干了,两条鱼困在里面,彼此吐出泡沫来湿润对方;与其如此,还不如各自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这其实是庄子借物喻人,表达一种无牵无挂的心灵境界。现在大家使用相濡以沫,多指夫妻之间相互帮助和扶持。
观点
解读赋予时代性
偏离本意并不为错
昨日,《咬文嚼字》杂志主编黄安靖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来源于古文中的成语或名句,都是从原文中截取或归纳出来的,只能表示原文中的部分意思。有些常用成语或名句很少有人去追溯它的来源,比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出自《庄子·养生主》,其本意与当下流行的前半句意思相差很大。黄安靖说,大部分成语或名句的含义,与它原来的文本含义是一致的。只不过,溯源原有文本,可以获得比成语或名句固有含义更多的理解。
周睿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语言的理解本身就应该可以不断赋予时代性,并不要求一定要遵循它最早的原始意义。在解读这些古语的时候容易“断章取义”,其实是带着我们今天的意识形态去解读,这样的理解,只能说没有回归到最原始的意义上,却并谈不上“错”。
四川理工学院中文系教授王毅也认为,在生活中,我们误解的成语并不少见。但在千百年的流传中,成语不断地被后人赋予新的含义也是合理的。
商报记者 谈书 郑旭鹏
实习生 魏亚兰 陈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