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在册吸毒81294人 戒毒年龄最小者15岁
今天是6·26国际禁毒日,我市吸毒人员状况如何,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毒品有哪些,戒毒难在哪里?昨天,商报记者就此独家专访了市戒毒管理局局长谢伦。
记者:目前我市在册吸毒人员有多少人?
谢伦:据市禁毒委统计,目前我市在册吸毒人员81294人,去年为72427人,增加8867人,增长12.2%,其中男女比例分别为78%和22%,农村和城市比例分别是11%和89%。
记者:吸毒人员染毒原因有哪些?
谢伦:多为好奇或无知所致,我市娱乐场所查获的吸毒人员,大约占总数的1.7%,而在吸毒人员住处查获的占六成以上。
记者:目前我市在戒毒的吸毒人员中年龄最小的多少岁?
谢伦:目前戒毒年龄最小的吸毒人员是一名15岁的男孩。男孩5岁那年父母离异,他从小跟随父亲和奶奶长大。父亲在外打工,继母基本上不管他。他初一便辍学,与一些不三不四的同龄人混社会。在一次聚会上,一人拿出毒品叫他尝试,他认为吸毒不会上瘾,哪知第一次吸食毒品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从此陷入毒潭,走上“不归路”。他在吸食毒品过程中,因经济能力有限,只好靠偷盗筹毒资。
记者:目前新型毒品种类有哪些?
谢伦: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第一类以中枢兴奋作用为主,代表物质是包括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在内的苯丙胺类兴奋剂;第二类是致幻剂,代表物质有氯胺酮;第三类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代表物质是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俗称摇头丸;第四类是一些以中枢抑制作用为主的物质,包括三唑仑、氟硝安定等。
记者:戒毒难在哪里?
谢伦:生理脱毒可通过规范的医疗进行,所需时间不长。但吸毒人员心理康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由于当前社会管理支持系统缺失,吸毒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社会生存能力较弱,在缺乏社会接纳与支持情况下,戒毒效果巩固不佳。
商报记者 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