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厂140岁啦 曾造出中国首辆民用摩托
关于双碑地名来历的说法不一,较为普遍的是旧时这里曾有募捐碑之说。而几个老工人本周给了我这样一个解释:抗战时期,在沙坪坝以北8公里的丁字路口曾有两块路标:一块指向当时的小陪都北碚,一块指向密林深处的隐蔽兵工厂。
重庆晨报记者 仇峥 摄影报道
关于双碑地名来历的说法不一,较为普遍的是旧时这里曾有募捐碑之说。而几个老工人本周给了我这样一个解释:抗战时期,在沙坪坝以北8公里的丁字路口曾有两块路标:一块指向当时的小陪都北碚,一块指向密林深处的隐蔽兵工厂。因为其杰出的历史贡献,两块路标后来被世人在口头上放大成“碑”,这就是今天的双碑。这一说法尽管未必是双碑的源头,却让人感觉更为亲切和可信。
1938年迁建来双碑的25兵工厂上溯,是清政府江南制造总局于1875年在上海创办的龙华枪子厂,这是我国近代军工史上最早的枪弹厂之一,而25兵工厂延续至今,则是以嘉陵摩托、嘉陵特装闻名于世的“嘉陵厂”。今天,四位嘉陵厂的老职工,通过自己的讲述,为整整140岁的嘉陵厂庆生。
3亿子弹 杀敌几许
樊意 (87岁 1942年进入25兵工厂任秘书室司书)
1932年1月28日,随着日军入侵上海,工厂奉令搬迁至杭州,后辗转河南巩县、湖南株洲,1938年4月内迁至重庆,改名兵工署第25工厂,以制造枪弹为主,附带生产木柄手榴弹。抗战期间,工厂在双碑累计制造枪弹近3亿发,为抗战立下汗马功劳。
1942年
嘉陵厂还叫25兵工厂
我是成都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成都遭到日军轰炸,城市大范围疏散,我们全家到了三台县,一直住到1942年,父亲樊振受聘为25兵工厂秘书室主任,全家才到了重庆双碑,住址是丙23号。
1942年,25兵工厂已是有2700余名职工的大厂,当时我大哥进了詹家溪对岸的24兵工厂(记者注:后来的重庆特殊钢厂)当工人,而我则跟随父亲在25兵工厂任秘书室司书,当时我才14岁。詹家溪有座石桥,“詹桥”二字便是我父亲手书的。
塑壳猎枪弹获国家银质奖。
当时工厂主要为抗日前线生产子弹和手榴弹,而我的工作就是在工厂的办公厅抄写各种文书。我上班时,日机轰炸已基本结束(记者注:抗战期间,25兵工厂多次遭受日机轰炸,其中1940年端午节,多名工人被炸身亡,工厂“永安号”机动拖轮也被炸沉),但工厂主要还是在山洞里生产(记者注:25兵工厂为隐蔽,厂房都依山而建,外面用土堆围起来,并种上树。随后在厂区又开凿了40个山洞工厂)。
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们最大的乐趣就是进城看电影,到沙坪坝看书。那时候我们兵工厂的职工,可以凭一种蓝色徽章,在自由电影院免费观看战争题材电影。
抗战胜利后,通过同学介绍,我成为了中共川西地下党重庆先遣工作组领导下的一名地下工作者。除了广泛发动学生运动,地下党还在重庆的四川银行、中国工矿银行、聚兴诚银行、永利银行,以及一些兵工厂建立联系点,而我就是25兵工厂的联系人。
重庆一解放,我就到解放军军大念书,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1951年,我回到嘉陵厂成为了一名普通工人。
世界上第二个 生产出钢弹壳
韩幼民 (77岁 原中国嘉陵集团总工程师)
1957年,嘉陵提出要以钢代铜,制造钢弹壳。经过千百次试制,嘉陵最终成功生产出钢弹壳。1960年,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来重庆视察,看了嘉陵的大口径钢壳弹样品后说:“这个难题解决得很好哇!今后,小弹和大弹都要这样搞。”
1960年
新成果受国家领导人嘉奖
从子弹诞生之日起,弹壳都是使用的铜。铜的好处是加工过程容易成型,弊端则是贵(记者注:目前铜现货价格每吨约40000元,钢材价格约2000元)。
1956年,当时我们的主要产品是大口径穿甲弹、曳光弹,而弹壳主料电解铜和锌供应紧张,依靠进口又相当困难。当时工厂提出试制钢弹壳的设想还被苏联专家嘲笑,但厂里还是顶住压力,1957年4月,二机部将我们“以钢代铜”列为重大技术革新项目。
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子弹壳,但改变材料后的加工工艺却极困难。我们把钢条切割成块后,使用机器拉伸,每次拉伸多少不破不裂,在其变冷变硬前,又使用怎样的热处理技术能继续拉伸,这都经过了技术员成千上万次的试验。
1979年试装的轻骑样车。
我们后来了解到,“以钢代铜”制造弹壳当时只有美国搞过,苏联是在1964年之后才开始的,所以我们的研制在全世界是第二个。这种突破性项目,都是从科研部门开始的,不仅要集中各方面的工艺技术专家,而且必须具备门类齐全的测试仪器。而当时由工厂自行研制,这在世界各国的军事工业中是没有先例的。
这项工程,我们整整经过8年奋战,1965年10月,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才批准生产定型,正式开创我国枪弹史“以钢代铜”的先例,结束了大口径枪弹铜壳生产的历史。
随后又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们将五次成型缩短为一次成型,大幅减少了引伸次数、退火次数、表面处理次数,1978年,“以钢代铜”、冷挤压技术、硬质合金模镶套技术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生产摩托 开启新时代
程兴明 (73岁 原中国嘉陵集团总工程师)
1978年,老书记孙寿彭提出了一个计划:嘉陵的“军转民”不能搞低档次的重复产品,要搞技术复杂的、有发展前景的产品。孙寿彭说,嘉陵要做摩托车。中国第一辆民用摩托车的诞生,不仅开启了嘉陵厂的一个时代,更是开启了重庆的一个新时代。
1978年
成功完成“军转民”
1978年之后,中国所有的兵工企业都面临“军转民”的重大课题。1978年10月,党委书记孙寿彭提出了上摩托车的想法。当时全国只有上海产的幸福250(邮政用车)、济南轻骑产的单缸15型助力车,摩托车在当时是一个技术复杂的高档产品。所以孙书记的观点已提出,便引来一片哗然。但当时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此却非常支持。
1978年10月,嘉陵厂成立了一个7人摩托车筹备小组。到上海、济南、天津了解摩托车相关信息。同时赴南斯拉夫、日本等国考察。1979年,嘉陵厂成立了一个24人的摩托车研究所。孙书记说,嘉陵要用5个月时间造出第一台样车,为1979年国庆献礼。
战时的25号兵工厂,厂房在防空洞内。
第一批我们造出了5台样车,有3台能发动。紧接着在年底又试制出32台能跑的样车,我们从双碑-北碚-歌乐山-沙坪坝-双碑,规划了一条104公里的线路来跑路试,最初对自己的质量没把握,试驾都是我们这些工程师来完成,真有上前线的感觉。这批车后来送到了四川省政府及北京。在北京街头,迅速引起了轰动。
1980年,工厂开始着手摩托车批量化生产,当年共生产了2500辆摩托。1981年,嘉陵同本田开展了第一次技术合作——改造“50车”质量。除了同本田的技术合作,嘉陵当时另一个重大决策就是开始组织跨行业的专业化大协作,率先成立“经济联合体”。
当时嘉陵一台车的成本要3000多元,但孙书记为打开销量,定价只有600元,所以摩托销售最初几年一直是军品在补贴。50摩托有1560个零件,当时我们加工一个弹簧,成本要十多元一件,全车共约十九个弹簧,光是这一个部件成本都要上百元,而把全车弹簧交给专业厂生产,价格在40元以下。所以嘉陵展开了跨系统、跨行业的零部件配套工作。浦陵机器厂、红山铸造厂、华伟电子设备厂和南川农机厂成为嘉陵第一批紧密层合作企业。从最初5家到后来的100多家,逐步形成了以嘉陵为龙头的专业化协作配套体系。
奥运金牌弹 嘉陵制造
曾畅基 (76岁 嘉陵猎枪弹研发主要专家)
凭借建设的“峨眉牌”步枪,长安的“虎头牌”猎枪,以及嘉陵的“嘉陵牌”猎枪弹,吴小璇和张山分别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获得女子小口径标准步枪冠军,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获得双向飞碟项目冠军。嘉陵制造成奥运金牌装备。
1983年
第一条猎枪子弹生产线落户嘉陵
嘉陵对猎枪弹的研制和生产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上世纪70年代末,为实现军转民,嘉陵将摩托车和猎枪弹作为两大拳头产品。
第一代猎枪子弹的技术完全来自军品子弹,弹壳是全金属的,子弹内铅丸的飞行速度和距离都不够稳定,火药容易受潮。
1983年,中国从比利时进口了第一条猎枪子弹生产线落户嘉陵,嘉陵猎枪弹的铅丸由32克变为28克,钢弹壳变成了塑料弹壳,我们的产品这才与世界接轨。经过几年的不断改进,嘉陵弹在品质上与世界名弹的差距不断缩小,年产能达到了1000多万发,实现了出口。
而真正让嘉陵弹扬名的是随后的几次国际运动比赛,1990年亚运会上,张山使用嘉陵弹一鸣惊人获得飞碟射击金牌。随后,张山又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击败国外男选手夺得了双向飞碟射击金牌。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国防科工委等部门共同立项,进一步提升了嘉陵猎枪弹的质量。项目组很好地解决了底火与发射药的匹配,以及子弹一致性的生产难题。
目前嘉陵猎枪弹的铅丸又由28克变为24克,厂里希望借助逐渐放开的狩猎市场,重新回到民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