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为贫困娃“化缘”、微信唤回村民返乡创业……从乡村干部的朋友圈看脱贫攻坚

25.02.2019  08:43

核心提示:

重庆日报消息,近年来,因为经常深入农村采访,记者彭瑜加了上百位乡村干部为微信好友。通过微信朋友圈,可见他们心系乡村,奋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点点滴滴。这些基层干部在微信朋友圈里大力推广所在乡镇的农产品、乡村景点、产业资源等,记录着贫困地区不断发生的细微变化。微信朋友圈不仅是他们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平台,也反映了他们与贫困乡亲一道向贫困宣战的担当与足迹。

现在,很多游客慕名前往犀牛寨。(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乡村振兴,大有所望!”2月23日晚上7点多,李伍珍在微信朋友圈推送了3张环卫工人清理公路落石和白色垃圾的图片,同时写了一段文字呼吁,“美丽村庄维护和建设需要大家的支持,脱贫致富也离不开讲整洁、爱卫生的习惯。

李伍珍是巫溪县蒲莲镇兴鹿村党支部书记,在微信朋友圈,她隔三岔五就会图文并茂地讲述脱贫攻坚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微信朋友圈,重庆日报记者经常看到像李伍珍一样的乡村干部,用文字、图片、视频反映扶贫工作。这些帖子记录工作、反映困难、宣传政策、推介产业,让人深深感受到他们坚强乐观、敬业奉献的为民情怀,以及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李伍珍向脱贫群众颁发光荣牌。

一位村支书的网络直播

我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谁家没有坎坎坷坷,谁家没有三病两苦,但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2月14日一早,李伍珍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段爱心志愿者走访贫困户的视频。发现有群众也想得到志愿者的帮助,她还配发了一段文字引导大家:“不和别人攀比贫困!要以脱贫致富为荣!

工作15年,李伍珍一直喜欢把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她表示,以前她就写满了6本笔记本,后来有了电脑,就在QQ空间写日志,现在又在微信朋友圈发帖了。

日记只能自己看,QQ日志少数人看,微信朋友圈看的人就多了。”李伍珍的发帖引来很多村民点赞、留言,甚至咨询问题,并为村里建设提意见、建议。看她朋友圈的既有在家群众,也有外出务工村民,“只进村入院走访、开会收集的民意是不全面的,我觉得微信朋友圈也能听到群众的呼声。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李伍珍的微信朋友圈更新得更频繁了。后来,李伍珍牵头创建了兴鹿村政务通知交流群、126户贫困户群、野鹿窖(土地名)群等多个微信群,她撰写的工作记录不但在微信朋友圈推送,还在这些微信群里转发。现在,兴鹿村有近400名村民成了李伍珍的微信好友。

村民团聚过新年,我们上山修水源……”2017年的大年初一,兴鹿村停水,李伍珍与村支两委一班人上山抢修水管。事后,她在微信朋友圈发出的图片和文字引来村民频频点赞。

不负使命忠义表,身经百战功绩彪。背井离乡苦煎熬,为谋中华挺直腰。”今年2月9日,老军人、优秀共产党员刘明国去世。追悼会上,李伍珍赋诗一首送给老人,并转发到朋友圈。

“为了你的家人,为了你的健康,一定要参加2019年的合作医疗!“春节期间,李伍珍又在微信朋友圈宣传医保政策,并讲述微信缴纳步骤。

当然,李伍珍有时也记录基层工作的无奈。去年9月2日晚上,村民周章浩突然发作疾病,李伍珍组织干部、群众摸黑将其送往医院抢救,直到次日凌晨1点多才回家。她在微信朋友圈里感慨,村级卫生室医疗条件再好些,群众就少遭些病痛折磨了。

就爱看她的微信直播。”在外务工的村民陈海清称,看李伍珍的朋友圈,不仅能看到村里的情况,也能及时了解惠民政策,更能理解村干部的工作,“他们真正在为群众办实事。

1月20日晚上,李伍珍的车翻了。很多村民闻讯前来帮忙拉车。深夜11点,她发帖称:“我的人生路上,很荣幸地遇上了你们,有你们陪伴真好!

李伍珍说,在微信朋友圈晒工作,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种监督,同时也能宣传政策,通过图片和自己的心得体会来引领风气、凝聚共识,同时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大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高紫阳为李佳金送去微信朋友圈募捐来的衣服。

在朋友圈为贫困娃“化缘

33岁的高紫阳是市国资委办公室干部,过去很少发微信朋友圈。2017年9月,他被派驻市级深度贫困乡镇——奉节县平安乡任林口村“第一书记”。朋友们发现,过去在微信朋友圈沉默不语的高紫阳自从去了林口村,变得爱发微信朋友圈了,有时甚至刷屏。

刚到林口村,高紫阳就走访了建卡贫困户、五保户、癌症患者等家庭。在林口村的第15天,他遇到一个小女孩,头发凌乱,穿着一条裤衩站在草地里。经了解,小女孩叫李佳金,当时两岁,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父亲李顺权负担实在重,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买不起。那一夜,高紫阳失眠了,他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并配上“我的村民,请献出爱心帮一帮她,让人间充满爱”的文字。

在微信朋友圈为贫困娃“化缘”,这是高紫阳到林口村发出的第一条微信朋友圈信息。几天后,小女孩陆续收到了衣服、裤子、鞋子等。

林口村海拔1300多米,山高坡陡。高紫阳意识到,水、电、路、讯、房等可以用资金投入得到改善,但要从长远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还得抓好年轻村民的技能培训和贫困学生的教育教学。

重庆,我们来了,耶!!!”2018年1月30日,高紫阳带着林口村颜榜、王逸凤等5名留守儿童参加重庆市工商联青委会组织的“情守童心,爱与童行”希望之光公益活动。他在微信朋友圈称,扶贫要教育先行!让孩子们走出大山看世界,开阔眼界、拓展思维。“一次短暂的旅行,或许会影响孩子的理想信念,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阅读书籍、参观科技馆、观看山城夜景……三天时间,高紫阳发了15条微信朋友圈。他表示,之所以刷屏,一是给孩子们的家长报平安;二是感谢组织方;三是自己也很有感触,毕竟圆了孩子们走进大城市的梦。

一位同样下派到深度贫困乡镇的“第一书记”称,看了高紫阳的微信朋友圈很受启发,扶贫干部不能只按部就班地做扶贫工作,还要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工作方式,通过微信朋友圈整合更多的资源支持扶贫工作。

我叫高紫阳,一名扶贫前线的村干部。教育扶贫改变贫困山区儿童的命运,也为祖国富强储备人才,盼热心的您伸出援手,给予点滴关爱……”去年9月,高紫阳在微信朋友圈连续5天推送《〈乡村儿童职业启蒙〉公益筹款活动》帖子。

就在为山区贫困儿童呼吁的同时,高紫阳的儿子摔跤致颈椎脱位、颅内出血。因为当时忙于工作,他只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下雪了,想家了。儿子还好吧”短短两句话,来表达对儿子的牵挂。

高志华(左二)走访群众。

微信唤回村民返乡创业

同叙乡亲情谊,共谋乡村振兴。”2月1日,云阳县平安镇忠诚村第二届乡情联谊会如期举行。云阳县社会保险服务中心下派到忠诚村的“第一书记”高志华在微信朋友圈发帖感谢,“筹备组的几位辛苦了!

高志华提到的筹备组几位村民是汪向安、江学云、张邦贵等。过去,他们都在外打拼,是高志华的微信朋友圈唤起了他们回村创业的热情。

忠诚村距离云阳县城45公里,海拔320米到980米,成“三山夹两沟”地形,山高坡陡沟深,水资源欠缺,土地瘠薄。全村320户村民在外购房的达160户,平时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常年实际生活在村里仅有200余人,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生产劳动能力弱,收入普遍偏低。

高志华在微信朋友圈呼唤外出村民返乡支持家乡发展。

出行难、饮水难、通讯难、环境脏都还好解决,但发展产业没有人不得行。”高志华介绍,村里结合实际规划了“高山有李、中间有梨;低山有橘、沟里有鱼”的产业布局,“关键得把外出的能人引回来。

为此,高志华与村支两委建立了忠诚村家乡微信群,把创业在外、务工在外、定居在外,结婚到村外的男女,以及与忠诚村有关的人拉进了群。高志华也借机与390位村民加为微信好友,想法设法为忠诚村产业发展引资引人。

家乡栽好梧桐树,欢迎凤凰飞回来!”“贫困村要产业扶贫,离不开愿扎根农村的人才。”“待到梨李果满园,小康路上笑开颜!

……

2017年的初夏,高志华在微信朋友圈接连发了10余篇帖子,有图片、有感言、有诗歌,诚心满满地邀请在外村民返乡创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高书记的微信朋友圈打动了我。”江学云说,高志华一个城里人,为忠诚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想尽办法,“作为本村人,我们更应担起这份责任来。

就这样,江学云转让了外面的餐馆,变卖了万州的房产,回村带头发展起700亩李子园,并打造“江幺舅”李子品牌。站稳脚跟后,江学云又与汪向安、张邦贵等谋划在春节筹办乡情联谊会,留下更多的老乡回村发展。

村里走出去的老板们、外头创业就业的乡亲们,在忠诚村有过学习、生活和工作经历的兄弟姐妹们,欢迎回村考察看看!”1月初,高志华专门制作了乡情联谊会的邀请函在微信朋友圈转发。

乡情联谊会后,在重庆开公司的曾祥付规划建个水库,从根上解决忠诚村的用水问题;村民康开柏大年初五找高志华商谈,打算为村里的老人建养老设施。

粘着泥土芬香,满满乡亲情谊。踏实扎根忠诚,架起信任桥梁。”高志华用一首诗赞美微信朋友圈牵起的这份乡情。他说,用好微信,对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工作很有帮助,“有了联系就好开展工作,就能融洽干群关系。

下雪了,梁健又在微信朋友圈展示雪中的犀牛寨。

天天发圈让古寨成“网红

4年前,梁健负责原武隆县委宣传部外宣工作。但从2015年开始,他的朋友圈却锁定了一个叫犀牛寨的地方。吊脚楼、青山、炊烟、竹林……每天,梁健都要发关于犀牛寨的文字、图片。

我下乡任职了!”记者通过微信得知,梁健已到武隆土地乡任乡长,而犀牛寨就是辖区一个小村寨。

犀牛寨究竟有何魅力让梁健的微信朋友圈如此聚焦?带着好奇,记者前往犀牛寨——四面青山下,眼前便是苍老的古寨,地下还有百里溶洞。在这里,小径深处有人家、廊外青山托彩云、竹林幽静卧斜阳。果然精致宜人,记者先后两次夜宿犀牛寨,也禁不住写文章发朋友圈,赞美她的宁静与幽美。

绝不能辜负犀牛寨的青山绿水。”2015年第一次到犀牛寨,梁健就被这座古寨隐世脱俗的美所震惊,又因它的萧索破败而心痛。他认为,犀牛寨干净,生态环境好;安静,幽深雅致;距离仙女山近,只要一部分游客分流来犀牛寨就能带动古寨旅游。于是,土地乡把恢复犀牛古寨传统古村落风貌作为重要的扶贫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犀牛古寨是乡里最吸引人的资源,我又干过宣传工作,当然要使劲吆喝。

创作采风、影视拍摄、徒步活动……记者在梁健的微信朋友圈发现,作家、摄影爱好者、驴友等纷纷前往犀牛寨。从古寨建筑到广场及戏楼、犀牛池、庭院美化等工程,再到土家族集体婚礼、刨猪文化美食节,梁健的朋友圈无时无刻不在展示犀牛古寨土家族的吊脚楼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并通过“互联网+传统古村落+乡村旅游”的路子,提高了犀牛古寨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了犀牛古寨的吸引力。

天天发帖让古寨成了‘网红’。”2016年5月20日,犀牛古寨正式开寨就吸引了近5000名游客。短短几年时间,犀牛寨也先后获得“全国绿色村庄”“全国双优古村镇”等荣誉。村民陈峰说:“过去大家要外出谋生,犀牛寨‘火’后,不但游客来了,村民也回来了。

截至目前,重庆市13家摄影家协会在犀牛寨成立了摄影创作基地,一些电视剧和电影摄制组也纷纷来寨子里取景。古寨11家民宿人均年收入约8000元,一些没有开办民宿的村民,通过售卖鸡蛋、竹笋、土豆、冰粉、蔬菜等土特产品每年也有近万元的收入。

观印象武隆,耍犀牛古寨。”2月22日,梁健在微信朋友圈发出《见证土地之邀请函》。浏览梁健的微信朋友圈,他几乎每天都要推送5条以上的帖子,最多时达10多条,有图片、有视频、有文字,既有转发的文章,更多的是自己的原创作品。这些帖子都是梁健在乡村工作的内容,聊得更多的是脱贫攻坚,当然展示最多的是犀牛寨。

梁健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处隐世千年的世外桃源介绍给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

没有美食、没有旅游、也没有购物,更没有微店,在记者的微信朋友圈里,像李伍珍、高紫阳、高志华、梁健这样用微信记录、反映脱贫攻坚工作的乡村干部还有很多。他们用微信朋友圈聚焦脱贫攻坚,微信朋友圈不仅是他们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平台,也反映了他们与贫困乡亲一道向贫困宣战的担当与足迹。

记者手记>>

朋友圈里的情怀与担当

微信朋友圈既是生活的写照,又是心情的反映。但在小小的微信朋友圈里,更多的乡村干部不是在晒自己的旅游美景美食,而是大力推广所在乡镇的农产品、乡村景点、产业资源等,这让我看到了他们心系百姓的大情怀。

拍摄一段场景,感受脱贫攻坚的艰难;写下一段故事,感动更多的群众;发布一项政策,惠及更多的百姓;推送一条信息,汇集各方资源……乡村干部发朋友圈,不是宣扬自己有多辛苦,而是分享攻坚克难中的感概、喜悦,更是唤起人们凝聚共识,聚集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力量。

小小的微信朋友圈,让人看到了脱贫攻坚一线的艰辛、扶贫干部的敬业、困难群众的收获、脱贫攻坚的成果,也让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更看到了基层党员干部在小小微信朋友圈里彰显的大情怀与担当。

重庆日报记者 彭瑜

原标题:小小朋友圈 彰显大情怀——从乡村干部的微信朋友圈看脱贫攻坚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