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丨从新华路批发市场走向米兰国际时装周 四代模特见证重庆时尚流转

15.06.2018  07:42

解放碑,模特们在导师指导下训练。

李妍(红衣)和模特行业的姐妹们。

郑红红

郑红红拍摄的这张照片被制作成巨型海报,就挂在重庆当时最高级的商场解放碑重百大门。

1990年代模特演绎设计师制作的服装。

解放碑一座摩天大楼28楼的一个房间,四面都有2米多高的落地镜子,从窗户望出去,可见修建中的十八梯、繁华的南滨路以及奔流的长江。但这里最美的风景不是远方,而是房间里一群自信、挺拔的美丽女子。这是我市最早一支专业模特队的排练室。上周,大正模特队四代模特聚集一堂,从“60后”到“00后”,她们正好接连走过了改革开放以来重庆的时尚发展史。

第一代模特:

素描:54岁的李妍是重庆大正模特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市模特协会会长,虽然眼角已有浅浅鱼尾纹,但举手投足韵味十足,一身红黑相间的连衣裙风情万种,落落大方。她的姐妹蒋宁、郑红红、万琪、季莎、张芊芊、兰燕,平均年龄近50岁,但都具有优雅的体态,平均身高172厘米左右。她们在沙发上坐下时,很自然地挺胸抬头,双腿并拢,优雅地斜放在身前。“可能是职业习惯吧,不管站还是坐,都很注意形象。”李妍莞尔一笑。

最早走秀穿工装 巨幅照片挂重百

重庆第一次出现“模特”概念,是上世纪80年代。

1984年,“重庆青年时装表演队”在少年宫选队员。李妍陪朋友应征,好奇地从窗口往里瞄了一眼。一群女孩子正叉着腰走路,看起来很神气。“她们真美啊!”李妍的心怦怦直跳,觉得有一股神奇的吸引力。

不久后,李妍所在的国营单位下属一个服装厂生产出新的工作服,需要进行工装展示。1.7米的李妍被选上。李妍和队友对如何走台一无所知,但当时市面上已能看到国外一些时尚杂志和录像带,她们就盯着录像里的模特走台,凭感觉练习。

演出当天,厂领导和职工们坐在台下。李妍悄悄瞅了一眼,见他们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才松了口气。首次走秀大获成功。

几年后,渝中区曲艺团的模特队对外招生,李妍鼓足勇气去报名,一下子被选上,李妍说自己经常站得眼前冒金花。而兰燕训练时,每天从土湾跑到沙坪坝,还要做蛙跳半小时。“正是归功于严苛的训练,我们第一代模特基本功扎实,现在都当外婆了身体姿态还可以很美。

这群姐妹起初都是兼职,有售货员、会计、统计员,对朝九晚五的工作感到厌倦,向往能充分展示美的舞台,所以都拼命练习,希望在台上展示最美的一面。

蒋宁在1989年为嘉陵摩托拍宣传挂历时,披一件皮夹克,戴墨镜,扛一把猎枪,很是帅气,即使现在看来也不过时。那时拍一张挂历100元,相当于普通人一个月工资。

1980年代末,一大批个体户涌现,在朝天门市场形成之前,新华路聚集了一大批服装批发商和最时髦的女孩子。那时没有宣传册,批发商就邀请李妍她们去摄影棚拍摄服装宣传照。在简陋的棚子里,拉一条素色的布作为背景。

郑红红记得,曾经为重庆本土生产、对外出口的老鸭牌羽绒服拍摄过一幅巨型海报,轰动一时。巨型海报就挂在重庆当时最高级的商场——解放碑重百大门附近。在郑红红看来,当时重庆对时尚的接受度已比较强,而模特们对于时尚的触觉也很敏感。

1990年代初,长安厂在当时最好的扬子江饭店里,为第一辆下线的“羚羊”车剪彩。姑娘们站在车前,大方地接受闪光灯和来自社会各界的聚焦,“我们算是第一代车模吧,看着重庆生产的轿车,心里很自豪!

当然,不是所有场所模特们都能做到很镇定。全国比赛刚出现泳装展示时,蒋宁说:“穿便装时还会多摆几个造型,穿泳装时就不太好意思,匆匆走完就下台了。

1994年,李妍创办了我市第一个职业模特公司——大正模特公司,标志着重庆模特职业化的开始。她也正式辞职,丢掉了“铁饭碗”,专心从事这项她喜爱的工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模特。

第二代模特:

素描:1979年出生的刘晓春,牛仔衬衫,俏皮的马尾辫,涂着薄荷绿指甲油。她已是一个女儿的妈妈,但身上仍洋溢着青春气息。语速快,爽朗活泼,典型的重庆女娃。

百货商场门口架T台 观众是买菜大婶和“棒棒

1998年,重庆举办了首届服装节,首届时装模特大赛也随之诞生。那一年,刘晓春加入模特队。电视里已能不时见到一些国际模特大赛和品质较高的品牌走秀。但模特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缺少专业老师,更多还是自己跟着电视模仿、摸索和训练。

虽然舞台上光鲜,但背后艰辛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冬天穿真丝旗袍,夏天穿皮草,早上5点就起床,化妆、造型全靠自己。

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走出了重庆“一代名模”、刘晓春的好朋友——获得2000年新丝路全国冠军的于娜。于娜是第一个走出重庆、走向世界舞台的专业模特。之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面孔,大都来自北京、上海,而于娜开始让全国、全世界认识了重庆也有优秀的专业模特,成为了重庆首位超A级模特。

那段时期,每逢周末和各大节日,都是刘晓春们最忙碌的时候。重庆的各大展会也陆续多了起来。从车展到服装展,都少不了美丽的模特,她们一场收入是几十元。

当时演出环境并不高大上,很多时候就是在商场门口、解放碑底下,搭个简易T台,塑料布垫底,铺一卷红地毯。下面围满了仰头“看稀奇”的市民,有刚买了菜回来的大婶,也有刚做完活路正坐在梯坎上休息的“棒棒”。模特行业兴起不久,面向的都是普通观众,刘晓春也很乐意,以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在更多人面前,让广大群众慢慢接受模特的概念。

2000年,两千模特艺术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重庆模特公司代理制度的开始。仅仅在2004年,重庆就诞生了4位中国A级模特。

第三代模特:

素描:罗珺,2003年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季军,唐雁艳,2006年世界超级模特环球大赛冠军。这两位同时代的模特身高分别为1.77和1.8米,不约而同穿的黑色系衣服,显得典雅大方,精致秀丽的五官无疑锦上添花。

国际大牌进驻重庆 跟着“重庆造”去世界

罗珺和唐雁艳都是2000年后进入模特队。此时,模特已渐渐为大众所熟悉,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职业,并逐渐正规化。

在她们眼中,重庆变得更时尚了,一大批国际大品牌和高水准走秀陆续进入重庆市场。各大商场、五星级酒店经常会举办新品发布会,让姑娘们有机会接触到各大国际时尚品牌和知名设计师。

罗珺印象最深的,是宝姿、阿玛尼入驻重庆。以前只能在杂志、电视上看到的名牌,现在也能穿在自己身上演绎,这对一个爱美的姑娘外加职业模特来说是件兴奋的事。

她们常去的大都会、远东百货及各大酒店,搭起了专业T台,重庆也有了自己的“时装周”,T台充满现代感。这让台上的姑娘们更自信,步伐也更加沉稳。

我们渴望有更专业、更时尚的舞台去展示。”罗珺说。

2000年开始,受中国职业模特委员会承认的各大专业赛事,也相继在重庆设立赛区。罗珺她们每次参加比赛,几乎都能捧回奖杯。重庆模特逐渐被外界熟知。

随着平台提升,发展空间更大,她们有了机会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开始走上国际舞台。罗珺在新丝路拿奖后,还去了法国、巴西走秀,她非常享受这样的过程。

随着重庆工业制造的发展,隆鑫等本土摩托车品牌进入了国际市场。于是,姑娘们也会跟着企业去印尼、意大利等国家进行展示。面对外国人对“重庆造”工业品的赞许,唐雁艳心中可自豪了,比听到赞美自己还高兴。而重庆品牌的兴起,也与重庆模特行业的飞速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四代模特:

素描:“90后”施洪已俨然是师傅级别,带着两个“新生代”模特,“95后”蒋梦宁和王元媛。两个小姑娘脸上略显稚嫩,走起台步来却很有范儿,时时透露着“高级感”。三人都在1米8左右,是几代模特中最高的。王元媛梳着齐刘海,皮肤较黑,她的美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却是国际上偏爱的中国面孔。

直接与国际对话 成米兰时装周常客

施洪刚从曼谷呆了三个月回来。近几年,重庆模特已能直接与国际知名模特公司对接、签约。这些美丽又充满时尚感的亚洲面孔,越来越受欢迎。而此前,重庆并没有条件直接输送模特到国外,都必须先通过北京、上海的大公司“中转”。

重庆模特公司经纪市场化后,行业更加规范化。模特不仅要求个子高,对三围、腿长、肩宽、脖子长短的比例都有严格要求,还得具备一些独特的气质,能让人短时间内记住。

施洪介绍,T台上的流行趋势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妆容、步伐变得更自然、简单,模特只是作为衣服架子,淡化个人色彩,更多是体现设计师理念,演绎服装的魅力。很多时候她们不会戴假睫毛,不戴美瞳,不化太浓的妆,取而代之的是回归自然的本真妆容。

同时,走在台上,眼神不能空洞,必须有神,要学会“与镜头谈恋爱”。因此她们平时在排练时,会设定一个场景去演绎,一个眼神,一个姿势,传递出更多丰富的内涵,形成强大又独特的气场。

目前大正模特公司有20多位签约模特,在培训学习国外流行趋势时,不再是简单复制,而是加入自己更多的想法。对于年轻一代模特而言,她们获取资讯的方式更多,了解国际趋势的机会也更多。

在施洪这个年代,重庆已有了青少年模特培训班,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到大正模特公司,更多是为了孩子塑造形体,增强自信。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纪文伶   摄影 刘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